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

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3:20:22

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生産西裝的公司很多, 西裝的樣式, 特别是男裝, 每家都差不多, 價格卻相差甚大 有的賣到幾萬塊一套, 如著名的紀凡希( Givench) , 而在北京木樨園服裝批發市場上,僅賣幾十元 為什麼同樣是做西裝的, 價格的差距這麼那大呢? 除了所用的材料、 設計不同以外, 服務和營銷, 包括廣告, 都有影響品牌是核心, 品牌試圖把看起來一樣的西裝分成三六九等 那些所謂的頂級品牌, 真正讓你體會到什麼叫“人是衣裳馬是鞍” , 覺得錢花得值,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壟斷競争和寡頭)1

寡頭壟斷競争市場的特點

生産西裝的公司很多, 西裝的樣式, 特别是男裝, 每家都差不多, 價格卻相差甚大。 有的賣到幾萬塊一套, 如著名的紀凡希( Givench) , 而在北京木樨園服裝批發市場上,僅賣幾十元。 為什麼同樣是做西裝的, 價格的差距這麼那大呢? 除了所用的材料、 設計不同以外, 服務和營銷, 包括廣告, 都有影響。品牌是核心, 品牌試圖把看起來一樣的西裝分成三六九等。 那些所謂的頂級品牌, 真正讓你體會到什麼叫“人是衣裳馬是鞍” , 覺得錢花得值。

西裝行業就是經濟學上的壟斷競争市場, 很多人都在生産看起來差不多的産品, 可是結果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沒有點經營的智慧, 很難出人頭地。

中國的幾個彩電巨頭, 忽而聚首, 忽而絕交。 今天訂立城下之盟, 慷慨激昂, 信誓旦旦決不降價, 轉而就在台下進行價格跳水比賽。

這就是寡頭市場, 是隻有幾家公司表演的舞台, 它們互為冤家, 又唇亡齒寒。 既要相信别人又要相互提防, 沒有膽量和頭腦, 沒法在這個舞台上混。

完全競争雖好, 卻太難見到。 壟斷競争是最常見的一種真實市場, 這類市場, 既有完全競争的特征, 又有壟斷的特征, 所以才這樣命名它。

有完全競争的特征, 是說在這個市場廠商非常多, 每個廠商的份額都是微不足道的。 對其他廠商的定價沒有影響, 别人也不會影響它。 同時, 它們的産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進而有很大的可替代性。

比如川菜館很多, 連外國都有, 每個飯館都很小, 飯菜的品質都差不多, 吃起來都比較辣、 比較麻。 當一個川菜館為自己的菜品定價時, 它不必看其他菜館的臉色行事, 自己考慮一個差不多的價格就行了, 同時它的定價對其他飯館也沒有什麼影響, 在定價上, 大家各顧各的。 進入這個市場沒有什麼障礙, 非常自由。 開個川菜館能有什麼難呢?北京的“成都小吃城” , 一夜之間就冒出來好幾百家, 幾乎有“直把北京作成都” 的感覺了。完全競争的特征還意味着信息相當充分, 大家都互相知根知底。

有壟斷的特征, 是說每個廠商的産品都與其他廠商的産品有細微的差别, 這些差别對于某些消費者來說構成壟斷。

比如同樣是川菜館, 每家飯館的飯菜的質量、花色、 裝修、 服務都會有差别, 這些差别造成某些顧客隻喜歡去某個川菜館吃飯, 而不去别的地方,這個川菜館就對這個顧客構成壟斷。

即使這個川菜館提價, 顧客也不會全跑光了,這就是忠誠度。 這跟完全競争有很大區别, 在完全競争的情況下, 如果某個農民提高自己的玉米價格, 那所有的人都不會買他的玉米。

當然, 如果川菜館把價格定得低一些, 顧客就會增加, 但不會增加太多, 畢竟川菜館之間都差不多。 這是壟斷競争和完全競争的區别。 在完全競争下, 如果降低價格, 将會引來大量的買者。壟斷競争廠商在短期可能會有經濟利潤, 隻要價格定在平均成本之上, 還有顧客光顧, 就可以做到。

什麼時候可以把價格定得高些? 就是川菜館推出一個新菜品的時候, 雖然這個新品也是川菜, 具有川菜的基本特征, 但是, 這個菜是别人沒有的,我有了, 大家沒有吃過, 我就可以把價格定得高些。 或者我的服務比别人的好, 我也可以收取高價, 獲得經濟利潤。 比如成都最有名的商業街——春熙路上的那些川菜老字号的價格, 就比别的店高些, 因為它們的服務和檔次要高些, 人們認為它們更正宗, 比如著名的老字号“龍抄手” 的總店就是這樣。

可是在長期, 壟斷競争企業卻不會獲得經濟利潤。 因為壟斷競争市場的信息是充分的, 如果能産生利潤, 大家就會知道。 另一方面, 進入這個市場沒有障礙, 可以自由進入, 于是, 就一定會有大量廠商湧入, 跟完全競争的情況類似。 進入廠商足夠多以後, 産品的價格就會下降, 利潤也會下降。 但是隻要還有利潤, 就會有新廠商進來, 直到沒有利潤, 廠商的進入才會停止。

所以, 到一定時候, 所有壟斷競争廠商都不會有經濟利潤, 當然也沒有虧損。 如果發生虧損, 必然會有廠家退出, 轉而投資他途, 因為不會虧損的投資機會一定存在, 何必待在這裡賠錢呢。 随着廠家的退出, 總産量下降, 價格會逐步提升, 直到經濟利潤是零, 廠家的退出才會停下來。

在長期沒有經濟利潤, 是壟斷競争和壟斷的主要區别。 壟斷者在短期可能有虧損, 但是在長期,因為有定價權, 所以不會虧損, 一定會有經濟利潤。

壟斷競争者之間的競争是人格化的, 相互之間都會強烈感受到對方是自己的對手和冤家。 既然産品都差不多, 怎麼讓消費者中意自己的“這一個” 呢?

這就得影響消費者的偏好, 即讓消費者對于自己的産品情有獨鐘。 所以, 壟斷競争廠商需要在營銷上展開競争。 廣告是最核心的競争手段之一。

這跟完全競争不同, 完全競争市場中的企業,沒有必要、 也沒有能力做廣告。 不做廣告, 價格不必降低就可以賣出去, 做廣告價格也提高不了一分錢。

壟斷競争與壟斷也不同, 壟斷者其實沒必要做廣告, 做不做, 市場都不會變, 都是那麼多。 現實中, 壟斷廠商也做廣告, 有時是因為想阻止潛在競争者進入市場, 有時是宣傳自己的新産品。 更多的時候, 隻能說是亂花錢了。

但是, 壟斷競争廠商是最有必要做廣告, 也喜歡做廣告的。 因為大家的産品都差不多, 怎麼吸引顧客購買自己的産品呢? 就要讓大家知道, 我的産品, 與别的産品相比, 具有自己的特色, 甚至是“更好的” 。 打開電視, 洗發水、 衣服、 化妝品、 汽車這些壟斷競争的産品的廣告是最多的。 為了做廣告, 廠家經常無所不用其極。 豐田車, 是世界銷量第一的轎車, 它在中國的廣告詞是“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豐田車” , 前半句可是中國的古語啊。

廣告的惟一功能, 是用間接的語言說自己的産品比别人的好。 比如洗發水, 有的宣稱自己的這款産品去頭屑, 有的說能修補受損的頭發, 有的說自己的産品能讓頭發柔順等等, 果真如此嗎?

再比如化妝品, 都是找大明星做廣告, 歐萊雅找的是鞏俐, 迪奧找的是莎朗·斯通。 廣告代言費是明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用明星, 是為了擡高産品的檔次, 其實, 這具有相當大的欺騙性。 明星也許根本就不會用這種化妝品, 可是廣告裡卻在用,并且說用後效果是如果了得。

廣告一方面可以增加對産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 廣告費是公司的固定花費, 增加了生産的總成本。

究竟要不要廣告, 取決于增加的需求所帶來的利潤的增加, 即邊際利潤是否大于成本的增加, 即邊際成本。 廣告費也是有一個最佳數量的, 不是越多越好。 這個數量的邊界點就是, 邊際利潤與邊際成本相等。

壟斷競争是缺乏效率的, 表現就是存在資源的浪費。 我們在飯館經常看到空座位, 在加油站經常看到閑置的加油機等等。 這表明, 壟斷競争企業的實際生産量都太少, 沒有達到其最大的生産能力。壟斷競争的廠商數量衆多, 但每個廠商的産量過少, 當産量過少的時候, 平均成本比較大。 如果能減少廠商的數量, 每家的規模就會提高, 平均成本就會下降, 價格也會下降。

但是壟斷競争的市場有很多優點, 比如品種多、 品牌多, 可以說是豐富多彩, 可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偏好。

盡管存在着浪費, 盡管消費者要為此付出比完全競争更高的價格, 但是也許消費者認為這是值得的。 消費者擁有充分的選擇權, 可以在相當大程度上抵消這些代價。

現在我們再說明一種市場結構: 寡頭。

寡者, 少也; 頭者, 大也。 寡頭的意思就是,一個市場上僅存在着幾個大的廠商。 這種市場結構在理論上是最難解釋的, 對這種市場的認識, 經濟學家們至今還不能說達到了完全清晰的程度。

完全競争者之間實際上沒有影響, 人們做決策不必考慮相互的影響; 壟斷更談不上相互影響, 因為隻此一家, 别無分号; 壟斷競争者也不需要顧及同類的反應。 以上三種市場結構, 分析起來相對容易。

在博弈論出現之前, 經濟學理論都是處理人們之間、 廠商之間各自封閉情況下的決策。 比如完全競争條件下, 一個廠商做決策的時候, 所有其他廠商的行為都可以用外在化的、 非人格化的市場價格來對待, 所有别人的影響集合為一個市場價格, 不必考慮具體的廠商行為。

每個人考慮的隻是, 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 比如價格發生了變化時, 自己如何行動, 如何改變自己的決策。 這個時候, 他獨立調整自己的行為, 不用考慮别人怎麼做。

可是寡頭市場卻完全不同, 這是一種全新的結構。 如果一個市場上隻有很少的幾家廠商, 一家廠商怎麼做、 生産多少、 如何定價, 對其他幾家肯定會有影響。 同時别的廠家如何行為對它也有影響。

它們之間是互相牽制, 彼此關聯的。 這時, 任何一家進行決策的時候, 不但要根據自己的情況, 還要考慮他人的反應。

這種涉及互動的決策是在博弈論出現之後才得到相對清晰的解釋的。 在博弈論之前, 解釋寡頭行為的理論很粗淺, 主要是主導廠商理論。

主導廠商, 就是在市場最大的那一家, 它的産量最大、 最有名氣, 其他廠商要看它的眼色行事。主導廠商理論認為, 主導廠商是價格領導者, 市場價格由它決定, 其他廠商按照這個價格進行出售。

比如電腦操作系統有多個。 其中最大的是微軟的Windows, 占有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那麼, 操作系統的價格就由微軟決定, 它根據自己的産量決定自己可以接受的價格, 産量大就定低些, 産量小就定高些。

其他的小廠商怎麼辦呢? 它們的規模都很小,可以看做是沒有差異的, 都一樣大。 它們接受微軟确定的價格, 平均分配微軟剩下的市場份額。

有主導廠商的寡頭市場, 經常出現的現象是小的寡頭模仿大的寡頭, 比如所有操作系統生産廠商的産品, 比如Linux, 都與微軟的産品極為相似,因為微軟操作系統占有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消費者的感覺是, 隻有微軟操作系統, 或像微軟這樣的操作系統, 才是操作系統。 如果其他廠商的産品, 與微軟的有較大區别, 就不會有人買了。 這也是主導廠商能夠決定産品的價格和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原因。

可是, 并不見得每個寡頭市場都有一個主導性的廠商, 大家的個頭都差不多。 廠商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 不存在誰是決定者, 誰是接受者的問題,價格是由廠商之間的互動決定的, 這個時候, 就必須運用博弈論。

這樣的寡頭的特點是價格經常保持穩定, 不容易變動。 為什麼?假如兩家彩電廠商, 例如長虹和康佳, 是該市場上的兩個寡頭, 這兩個品牌生産的電視機, 質量和外觀差别很小, 價格也相差很小。如果長虹決定漲價, 康佳的最佳對策是什麼?

就是保持不變。 這樣, 隻要長虹的價格漲得足夠多, 原來對長虹電視有偏愛、 在兩者價格相同甚至長虹的價格稍微高于康佳的情況下, 仍然願意買長虹電視的那部分消費者, 也不會再買長虹電視, 因為雖然我喜歡你的産品甚于康佳, 可是畢竟差不多, 喜歡也是有價格的。 所以, 他們也會轉而購買康佳的電視, 也就是說, 所有的消費者都會購買康佳的電視, 長虹就被擠出市場了。 所以, 長虹不會貿然提價。 同樣道理, 康佳也不會貿然提價。 于是, 彩電市場的價格經常處于凝滞不動的狀态, 也就是僵局。

僵局不意味着永遠不動, 價格當然會變動。 寡頭市場的價格不時有向下移動的趨勢。 比如長虹為了占領市場, 或者出于其他目的決定降價。 隻要降低的幅度足夠, 就不會有人買康佳的産品了, 康佳知道這一點, 于是隻要長虹降價, 康佳的最佳策略就是跟進, 跟着降價。 這就是前些年不斷上演的價格大戰的背後原因。

但是, 長虹和康佳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所以,有時它們會有意結成同盟, 也就是價格聯盟或者價格串謀, 簽署一個協議, 共同維持一個相對高的價格。

大家還記得吧, 每個廠商, 都相當于囚徒困境中的囚徒, 它們都沒有遵守協議的積極性。

因為如果别的彩電廠商都遵守協議, 我也遵守, 就可以維持住現有的市場份額; 可是如果我不遵守, 而是降價, 我就會占據更大的市場。

如果别人不遵守協議, 降價, 我的最佳策略還是降價, 因為如果别人降價, 我不降, 我的市場就沒有了; 如果我也降價, 至少可以保持現有市場份額。 每個彩電廠家的地位是一樣的, 每個廠商的最佳策略都是降價。 所以, 協議不會得到執行。

這樣的價格聯盟鬧劇上演了好多次, 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是寡頭市場的内在屬性決定的, 也是消費者之福。 所以, 一旦市場到了寡頭的格局,消費者不必擔心價格會大幅度上漲, 除非成本真的大幅度上升。 如果出現了暫時的上升, 消費者隻要耐心等待幾天, 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價格下降将會輪番進行, 到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呢? 價格之所以一直下降, 是因為價格太高, 高于廠商的平均成本。 所以, 如果沒有外力幹預, 廠商達不成有約束力的協議, 價格會一直下降到平均成本為止。 這個時候, 寡頭市場的結果與完全競争相同, 廠商都沒有經濟利潤。

在這個意義上, 寡頭市場在有些時候是值得歡迎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