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指紅松子。紅松也稱“果松”、“海松”。松子作為人們消閑的小食品,遠在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已有記述,至宋代已相當普及,并且享有盛譽。當時視其為延年益壽的“長生果”,還研究出一套專門的食用方法。《本草綱目》載其法為:“七月取松實,去木皮,搗如膏收之。每服雞子大,酒調下,日三服,百日輕身,三百日行五百裡。”
松子的營養價值
據現代科學研究,松子的營養和藥用确實非比一般。以普通松子為例,每百克子仁含蛋白質16.7克,脂肪63.5克,碳水化合物9.8克,松子的脂肪大部分為油酸、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益無害。此外,鈣、磷、鐵等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經常适量吃些松子,可以收到滋補強壯的效果。
《名醫别錄》載:松實主風痹,寒氣,虛赢,少氣,補不足……松葉主風濕瘡,生毛發,安五髒,守中不饑,延年。松節溫,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痹疼痛。
松子被人類利用,最初還出于它的藥用價值。我國最早的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已有關于松子功用的記載,其中指出:“松脂主痛疽、惡瘡、頭瘍、白秃、疥瘙、風氣、安五髒、除熱”等。
《開寶本花》載:松子主治骨節風,頭眩,去死肌,變白,散水氣,調五髒不饑。”明代李時珍謂松子可“潤肺,治燥結咳嗽”。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戴寶柱
編輯:劉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