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後24小時内,醫生最擔心的是媽媽的陰道出血。這已經在第一堂課中給大家講過。
第一個24小時以後,陰道的出血也不會戛然而止,而是明顯的減少、越來越少、越來越淡。醫學家為這種産後的少量出血取了一個名詞——惡露。
惡露是胎盤娩出後子宮内膜修複的一個必然的過程
胎兒娩出後,胎盤作為胎兒的壽命最短的一個器官,此時完成了使命。胎盤也要剝離,胎盤的底蛻膜以及内部的血管斷裂,就會産生出血,同時蛻膜組織也要全部從子宮上剝離并排除體外。
這就是為什麼順産後即便完全沒有宮頸、會陰的裂傷,子宮也會出血的原因。
如果子宮收縮的比較好。整體的出血就會比較少。
但少量的出血和蛻膜的脫落還是要持續一段時間。這就是惡露的形成。
正常的惡露大約持續5-6周。
惡露分為三個時期:
血性惡露:産後24小時後的出血都算作惡露,持續1周,顔色是鮮紅色、暗紅色。惡露中會有少量的蛻膜組織。
漿液性惡露:産後1周後顔色逐漸變淡成為粉紅色,叫做漿液性惡露,持續2-3周。量與平時月經差不多。
白色惡露:産後4-6周,顔色更為淺淡,不含有血色。
血性惡露與女性平時的月經很相似,随着子宮内膜的修複、出血量會逐漸的減少。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過程,有些人會出現異常的惡露。
異常的惡露是什麼表現呢?1. 首先惡露量會增多。尤其是紅色的惡露量多。當出血量超過了平時月經量,就不能把惡露當成惡露了,叫産後出血,分娩24小時後的出血叫做晚期産後出血。有時甚至産後十幾天突然大量的出血。有可能是子宮收縮欠佳、胎盤胎膜殘留、子宮切口或者宮頸、陰道的傷口出血。一旦出血量超過了月經量,要引起重視,要進行全面檢查,找到出血的原因。
産後惡露量多,絕大多數是子宮收縮欠佳,而産後哺乳,嬰兒刺激乳頭有助于子宮的收縮,減少出血量。
産後惡露量增多,也有必要做超聲檢查。超聲能判斷宮腔内是否有胎盤胎膜的殘留。
2. 其次惡露異味。産後惡露有點血腥味,但不應該有臭味。惡露有臭味說明有細菌感染,可能是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内膜炎等等部位的感染。嚴重的炎症不盡有惡露的臭味,還可能伴有發熱、腹痛等症狀,惡露的量也會增多、紅色惡露持續時間長。一旦惡露有臭味,要進行檢查,需要做宮頸的細菌培養找到緻病菌給予一舉消滅。
近幾十年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産後嚴重的感染已經不多見,但還是會偶爾發生,尤其是胎膜早破、産後出血、貧血、胎盤殘留等并發症發生,産後會比較容易感染。一旦發生感染,要及時做細菌培養,選擇最恰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
産後感染的發生,主要是由于産前陰道内有細菌感染、宮腔内有胎盤殘留、胎膜早破、分娩時消毒不嚴格、産後會陰衛生處理不好等等各種原因引起的。
預防産後的感染,一方面要積極治療分娩前的陰道感染,手術醫生要遵守消毒無菌操作規範。術後有發熱等感染迹象要及時治療。
篇幅有限,下篇繼續——
(本文已獲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專家介紹
婦産科醫生王玉玲,副主任醫師,從醫25年,現就職于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東院。
擅長:治療不孕症、月經失調、閉經、多囊卵巢綜合征、痛經、子宮内膜異位症。
門診時間:每周一、周三全天婦科專家門診。
地址:浦東新區高科西路2699号,二樓B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