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巧克力品牌被連續曝出食品安全問題,其中不乏歌帝梵、費列羅、德芙等知名品牌。
曾幾何時,巧克力被視作送禮佳品,尤其在聖誕節、情人節以及婚宴場景下,巧克力甚至代表着神聖與甜蜜。
然而自2015年以來,巧克力市場“甜蜜”不再,銷量不斷下滑,銷售額也降至隻有個位數的增幅。
去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巧克力零售規模更是同比縮水了近20億元,這對于大盤隻有兩三百億的巧克力來說,不是個小數。
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聖誕節,今年的巧克力,賣得還好嗎?
大牌接連“翻車”
據媒體報道,遼甯撫順一消費者在德芙巧克力中吃出蟲子,撕開包裝時蟲子還在蠕動。據該名消費者反映,涉事巧克力是從當地大型超市購買,都是正品且在保質期内。
針對上述情況,德芙品牌所屬方瑪氏(中國)委托相關人士回應新京報記者稱,巧克力在生産包裝過程中經過高溫消殺,不可能存在昆蟲蟲卵或者活的蟲子。該巧克力含有堅果,在倉儲和流通過程中可能會遭到印度谷冥(一種昆蟲)的侵擾,該蟲會咬破包裝袋在裡面生存,但幾率很低,隻是個别情況。德芙方面會檢查事件是否屬實,并根據國家相關标準進行賠付。今後德芙方面會加強倉儲物流管理,确保産品存儲環境安全。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目前來看,确實不好認定問題出在哪個環節,但應該做到盡快給出調查結論,同時确保調查的過程公正客觀。
事實上,近期曝出食品安全問題的巧克力品牌不止德芙。
據新民晚報12月24日報道,上海一位消費者在當地一家超市内,購買了一盒4條裝的健達巧克力。回到家後,她撕開包裝,咬了一小口,立馬感覺味道不對勁,“仔細一看,巧克力竟然長毛發黴了。”
随後,費列羅的工作人員向該名消費者表示,對于産品流通環節的初步調查結果為,該超市為費列羅非正規銷售覆蓋的渠道,運輸和儲存環節可能存在問題。“巧克力對于存儲環境、濕度溫度等要求高。從出口到流通環節,會有影響。”
更早之前,高端巧克力品牌歌帝梵還由于冰激淩含有緻癌成分被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報。
12月9日,香港食品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發布公報稱,建議市民不要食用6款歌帝梵法國進口雪糕,原因是相關産品所使用的穩定劑被驗出含有歐盟禁用的除害劑環氧乙烷。
據了解,環氧乙烷是一種有機化合物,被廣泛應用于洗滌、制藥、印染等行業。2017年,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緻癌物清單中,環氧乙烷位列一類緻癌物清單。
歌帝梵官方微博12日發文回應稱,自法國進口部分批次杯裝冰淇淋産品系列中,一項常用于冰淇淋制作原料,增稠劑“刺槐豆膠”有可能受到超微量“環氧乙烷”(ETO)的影響。出于謹慎考慮,已将杯裝冰淇淋産品系列主動下架、停售。
賴陽表示,當出現問題時,消費者其實更看重的是企業的态度。企業首先應該想的是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而不是把自己的責任擇清楚。消費者既然選擇品牌企業,就是沖着大品牌能夠讓人放心。作為品牌企業,應該全方位加強産品質量保障和監管。
巧克力不香了?
曾幾何時,巧克力是送禮佳品,尤其在聖誕節、情人節及婚宴場合,巧克力是戀人們表示愛意的首選。然而近年來,巧克力“甜蜜不再”,不少超市和便利店表示,巧克力近幾年逐漸賣不動了。
12月24日,中國新聞周刊來到北京一家大型連鎖超市,發現糖果巧克力區絲毫看不到節日氛圍,反倒是不少品牌正在打折促銷。
聖誕節已至,巧克力卻在促銷。圖/餘源 攝
當被問到哪款巧克力賣得好的時候,工作人員直接表示,哪款都賣得不好,并指向另一處擺放堅果等休閑零食的貨架,“現在人們都買那個”。
中國新聞周刊梳理資料發現,其實早在2015年,中國巧克力市場就進入瓶頸期,銷量縮水,銷售額也僅維持個位數的增長。
去年受疫情影響,巧克力銷售更是遭到重創。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巧克力零售市場規模為204.3億元,與2019年的223.4億元相比,縮水了近20億元。
資本青睐與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費市場的風向。過去一年,投融資界難覓巧克力的蹤影。在被統計入列的53個投融資品牌中,主營糖果的僅有每日黑巧一家,這與飲料、零食、餐飲等賽道熱火朝天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巧克力為什麼不香了?零售專家鮑躍忠分析認為,巧克力并不是高頻消費品,送禮屬性非常強。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送禮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費場景,占比達到占38%。但時至今日,巧克力不再是愛情的代名詞,也不再是節日的必需品。尤其是疫情的出現,進一步導緻這些消費場景受阻,巧克力這種沖動型消費産品銷售便出現下滑。
巧克力和可可産品制造商百樂嘉利寶中國區總經理張家淇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巧克力市場2020年受疫情影響尤其嚴重。傳統上,婚禮推動了中國巧克力的銷售。然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出生率的不斷下降和晚婚現象的出現,婚慶行業一直在走下坡路,對巧克力市場産生了影響。”
鮑躍忠還補充道,近年來三隻松鼠、良品鋪子和百草味等休閑零食品牌的快速崛起,也對巧克力市場形成一定程度的分流。
數據顯示,過去5年,休閑食品行業保持了6.5%以上的年均增速,其中又以堅果炒貨和熟鹵制品最為火熱。層出不窮的零食品牌在帶給消費者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弱化了選擇巧克力的動力。
不過在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抛開疫情影響,巧克力的消費低迷更多是由于其高糖高熱量的特點,無法契合如今健康、低糖的消費趨勢。
朱丹蓬進一步指出,中國的糖果巧克力市場持續萎縮下滑,與國内消費快速升級,人們對體重、顔值、大健康管理的重視相關;同時,企業創新升級的速度也趕不上消費升級的節奏。
“傳統巧克力品牌并不是說沒有消費者了,而是它們沒有解決消費端的核心需求跟訴求,并沒有解決消費端的痛點。”
巧克力能玩轉低糖嗎?
那麼,健康、低糖的風潮下,巧克力應該如何應對?
在賴陽看來,巧克力的高端化需求一直都很旺盛,未來将進一步凸現。企業可以在原料、口感、工藝等方面發力,本土品牌在這方面尤其需要加強。
朱丹蓬則表示,整個中國糖果、巧克力市場的同質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了,巧克力品牌應該采取差異化的發展策略,以應對市場萎縮帶來的風險。
事實上,就在巧克力市場被一片唱衰下,某些細分品類正在成功突圍,比如黑巧克力。
據《青山資本2020中國快消品早期投資機會報告》顯示,在細分品類中,黑巧克力增長迅速,因其制作工藝和成分原因,更加健康,符合新消費者的需求。
第一财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天貓新勢界發布《2019年線上甜食消費趨勢》亦顯示,70%以上濃度的黑巧克力占比近7成,而其中80%-90%濃度的黑巧克力銷售份額連續兩年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源源不斷推出高濃黑巧系列産品,以适應95後年輕人的口味。
消費需求的變化,倒逼巧克力市場不得不做出改變。
2018年10月,好時推出新品Reese’s thins,最大的變化是比常規巧克力杯少大約40%,希望以更健康的食品、更少的熱量吸引更多消費者。2019年8月,好時宣布以3.9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零食棒品牌One brands,該品牌主打低糖和高蛋白的零食棒産品。
德芙則在去年新上市了0糖黑巧克力新品,采用了甜味劑麥芽糖醇。此外,該品牌還推出了減糖25%、同時含有更高比例的膳食纖維的牛奶巧克力新品。瑪氏箭牌則推出了兩款具備本地風味和松脆口感的士力架巧克力棒——輕脆紫薯威化巧克力、輕脆黑米威化巧克力。
不過鮑躍忠進一步表示,對巧克力品牌而言,轉型不能隻是配方與工藝的調整,而是要從品牌和産品線來一次徹底的升級改造。“如果僅靠推出幾款低糖産品,恐怕很難扭轉巧克力目前的頹勢。在這種情況下,研發全新的産品、開拓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就顯得非常必要,這樣才能重新喚起消費者的興趣和購買沖動。”
中國新聞周刊就上述問題向瑪氏及歌帝梵發去采訪提綱,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