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1885.2.18-1968.5.24),湖北省黃岡人,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新儒家開山祖師,弟子有牟宗三、唐君毅、徐複觀等。《讀經示要》是熊十力的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說:"今當融貫中西,平章漢宋,上下數千年學術源流得失,略加論定。由是尋晚周之遺軌,辟當代之弘基,定将來之趨向。"有一種人,樂以事功表見,(所謂事功,非專就政治言,凡社會上各方面的業務,皆事功也。)是必早定某種事功的趨向,而對于某種事功所必儲備之學問,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松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治之學問有關,庶幾讀書有補于學問,而學問又與事功相應,則人無廢才而國無廢事。
又有一種人,性情不近事功,願以書生的生活終其身,是必早定專門學問的趨向,而對于其所專治之學,亦必堅其意志,鼓其興趣,竭其才力,孜孜以求,不容松懈。如此則其所讀之書亦與其所專之學問有關,而無泛涉不精之病。
前者可以說是持應用的态度而求學問,後者可以說是本純粹求知的态度而求學問。後者屬專門家,以其所造有精密的系統故;前者所學未嘗無限域,而不得名專門家者,以适用而止故。
今日學子不預定趨向,讀書漫無抉擇,故卒業大學之後,做事則無可勝任。其委身學校者,亦多是混飯吃,而不肯努力學問,此真吾國青年莫大之危機。吾願有志者各自早定終身趨向,勿以有用精神作無意識的浪費。此讀書所應注意者一。
讀書必先有真實的志願。前雲須定趨向,然若無真實志願,則不足以達其所趨向。凡人無志願者,則其生活虛浮無力,日常念慮雲為無往不是苟且,無往不是偷惰,無往不是散漫,如是而欲其讀書能有所引發以深造自得,此必不可能之事也。
人必有真實志願,方能把握其身心,充實其生活,如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正陽明所謂“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工夫說閑話,管閑事?人果能如此激發志願,則胸懷廣大,鄙私盡消。象山所謂“才一警策,便與天地相似”,誠非虛語。
如此,則神明昭徹,而觀物慮事,必能極其精而無蔽,綜其全而不亂。其于讀書也,必能返之己所經驗而抉擇是非,洞悉幽隐,曲盡書之内容,而不失吾之衡量,故其讀書集義,乃融化的,而非堆集的;乃深造自得的,而非玩物喪志的。如此讀書,方得助長神智,而有創造與發明之望。
若其人茫無志事,渾身在名利膠漆桶中,雖好博覽載籍,增益見聞,要為浮泛知識,不可得真知正解,隻是小知,不堪大受。社會上若隻有此輩,其群必日益昏亂以趨于亡。故學者不徒貴讀書而已,必先有志願以立其本。
然複當知,“志願”二字極不易了解。凡人高自标舉我欲如何如何,以為此即其志願,此正是狂妄之私耳,有志願者所必克治也。志願是從自覺自了的深淵裡出發的,是超越物我底計較的,是極其灑脫而無俗情沾滞的,是一種向上的努力,自信自肯而不容己的。(自肯是借用宗門語,意義甚深。)唯真有志願的人,才識此意味,一般人如何識得?
有志願即有真力量,故其對于學問或事功的趨向,能終始貫徹而無所辍。譬若電之走尖端。(電,喻志願力量;尖端,喻所趨向。行所無事,而勢不容已也。)
或問:朱子《論語集注》釋“十五志學”之“志”字曰“心之所之謂之志”。是則志即趨向也,而此以志願與趨向分言之,何也?
曰:朱子以心之所之言志,此朱子之失也。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志者心之所存主”,斯為正義。孟子曰:“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船山存主之義,從是出也。諸葛武侯所謂“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雲雲,亦此旨也。故人而無志,即去其幾希而同于禽獸,甚至不如禽獸。
今日中國人貪污淫侈,卑賤虛诳,甘為亡虜,毫不知恥,沿不如怒蛙之有鬥志、有生氣也。此何以故?以其腼然人面而中無存主,人理絕而生意盡也。莊子曰“哀莫大于心死”,心死者,無所存主故也,無所志故也。
唯中無所存主,故種種競逐于外,競貪,競淫,競利,競名,競權,競勢,競種種便利嗜好。競争其私而背大公,國已亡而無所覺知,種将滅而不關痛癢,人氣滅絕,——至此極。然則今人必須變而成人,始可與言讀書,此老懷所日夕願望各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