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泥鳅怎麼做才能更好吃,那我的的答案隻有一個,必須做成紅燒泥鳅。做得好的紅燒泥鳅鳅肉一抿就化,真是嫩到刺都可以嚼着吃掉。
在我小時候,泥鳅并不像現在這麼金貴,哪像現在,被一些養生專家冠以若幹養生的營養價值後,泥鳅的身價飛漲。那時候泥鳅的價格非常便宜,我奶奶最喜歡吃泥鳅,經常買回來紅燒着吃。
以前買泥鳅回來吃都是要自己處理的。從殺到洗,全部自己動手操作。不像如今這麼方便,魚攤老闆給你處理得幹幹淨淨,直接拿回家清洗幹淨下鍋烹饪就行。
殺泥鳅還是蠻殘忍的。因為魚身特别黏滑,所以得想辦法給它增加摩擦力,才能抓得上手。當時殺泥鳅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直接用開水燙,但是燙完基本泥鳅也不動了,外皮也容易燙掉,按今天的話說,營養價值會打折扣,一般有經驗的高手不會用這種方法。
還有一種方法很有效,但是很是有些埋汰。不知道一些七零後、八零後的小夥伴還記得不,原來家裡煮飯燒菜都是用小煤爐燒煤球的,我們當地人不叫煤球,叫“炭”。就是那個用過的炭,燒過之後就變成了間于粉和黃之間的一種顔色,我們叫它“炭屎”,把炭屎踩碎,撒在桶裡的泥鳅上,泥鳅身上沾了炭屎,立馬就不滑了,特别神奇。這步工作做完之後,奶奶就氣定神閑地坐下,拿把剪刀,再拿個小盆,開始殺。泥鳅頭不好吃,所以奶奶每次都剪去頭,剖開肚子,拿掉内髒就可以了。
小時候的我幾乎不進廚房,所以對奶奶制作泥鳅的方法一無所知。隻覺得奶奶進去了一會兒,沒多久一大盤香噴噴的紅燒泥鳅就擺在桌上了。特别美好的兒時回憶。
做泥鳅不難,但處理泥鳅身上的土腥味有點學問。處理得好,特别美味;處理不好,無法入口,所以去腥工作要做好。經過幾次親手實踐,自己學會了做紅燒泥鳅,并掌握了泥鳅去腥的一些方法,現在分享給大家。
這裡教給大家去除泥鳅土腥味的4個小技巧,經過這樣處理的泥鳅吃起來隻有鮮美的味道,毫無腥味,簡直可以媲美大廚~
技巧一:水養法
泥鳅一般喜歡生活在污泥比較多的環境,所以有土腥味也就不奇怪了。把買回來的泥鳅放在清水裡養幾天。中途多換幾次水,直到養泥鳅的水不再渾濁時就差不多幹淨了。整個過程大約2-3天左右。
技巧二:借酒去腥
想讓泥鳅沒有土腥味,要料酒和白酒混合起來用,利用酒香掩蓋腥味。
技巧三:去除内髒
泥鳅身上的土腥味有一大部分來自它的内髒,去除這些之後,土腥味也會大大減少。
技巧四:調味料來幫忙
經過前3步,泥鳅的土腥味已經減輕許多了,但我們最後再上一道保險,利用生姜、胡椒粉、辣椒等調味料來壓制腥味,效果很不錯。
掌握了這些方法,基本上就能做出鮮美嫩滑、毫無腥味的紅燒泥鳅了。
下面附上紅燒泥鳅的做法,很簡單,大家可以試試看。
準備工作:
*市場買回處理好的泥鳅,先用鹽碼一下,去除黏液。用水清洗幹淨。(這方法比我奶奶衛生快捷多了)
*把泥鳅過水焯一下。據說泥鳅身上的粘膜存在寄生蟲卵,吃了對健康不利,焯水能去除這層粘膜,吃得更放心。撈出後剝去粘膜用清水沖幹淨待用。
*蔥切段,姜切片,蒜一顆(一整顆,剝成一粒一粒待用),幹辣椒2個。
*料酒、高度白酒、郫縣豆瓣醬、胡椒粉、蚝油、生抽、老抽、鹽、糖、雞精
制作過程:
1、熱鍋熱油,把蔥段、姜片和蒜頭全部放進去、放郫縣豆瓣醬煸炒出香味,放入瀝幹水分的泥鳅。
2、加适量的料酒和白酒,輕柔翻炒至泥鳅,看到泥鳅的顔色變成有點焦黃色的時候,加蚝油、生抽、鹽、白糖、幹辣椒,放适量老抽提色,翻炒1分鐘左右,加入沒過泥鳅的清水。
3、蓋鍋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焖煮20分鐘左右。
4、再開大火,收幹湯汁,但不要完全收幹。撒入适量的胡椒粉,再放些雞精就可以出鍋裝盤了。撒上小蔥花配色,也可以适量撒些白芝麻增香,紅燒泥鳅就做好了。
小貼士:
*做紅燒泥鳅最重要的就是去除泥腥味,說起做法跟其他紅燒魚沒什麼大的區别,做法挺簡單。
*調味料的用量需要增加到平時量的一倍。
*煮泥鳅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會影響這道菜的鮮嫩度。
*還有一種普遍的做法是把泥鳅先油炸再制作,我的觀點是盡量減少用油量,所以省略了油炸這一步,使用了焯水的方法,這樣做又去腥又健康。
*泥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同時脂肪含量特别低,藥用價值也相當高。女生吃一點泥鳅特别滋補,所以小姐姐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我是歡笑。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轉發。你們的鼓勵就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