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洵、蘇轼、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這為唐宋八大家名稱的定型和流傳起了一定的作用。
而韓愈又稱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字退之,是著名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谥号"文",又稱韓文公。與柳宗元并稱“韓柳”,又與歐陽修、蘇轼四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若要解讀韓愈首先就要從韓愈的家庭背景入手。韓愈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祖輩都曾在朝或在地方為官。其父在其三歲時便亡故了。由其兄将其撫養長大韓愈因為自幼便是孤兒,所以從小就發奮讀書。韓愈七歲時開始讀書,十三歲時便能寫出文章。十九歲時韓愈抵達京師長安。銳意鑽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嶄露頭角。及至應進士科考試時,他将文章投遞到公卿之間,前宰相鄭餘慶對其大加的贊賞,韓愈因而聞名一時。
韓愈像所有的文人墨客一樣,希望走上仕途,立志報效國家。所以韓愈走起了科舉之路,他先後在貞觀二年隻身前往長安城,貞觀五年後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接連失敗,終于在貞觀八年終于登進士第。
韓愈的作品繼承了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他的文章大都以氣勢輝煌,強勢的邏輯性聞名。你若是問我最喜歡韓愈的哪首詩詞,我想大概就是那首《早春》了。《早春》全稱為《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其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意思是說京城的街道上空絲雨紛紛,雨絲就像乳汁般細密而滋潤,小草鑽出地面,遠望草色依稀連成一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勝過了綠楊滿城的暮春。不過短短四句話,
言辭之間雖盡顯平淡,但卻飽含深意。
韓愈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坷不平,不過他卻能淡然處之,還發起了著名的唐代古文運動,由此可見,"唐宋八大家之首"真不是虛有其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