說來奇妙的是,陳曉旭出生前,母親做過一個夢。
夢裡一個老頭對她說:“你這個孩子,叫陳ye芬。”
Ye是上面一個艹下面一個也,是個生僻字,
父親聽完母親的夢後,趕忙去查字典,才發現字典裡根本沒有。
四處打聽後得知,這是一種不起眼的小草。
父親找到一位高人,他告訴陳父:
“這個名字啊,林黛玉的命。”
什麼意思?自己的女兒難道會紅顔薄命嗎?
父親馬上給女兒起了個名字,“陳曉旭”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像男孩。
名字裡帶着兩個“日”字,是因為她在晨曦時出生,父親也希望她能如太陽一般朝氣蓬勃。
可萬萬沒想到,改了名字,命運還是沒改過來。
“天堂多個陳曉旭,世間再無林黛玉。”
陳曉旭的早逝,讓父母一輩子都沉浸在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痛中。
011965年,陳曉旭在遼甯鞍山降生,
看起來柔柔弱弱的陳曉旭,竟然是個東北姑娘。
父親是鞍山京劇團導演,母親是京劇團演員,
濃厚的藝術氣息,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陳曉旭,從小她就充滿靈性。
母親性格軟弱,而父親脾氣火爆。
小時候,陳父動不動就會把火撒在妻子身上,這時陳曉旭總會出來打圓場:
“媽,你看你,我爸跟你鬧點兒小笑話,搞幽默,你也不懂,爸,你說是不是?”
每次她都能緩解父母的矛盾,還給了父親一個台階下。
看得出,陳曉旭外柔内剛,一直都很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
可以說,陳曉旭是家裡的主心骨,家裡一起商量幹一件事時,她往往是那個總指揮。
從這些小事上不難看出,陳曉旭對身邊的人和事極其苛刻,追求極緻完美。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才導緻她第一段婚姻的失敗。
1978年,12歲的陳曉旭被父親送到鞍山雜技團學藝。
可她不喜歡雜技和京劇,她喜歡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夢想成為一位芭蕾舞演員。
于是,她在團裡偷偷練起芭蕾,那時陳曉旭已經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
由于政審沒有通過,陳曉旭無緣芭蕾舞演員的夢想,這給她帶來不小打擊。
詩詞歌賦和芭蕾舞是她最喜歡的東西,既然無法成為芭蕾舞演員,她便寫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詩。
14歲那年,陳曉旭開始在雜志上發表文章,那首《我是一朵柳絮》讓她注定與“林黛玉”結下不解之緣。
02《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要陪你過“堪憐詠絮才”來形容林黛玉,
陳曉旭竟然就寫下了這首詠絮的詩。
“我是一朵柳絮,
長大在美麗的春天裡,
因為父母過早地把我遺棄,
我便和春風結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問我的家在哪裡,
願春風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給大地的角落帶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來無憂又無慮,
我的爸爸是廣闊的天空,
我的媽媽是無垠的大地。”
雜技團解散後,陳曉旭又進入了話劇團,開始跑龍套、當報幕員。
在這裡,她遇到了第一任丈夫—畢彥君。
陳曉旭比他小10歲,兩人還沒在一起時,他一直是以哥哥的身份守在陳曉旭身邊。
團裡的人都問他:“你都這個歲數了,怎麼還不談女朋友?”
這時畢彥君總會說:“我在等我喜歡的女孩長大。”
這話傳到了陳曉旭耳朵裡,她自然也明白畢彥君對她的心意,兩人就這樣慢慢走到了一起。
1983年,《紅樓夢》劇組面向全國選拔演員,非科班出身的也能參選。
陳曉旭在雜志上看到消息時,說不心動是假的。
她早就熟讀過《紅樓夢》,認為自己很适合“林黛玉”一角,但遲遲不敢行動,她覺得自己長得并不出衆。
好在有男友畢彥君在旁加油打氣,陳曉旭這才決定試一試。
陳曉旭寫了一封自薦信,精心挑選了一張自己的照片,并在照片後面附上了自己寫的那首《我是一朵柳絮》,一同寄給了導演王扶林。
劇組收到的信件數不勝數,僅憑一封信、一張照片、一首詩就想拿下這一角色,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
可偏偏在衆多信件中,導演王扶林一下子就被陳曉旭觸動。
照片中的姑娘柔弱文靜,骨子裡透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淡雅,宛如從畫裡走出來的人。
才情、相貌都與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極為相像。
六天之後,陳曉旭接到了面試通知。
她向單位請了三天假,當即就坐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
正是這趟旅程,改變了陳曉旭的命運。
王扶林見到她時,陳曉旭用手撫着辮梢,眉眼間透着一股淡淡的憂郁,這不就是林黛玉嗎?
陳曉旭不知道這是導演,快要上電梯時王導對她說:
“你要把那個火車票那個票根留好,将來也許還可以報銷呢。”
一般情況下,面試成功差旅費可以報銷,不成功的話就要自理。
王導這話,仿佛已經認定陳曉旭就是“林黛玉”。
王扶林把所有通過面試的演員,集中安排在一起培訓,
這些人幾乎每個角色都想試一試,隻有林黛玉目标明确,一心琢磨林黛玉一角。
競選林黛玉的人各個都很出色,她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有氣質的,但她卻是最像林黛玉的。
試鏡那天,陳曉旭身着一襲藍裙出現在人群中,現場幾乎所有人都愣住了。
03陳曉旭之所以能成功當選,除了氣質和才情外,還有一樣東西打動了王扶林。
那就是她對這一角色充滿自信與堅定,從未想過退而求其次。
導演王扶林曾問她:
“如果不演林黛玉,你選一個其他的角色演,怎麼樣?”
陳曉旭堅定地回答:
“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去演其他角色,觀衆會說林黛玉去演其他角色了!”
外表柔柔弱弱的她,内心卻如此果敢堅毅,王扶林當即決定“就她了!”
其實王扶林也想過,或許開拍前還能碰見更合适的人選,再換也來得及。
正式拍攝後,王扶林的這個念頭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話劇劇作家曹禺先生,在看完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後說:
“從梅蘭芳到現在,我看過十幾個林黛玉,以為這個最好。”
1987年,《紅樓夢》在央視播出,瞬間引發萬人空巷。
劇中這些演員的命運都被改變,陳曉旭無疑是裡面最拍攝時間長達三年,陳曉旭說那是她最快樂也是最難忘的一段回憶。
很多演員在拍攝結束後也未能走出來,分不清是“夢中紅樓”還是“紅樓之夢”。
《紅樓夢》成就了陳曉旭,也深深限制着她,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名字,看到她也隻叫她“林黛玉”。
在拍完《家春秋》後,陳曉旭很長時間接不到戲約,她本人也難以擺脫林黛玉的影子。
一夜成名的起點太高,這也似乎成了她演藝事業的終點。
“《紅樓夢》讓我看到了一個非常精彩的大千世界,它又向我把這個門關上了。”
好在,畢彥君接住了從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兩人攜手邁進了婚姻殿堂。
兩年後,在馬國光的推薦下,陳曉旭去了北京文工團工作。
畢彥君也離開鞍山話劇團,陪着妻子陳曉旭來北京發展。
本以為會是你侬我侬的浪漫生活,誰知道生活在一起後,各自的缺點逐漸顯露,矛盾也日漸加深。
就像陳曉旭所說:自己不是很能包容别人,太過自我。
當時畢彥君事業剛起步,時常為身邊瑣事忙得不可開交,在家裡還要面對妻子多變的情緒。
兩人經常發生一些碰撞,沒多久就走到了離婚這步。
1990年,回歸單身的陳曉旭孤身一人在北京漂泊。
期間,有家公司想花60萬買她的肖像權,被陳曉旭拒絕了。
也有電視台邀請她去主持節目,她也沒答應。
這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嬌滴滴的小姑娘未來會成為商界叱咤風雲的女強人。
正當她四處飄零,找不到歸處時,遇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個男人。
04郝彤比陳曉旭小三歲,兩人相識于劇組,這個男人給了她久違的安全感,兩人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1992年,郝彤帶着妻子陳曉旭下海經商。
最初,郝彤在與長城廣告公司談合約,在行業是新手,他們并沒能得到對方信任。
當得知他妻子是“林黛玉”後,便邀請他們承包。
簽字時對方不讓郝彤簽,偏偏隻認陳曉旭,他說:
“我不了解你們任何人,但我了解林黛玉,我相信她的人品,她不會騙我。”
就這樣,靠着林黛玉的影響力,棄演從商打開了通往商界的大門。
或許是因為“林黛玉”這個角色,也可以說時機正好,陳曉旭的創業之路走得很順利。
進入廣告行業才一年時間,公司的營業額就高達500萬,這個數字在日後更是翻了幾倍。
在商界,她與劇中的狀态全然不同,像是換了個人。
她有敏銳的眼光、強大的魄力、聰明的頭腦,
事實證明,陳曉旭不是一個空有其表的花瓶,她的才能遮都遮不住。
1996年,陳曉旭與丈夫郝彤離開了公司,成立了世邦廣告公司,并出任董事長。
這一年,她年僅29歲。
陳曉旭曾為五糧春寫過這樣一段廣告詞:
“她系出名門,麗質天成,秀其外而絕無奢華,慧其中卻内蘊悠遠;壯士為主灑淚,英雄為主牽情。個中滋味,盡在五糧春。名門之秀,五糧春。”
這段詞至今仍在流傳,她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公司業績迅速遞增,子公司也紛紛成立。
短短三年時間,陳曉旭搖身一變成為商界女強人,身家早已過億。
2004年,被評為“中國30位傑出女性廣告人”;
2005年,被《世界經理人》周刊社授予“中國經濟年度風雲人物”榮譽稱号;
陳曉旭還獲得了“2005-2006年度中國十大最具風采女性廣告人”。
事業經營地風生水起,陳曉旭在北京買了一套大房子,将家裡人一起接來北京生活。
這時,陳曉旭已經40歲了,膝下還無兒無女,本該孕育寶寶的年紀,她卻抽不出時間。
父母多次催她,陳曉旭每次隻說再等等吧,
沒想到的是,這成了一家人永遠的遺憾。
2006年,陳曉旭參與投資了電視劇《紅衣坊》,又有了制片人這一身份。
可這一年,也是一切結束的起點。
2006年5月,陳曉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害怕父母承受不住這種打擊,向他們隐瞞了病情。
當姑姑來北京探親時,她将此事告訴了姑姑,希望她能保密。
姑姑得知此事後,立刻告訴了陳曉旭父母。
父親拉着女兒要帶她去醫院治療,可陳曉旭卻說:
“如果用西醫治療,我還不如選擇死。”
她愛美,化療過後頭發、皮膚肯定不成樣子,陳曉旭不願看到自己那副樣子。
全家齊上陣,都沒能說服陳曉旭。
這時,北京一位大夫說能幫她治病,還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陳曉旭當即支付了一大筆錢,換來8瓶藥。
她天天在家裡吃藥,全部藥吃完,也還是沒能阻止病情擴散。
陳曉旭的舉動,讓全家乃至整個娛樂圈都為之震驚。
052007年,郝彤突然把嶽父嶽母和父母同時來家裡,砰的一下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說:
“在初六那天,曉旭要出家了,正月十六,我也出家。”
四位老人聽到吓壞了,陳曉旭的婆婆當場暈了過去,父母也抱頭痛哭。
陳曉旭的父母勸女兒和女婿放棄這個想法,可陳曉旭早就做好了決定,
與其說詢問意見,倒不如說是直接通知。
2007年正月初六,陳曉旭離開北京,在長春的興隆寺剃度出家。
正月十六那天,丈夫郝彤也緊随其後。
由于沒有得到有效治療,陳曉旭的病情迅速惡化。
2007年5月13日,陳曉旭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41歲。
女兒早逝,讓父親陳強和妻子深陷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傷痛中無法自拔,久久不能接受女兒已經離世的現實。
陳強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天這麼多朋友來到現場,我晚上回家,看見曉旭房間裡的燈光一閃,我就告訴她,這麼多朋友牽挂你,你在那邊要好好的。”
說完,父親的眼裡留下了悲痛的眼淚,觀衆的情緒也久久不能平複。
隻要在家中,陳曉旭的父母就會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
看着女兒曾經留下的點點滴滴,心裡的悲傷難以言表,
于是陳強将女兒的房子賣了,重新買了一套小房子。
每當女兒的生日或是忌日時,兩位老人都會去墓地前對着已經離世的女兒說說話。
他們總說:“如果曉旭能有個孩子,我們老兩口還能有點念想。”
前夫畢彥君得知此事後,心裡至今有痛,雖然他們早已不是夫妻。
據說,郝彤在陳曉旭離世後,至今仍未還俗。
這也應了賈寶玉對林黛玉說的那句:
“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沒想到真的在陳曉旭身上應驗了。
有人曾這樣評價她:
“陳曉旭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心中充滿了浪漫,充滿了世上一切的美好,而且她的個性裡有着一種非常堅定的東西。”
是啊,她太追求完美了,如果她選擇接受治療,或許就是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如今,陳曉旭已經病逝15年,父母仍然沒有走出喪女之痛。
王扶林導演不禁歎息:“世間再無林黛玉!”
雖然陳曉旭走了,但林妹妹的音容笑貌猶在。
回顧陳曉旭的人生,不禁讓人感慨,她與林黛玉實在太像了。
都有着如花如月的容貌,卻也是多愁多病的身子。
陳曉旭追求完美,即便是死,她也要完美的死去。
“ 一曲葬花唱紅顔,願醉紅樓夢不醒。天堂有了陳曉旭,人間再無黛玉情。”
她是我們永遠的林妹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