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浮梁縣是座千年古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與安徽黃山接壤,這裡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優美,因此各姓氏先祖落腳于此,繁衍生息。
在浮梁縣西北的黃壇鄉港口村禮門,有一座建于明嘉慶年間的古祠堂,這就是禮門鄭氏宗祠。港口村為鄭氏聚居地,據《禮門祠堂碑記》記載始遷祖文葉公于明初攜家帶口落足禮門。禮門座落于黃山餘脈南北向的狹長谷地,四周崇山峻嶺,綠水青山,四季分明,竹林資源豐富。大小西河雙溪于此并流,昌江重要的支流西河由此而拓寬向下遊去。
走進祠堂,隻見高大雄偉的門樓挺立眼前, 門樓是三間四柱五樓磚石混結構,高大雄偉。門樓上刻镌刻“敦本”二字,門樓上精美的磚雕圖案為象征吉祥富貴的龍鳳呈祥、馬到功成及鯉魚躍龍門及麒麟等瑞獸。在“WG”期間,族人為保護祖先遺産免遭破壞,群策群力,一夜之間村民們用混泥土将祠堂内的那些精美的石雕磚雕全部封糊保護起來。待到WG結束很多年後,族人才拆除那些封泥,這些石雕磚雕才得以重見天日。
鄭氏宗祠整體建築為前後五進,分别為:書堂,習武堂,子孫堂,陰陽堂,祖先堂。書堂為村内學童讀書之所,可見禮門鄭氏對教育是非常重視的。習武堂既為族人強身健體,習練武術所用;子孫堂則為添丁進口,上家譜敬告先人之處;陰陽堂則為停放棺椁以及族人故去後入殓、出殡之處,類似于現在的殡儀館;祖先堂為存放祖先靈位、祭祀祖先之處,這也是祠堂的核心部分,最為莊嚴肅穆。
禮門祠堂内每一進均有一個小天井,這些天井地面采用大塊的石闆鋪就,并設計有排水系統,使敞開的天井逢落雨時不緻于積水,又有聚财之寓意。祠堂内的石雕木雕,雕工精細,内容豐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寓意吉祥。這些精美的雕飾充分展現了中國宗祠建築文化的燦爛與豐厚底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據祠堂内的碑記所述,祠堂落成後,每年拜會之際,全村民衆“既敬且孝,既和且睦”,由此形成了村落傳統的敦本和諧文化,正如村名禮門,其寓意也是讓族人遵行禮儀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