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有個夥伴為了讓自已能早上按時起床,給自已買了十個鬧鐘,還把鬧鐘放在衣櫃頂。結果,十個鬧鐘還是沒鬧醒他。他還發現,這十個鬧鐘被他關掉了,而他是怎麼起來關掉這十個鬧鐘又睡過去,都不記得了。
其實,類似這樣的早上起未來的人,還挺多,并不少見,他們各種起床招數五花八門,聽說,還有一個專門的花錢,叫醒服務,還有專門APP服務的,還是叫不醒。
1
睡眠類型有三種
英國科學家修.沃克把人類睡眠分為三種類型的人。一種是晨型人,通俗講就是“早起鳥”這類型人約占總人口數40%,第二種是“夜型人”通俗講是夜貓子,這類型人約占總數30%,第三種是介于晨型人與夜型人之間占30%。
睡眠類型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英國科學家馬修.沃克研究發現:睡眠是由基因決定的,不是意識缺乏。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個夜貓子,那就有可能,你的父母也是夜貓子。
這樣的一個發現,為一部分“夜貓子”以正名。現在,日常我們工作、上學時間安排,其實是對于夜貓子,并不太友好。平時我們上班時間和學校上學時間,一般都是早上7.8點鐘,而這個時間對于晨型人來說,比較合适,而對于夜型人,還在睡眠狀态中。
對于晨型人,一般是5點多就醒,晚上9點多就睡覺。中間的那部分人,一般也是6、7點鐘醒,晚上9、10點鐘睡。而夜型人,一般是晚上淩晨1兩點睡,9點10點才會醒來。晨型人,早上七點就是精力最好的時候,而夜型人,這個時候,還是睡意正濃。
2
夜貓子不是懶,也不是不自律
“夜貓子”的人往往被指責偷懶、不自律。我常聽到一句話:“如果他們不那麼懶散,自律一點,就可以起早了.”
事實:“夜貓子”,即便強行讓他醒來,也無法正常工作,他們的大腦在整個早上處于睡眠狀态。
在大腦前葉皮質控制着我們高層的思維和邏輯推理,并幫助控制我們的情緒 ,當夜貓子被迫叫醒來時候,他們的前額葉皮質仍然處于一種喪失工作的離線狀态
總是睡不夠,早上不睡夠,晚上又睡不着,他們就象個焟燭,兩頭燒,這個嚴重的睡眠不足,容易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
前兩天,有個媽媽,向我求助。她的兒子,初一,現在拒絕上學,他怎麼勸,怎麼說,就是不願去。媽媽給出原因是,孩子晚上每天晚上1、2點鐘才睡覺,早上不起床。晚上,家長怎麼催也不睡。
我單獨跟孩子溝通了一下,孩子說自已的确是這樣。從小自已就是早上起不來,以前在小學時候,早上的課,都是迷糊糊的,第一節課基本拿來睡覺,這樣小學基本能夠勉強上完。
自從上初中,上學時間更早了,自已要起得更早,睡得更少,每天都很困。
以前小學的時候,睡覺功課也能應付過來。上了初中,英語,數學,課程明顯要比小學難得多,而早上的課,一片混沌,腦袋就象個漿糊,成績越來越差,自已也不想去學
對于家長,每天焦慮于叫孩子起床,一邊擔心遲到,一邊生氣孩子不配合,親子關系特别的糟。
當我把這一睡眠類型的特質,跟家長作了解讀後,家長從心理層面理解孩子,也知道,孩子并非故意。對于孩子也解開心裡的困惑,也踏實了。和家長老師一起,想應對現在困難的辦法,經過溝通,孩子願意回到學校上課。
3
而對于“夜貓子”類型的人,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在心理上,對這一類型的人有個預知和了解,不管是家長和本人,這樣對出現的情況能更多地理解。這樣,當自已出現自已不在狀态的時候,被允許,而不是指責,批評,内耗。
其次,在工作上,盡量找一個适合自已時間的工作。如果實在不行,就像前面案例那個孩子一樣,要按時起床學習,那就需要做好學習計劃,有重點、難點。比如,下午和晚上是自已的學習精力好的時間,那就充分應用好這個時間段,把難點,重點放在這個時間去完成。
最後,白天,隻要有時間,要注意及時讓自已抽空小憩、補覺。
當然,以上情況針對的情況天生,而不是人為。如果因為生理原因失眠,或突發事件和不良的作息習慣導緻的晚睡不在其列。
(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