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們聊聊明孝宗,朱祐樘。史書裡,對朱祐樘的評價非常高。說其除奸用賢,肅清吏治;輕徭薄賦,恢複生産;倡導節儉,不好女色。朝廷之上,君臣和睦,生機勃發;廟堂之外,百姓安居,海内升平。後人給了一個“弘治中興”的結論,誇贊其為明代最完美的君主。
朱祐樘 像
如此之高的贊譽,在明代實屬罕見。我們一起走進朱祐樘,看看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位帝皇。
在百姓和大臣眼中,明君應該是怎麼樣的?我們在這裡思考一個問題:封建王朝,老百姓喜歡怎麼樣的統治者?文官大臣們,喜歡怎麼樣的老闆?
作為封建王朝的普通百姓,理想中的生活應該是有田種,有飯吃,老婆孩子熱坑頭。朝廷的賦稅少一點,徭役輕一點,刑罰人性化一點。
作為一名封建王朝的典型文官,自然希望皇帝行事準則處處能符合儒家的正統典範。開言路,不管是誇你的還是罵你的,都得聽得下去;臣子有事,要第一時間就能找到皇帝商議;皇帝要足夠勤政,和文官們多親近,少和宦官外戚來往;要體恤臣下,關懷下屬。總之不管是你生活,工作還是學習,聽我們文官集團的話,跟着我們這批寒窗苦讀,正兒八經科舉出身的正統人才走就沒錯。
明代百姓
以上兩點,朱祐樘都做到了。朱祐樘不折騰,他不大興土木造宮殿,不修長城,不修書,不輕易整修河道漕運,謹慎用兵,對外政策保守,不派船隊遠洋。沒有那麼多需要耗費巨大财力的工程,各種賦稅徭役的壓力自然減輕,這就是與民休養,百姓的日子自然會開始好過。
朱祐樘親近大臣,凡事親力親為。因為隻有一個妻子,自然沒有大的外戚問題。他反感父親朱見深養了一大批的和尚道士用于求仙問道,卻經常喜歡找大臣們聊天,性格溫和仁厚,這樣的主子哪個大臣不喜歡?
所以從這點來說,朱祐樘明君之名,他當得。
明君之名的背後是無休止的“勤政”誠然,朱祐樘當政期間,是文官集團日子過得比較好的時候。也出了一批史書上大贊特贊的好官,比如前期的王恕,馬文升,劉大夏,後來的李東陽,謝遷,劉健等人,也提拔了一批以後份量很重的人,比如楊一清,比如楊廷和。因為曆史,就是這幫文官寫的,所以捧自己人,這很正常。
朝史暮想要說的是,朱祐樘挂的時候,才三十六歲,在位十八年,而他又沒有貪圖女色這種不良嗜好,怎麼會如此英年早逝。這裡,希望不要無端去以野史來做猜測,那個沒意義。朝史暮想的結論是,朱祐樘是累死的。
明代官員
和大臣走的近,就是這樣。封建時代做官嘛,無非圖錢圖名。稍微有點追求的都想名留青史。好不容易碰到個願意聽大臣說話的,一個一個都卯着股勁要“做事情”。結果是什麼?上午的朝會結束後,還有午朝,晚上又是各種批閱奏章。還重開經筵,就是和大臣之間的讀書研讨會或者交流會,大經筵每月至少三次,小經筵後來居然堅持日講!
兄弟姐妹們,你要知道,這些還隻是表面上的東西。明朝為了控制文官集團,是鼓勵文官們互相彈劾的,還有一群整天沒事專門雞蛋挑骨頭的言官禦史,他們的上書做皇帝的是一定要看的。而以前是有太監,比如司禮監太監幫忙,而朱祐樘打壓宦官,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換了你,你受得了嗎?
史書有說,三十幾歲的朱佑憆面容憔悴衰老,這明明就是累死的。真的,有時候的古代皇帝,真不是人當的。
朱祐樘的确寬厚仁義,卻也很可能已大權旁落有一點其實很奇怪,以朱祐樘從小在宮裡朝不保夕,過着随時可能被萬貴妃搞死的悲慘生活,長大後是怎麼養出一顆仁厚寬容之心的?我們看看:
朱祐樘上台後,對老爹那幫煉丹,煉春藥的跟班們,主要是以驅逐為主,首惡梁芳(造春藥的),李孜省(煉丹的),一個坐牢,一個充軍。
他上台的時候,萬貴妃已經挂了。有人建議拿萬貴妃的弟弟萬喜開刀。萬喜甚至已經做好了赴死的心理準備。可朱祐樘最後隻是把萬喜革職抄家,就沒有下文了,并且表示關于萬貴妃的事情,就此打住。
對于那幫整日混混的閣老大臣們,朱祐樘也隻是讓他們自動離休,沒有妄加迫害。
朱祐樘 劇照
老太監懷恩因為幫他在朱見深那求過情而被貶,朱祐樘接回北京親自迎入宮門,官複原職;對于不管出于什麼目的而撫養過他的前朝廢後吳氏,朱祐樘把她接出冷宮如親兒子般奉養;冬夜晚上批奏折隻因為想起可能有官員在晚上還在外出辦事或在回家途中,就規定今後在京官員夜行,由侍衛執燈護送。
的确很少有一位帝皇能做到如此替他人着想的,朱祐樘寬仁之名,當之無愧。
但是,朝史暮想總覺得怪怪的。哪裡怪?他沒有朱元璋,朱棣的殺伐決斷,也沒有後來嘉靖,萬曆的權謀馭下,僅僅一個仁厚,就能收拾得了明代這群大臣?要知道明代的大臣,是隻要有一點機會,就會和皇帝杠到底,并且以被皇帝責罰,受刑,貶官為榮。朱祐樘和文官們走得這麼近,到底是朱祐樘用重用這批人治國,還是文官們已經控制了朝局,朱祐樘隻能被動妥協?
還記得明英宗朱祁鎮嗎?有一個“土木之變”,還有在蒙古人那非常“暧昧”值得商榷的“合作”,史書隻是寥寥幾筆,還給了一個英宗之名。而朱祐樘的父親朱見深,雖然有憲宗之名,執政期間也有很多積極正面且影響深遠的舉措,史書卻寫他無道昏庸,朝綱敗壞。
朱祐樘 像
看出點什麼了嗎?朱祁鎮“奪門之變”複辟後,就一直倚仗文官集團。朱見深上台後,加強了廠衛制度,嚴格控制文官集團鬧事,為此不惜把一群和事老混混放進内閣,防的就是文官專權。
現在到了朱祐樘了。你們覺得是朱祐樘在把控文官,還是文官在左右朝局?
朱祐樘的一夫一妻,源于性格上的軟弱朱祐樘就娶了一個女人,即孝康敬皇後張氏。張氏是河北滄州人,成化二十三年被選為朱祐樘的太子妃。
明代帝王太子選擇正室一般都不會在權貴功勳裡找,原因很簡單,因為太麻煩。為什麼麻煩?你看朱元璋殺了多少他的兒女親家。
張氏的父親隻是一個國子監的監生,所以張氏出生在書香之家。
據說張氏性格很活波,對朱佑憆很有一套辦法。史書說張氏“驕妒”。可以的,一個有着漂亮的外貌,有趣的靈魂,書卷氣質的女人,換作是你,你喜歡嗎?你喜歡是吧,那這個女人還喜歡撒嬌,喜歡吃醋,吃醋吃得還可愛的那種呢?而且從張氏在後來的政治鬥争中的表現來看,這個女人非常得不一般。
朱祐樘和張皇後 像
朱祐樘隻娶一妻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受了父親朱見深和萬貴妃的影響。自己打小在父親的後宮裡偷偷地長着,見慣了後宮女人的争風吃醋,看多了萬貴妃的那些個明的暗的迫害手段,你說這樣的成長環境對朱祐樘沒有一點負面影響,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基于這點,很多人甚至給朱祐樘下的定義是,性冷淡。不過朝史暮想覺得專情可能遺傳,看朱見深多愛萬貴妃。萬貴妃一死,朱見深就說自己大限将至,于同年駕崩。
但不管如何,朱祐樘和張氏,締造了帝王家的一段兒女佳話。
那麼朱祐樘怕不怕老婆呢?
根據生活經驗,一個女人要是覺得自己能夠把一個男人吃得死死地,那麼嚣張跋扈多少總會有點的。
朱祐樘和張皇後 劇照
張氏很照顧自己的娘家人,爸爸,兄弟都被封了爵位。但幾個兄弟行為的确有些過,經常魚肉鄉裡。有一次,朱祐樘和張氏吃飯的時候,底下人來報告,說張皇後兄弟們犯了事,刑部,大理寺的官員問朱祐樘怎麼處理。
張氏當場就開罵了這幾個官員。而朱祐樘居然跟着妻子一起訓斥。等張氏火氣消了走後,朱祐樘找來剛剛被罵的官員,意思是我剛才罵你們是故意的,罵你們的事情也不準說出去,幾個國舅爺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最後還賞了幾個被罵的官員五十兩銀子,權當壓驚了。
張氏睡午覺休息,太醫拿來了張氏的藥。朱祐樘親自端了進去,然後一直從張氏卧室出來才咳嗽,怕自己的咳嗽聲吵到張氏。
朱祐樘對張氏的遷就已經甚至傳到了朝鮮,傳進了儒生學子中間,大家經常拿這個來“說笑”。
朝史暮想覺得,朱祐樘可能是一個非常軟弱的人。父親朱見深,就是有嚴重戀母情結的人。而朱祐樘六歲以前,接觸都是宮女太監,每日還要擔驚受怕。後來雖然與朱見深相認,因為害怕萬貴妃的迫害,也一直是被太後照顧着長大。雖然長大後的朱祐樘并沒有養成什麼變态畸形的性格,但是童年的陰影不會就這麼容易散去。體現在他的性格上,就是軟弱。
這份軟弱,體現在執政上,就是不懂得去拒絕,不夠殺伐決斷,很容易被文官集團所左右。而體現在生活上,就是對妻子的遷就和畏懼。還有一個事例。
有一次朱祐樘想打賞身邊的琴師和畫師,卻是偷偷摸摸地,而且要求身邊的藝術家們拿了賞賜趕緊消失,深怕被皇後和外邊的大臣知道,又來一通“說教”。這麼看來,朱祐樘也是個苦命的人。
朝史暮想和大家這麼聊下來,不知道各位對朱祐樘有沒有一個更為直觀的看法。勤政的君主,卻最後被累死;看似君臣和氣,卻極有可能大權旁落;專情一女,卻可能隻是不敢縱情。
但是客觀地說,朱祐樘的确為大明朝緩和了社會矛盾,提高了财政收入,鞏固了統治,維護了統一,他應該也是有些真才實學的。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