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的“痘痘”在醫學上被稱為“痤瘡”,它常常合并有細菌感染,形成局部的化膿性炎症。對于面部的感染性痘痘,人們往往會有去擠壓或挑破的習慣,認為把裡面的“膿頭”連根拔除就可以更快的消除炎症。
其實這樣做有百害而無一益,甚至會給健康帶來巨大的隐患。
這是為什麼呢?在人體面部有個區域被稱為:“危險三角區”,它通常指的是:兩側口角至鼻根連線所形成的三角形區域。
為何稱為危險區域?
這和口腔颌面部血管的特殊結構有關:面部的靜脈缺少防止血液反流的瓣膜結構,同時封閉不全,通常在肌肉收縮下,可使血液轉而逆行。
當面部發生炎症,尤其在這三角形區域有痘痘感染時,通過擠壓細菌會進入血管,在靜脈内形成感染性血栓,血栓會順着血管逆流至大腦,将面部的炎症傳播到顱内,産生“海綿窦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的緻命并發症。
一旦發生了這種情況,患者通常可出現寒戰、高熱、劇烈頭疼,導緻眼睑水腫、眼球突出、失明等症狀;炎症還可向全身組織擴散,引起細菌性敗血症、膿毒血症,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對于“危險三角區域”的痘痘,切勿掻抓擠壓或挑刺,請切記!
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朱親耀
編輯 熊蕾
圖/源自網絡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