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常用開端用語有哪些? 公文中運用“引語”應注意的問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公文常用開端用語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公文中運用“引語”應注意的問題
嶽海翔
[解答]引語又稱引用,是現代漢語修辭學中的一種“辭格”,其基本含義是指為了充分有力地說明問題而運用現成的話(包括文字材料)。在公文寫作中,這種“辭格”被廣泛運用,它可使行文的目的更加明确,觀點更為突出,理據更顯充實,從而增強其說服力和論證性。
公文寫作中運用引語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
一是引用革命導師經典著作中的有關論述,以此作論據,來證明公文中所提出的思想觀點和方針、政策的正确性。
二是引用有關文件,其功用在于能使文中所提出的問題、觀點或所作的結論有理有據,增強行文的力度。
三是引用領導人的講話、指示或批示。
四是引用有關的法律法規條文。
五是引用 群衆語言。群衆語言豐富多彩,蘊意深刻,在公文寫作中恰當引用,可使行文生動活潑,富有表現力和說服力。
六是引用成語。成語含義深刻,語意凝煉,如能恰當引用,能夠極大地增強行文的表達效果。
七是引用典故。
八是引用格言。格言是具有教育意義的警句,一般是出自名人之手,并在群衆中廣泛流傳的語句,它内容精辟,蘊意深刻,能給人以警策和啟示,并能增強行文的說服力。九是引用民諺。民諺是在人民群衆口頭流傳的通俗、簡煉而又含義深刻的固定性語句,包括農業諺語、諷誡諺語和生活知識諺語等,一般都能揭示客觀真理,富于教育意義。由于民諺具有句式勻整、音調和諧、具體通俗、形象生動的特點,故在公文中恰當加以引用,能夠增強其表達效果。
十是引用寓言。
十一是引用歇後語。歇後語是由謎面、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隐語性質的口頭語,有些公文,根據内容表達需要和特定的語言環境,恰當地引用歇後語,可使行文生動活潑 ,饒有趣味,并給閱者以深刻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公文寫作中運用引語,應當注意把握如下各點:
1.要引全。即要保持所引内容的完整性,使之能夠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切忌斷章取義,随意支解原文。引用公文,要寫明标題和發文字号兩項要素,二者不可缺一。引用法律法規所涉及的條款都要引全,不要漏引。
2.要引準。即指必須保持所引内容的準确無誤,毫厘不差。直接引用一般将所需内容如實抄錄,并用引号加以标明即可;間接引用因其系對原文或原話的概括和濃縮,故應特别注意其準确性。為此,引用者必須“吃透”原材料,弄清其确切含義,在此基礎上再選擇恰切語句對其加以概括,唯有如此,方能使之臻于準确。
3.要得體。即指引語一定要結合上下文内容進行,使之銜接順暢,天衣無縫。無論從思路還是行文語氣方面,均應如此,切忌牽強附會,将原本與行文關系不大甚至毫不相幹的内容硬行扯在一起,那樣會嚴重損害公文的質量。此外,還要注意引語的“度”,切忌貪大求全(諸如對上級公文中的整段或幾段照搬套用),導緻引語過長過多,給以人繁冗雜亂、枯燥乏味之感。
(作者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中國寫作學會公文寫作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公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