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晚上好!想科技君了沒有?618終于過去了,想必大家這幾天剁手也剁累了。今天科技君想給大家來點輕松的,給同學們上一堂曆史課。講得不好還請大家輕拍。
這些天科技界最大的消息應該就是小米上市了吧?這些年國内幾大手機廠商做得風生水起,特别是以華為、OV、小米等為代表的國産手機。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在這些國産廠商之前,國内手機市場可謂是群雄并起,百家争鳴,我大中華兒女思維迸發,創意叠起,著名創意山寨市場深圳華強北震驚世界。據說當年如果你早上有一個創意,下午就可以再華強北做出樣機!現如今,手機的戰國時代已經落幕,市場被安卓和蘋果瓜分。然而英雄雖逝去,傳說依舊在,讓我們先來看看當年無可匹敵的國産山寨機創意吧!
那些年我們的手機大多數是這樣的:
什麼?很普通?看好了小崽子們,爺爺要亮瞎你的钛合金狗眼。變身吧,鋼鐵加魯魯!
猜的沒錯,我還是一台翻蓋遊戲機~
炫酷跑馬燈,各種顔色各種轉,随着音樂在跳動。
各種奇形怪狀的手機,有打火機造型,有汽車造型等
納尼?這是名偵探柯南同款手表嗎?
你們所看到的這些其實已經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事情了,在此之前,在國内市場叱詫風雲的手機品牌,如波導、夏新、科健……..可能許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但不得不說,在那個年代,這些可都是響當當的品牌,許多手段也被後人奉為經典,今天科技君就想來說說他們的故事。
波導手機 手機中的戰鬥機
1999年,波導的靈魂人物徐立華生産了2萬部手機,全部堆在了倉庫。錢是銀行貸來的,但手機牌照還沒有批下來。
徐立華膽子大,做了幾年尋呼機後,嗅到了手機即将爆發的商機。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貸款4000萬上央視打廣告。
“波導手機,手機中的戰鬥機”,性感的李玟穿着黃色皮衣,喊出這句廣告語的畫面,成了那個年代獨有的記憶。央視的背書效應,在當時如日中天,花巨資打廣告成了樹立品牌的捷徑。
▲李玟曾代言波導手機
而心有餘悸的人後來專門問徐立華,國家如果當時不給你批牌照怎麼辦?
“這不可能。” 徐立華流露出了湖北人精明的一面,“我們是國有企業,不批的話,國有企業的生産線就浪費掉了;我們用的是銀行貸款,不批這個錢就扔掉了,這是國家的錢。” 這種心态和政治覺悟在當年普遍存在,也造成了未批先建盛行。
▲2002年IT十大風雲人物揭曉 波導徐立華當選
波導的“國”字背景,得益于當年改革開放的大時代。1992年,徐立華研究生畢業後去了深圳,和同學蒲傑、徐錫廣、隋波四人拿着一份“研制開發中文尋呼機可行性報告”,有點類似于現在創業者的商業計劃書,到處尋求投資者。
在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後,他們去了甯波奉化。當地從來沒有來過這麼多研究生,這次一下來了四個,鎮政府也很慷慨,真金白銀出了510萬元占股51%,徐立華四個窮書生以技術入股,占49%。波導成為一家鄉鎮企業。
1999年,波導丢下傳呼機,轉型做手機。靠着與法國薩基姆成立合資公司,解決手機的技術問題;然後合并了工信部旗下的一家企業,解決了牌照問題。這一系列前瞻動作,讓波導搶占了先機。
夏新A8——會跳舞的手機
當波導成了浙江甯波高科技企業時,成立了将近20年的夏新還在半死不活地耗着。公司戰略說來也簡單,什麼火做什麼,押中哪個算哪個,從最早的黑白電視機到錄音帶,從VCD到DVD,等到李曉忠接手時,時代的熱點轉移到了手機。而夏新已經因為連續兩年虧損,被滬市戴上了ST的帽子。
有時候活得久還真的是優勢。正當夏新在手機市場焦頭爛額時,一家韓國公司拿着手機方案找上門來,這個方案已被中國多個廠商拒絕,李曉忠決定買下來。
這就是夏新A8——誤打誤撞成了國産機第一代機王。這款設計輕巧、有金屬感的手機讓夏新和李曉忠出盡了風頭,在當時被稱為“會跳舞的手機”,捧回了一堆的國際營銷大獎和設計大獎。
更重要的是賺到了錢。在那個人均工資隻有七八百元的年代,夏新A8的售價高達3800元,成本不足千元,一年淨利高達6億元。即使這樣還供不應求,經銷商沒有支付寶,拎着裝滿現金的箱子,守在夏新門口提貨。
一部手機救活了一家ST公司,這是中國手機發展史上的奇迹。前一年還被冠上了ST帽子的夏新,第二年就被評為滬市最佳上市公司之一。2003年9月,全球競争力組織首次對中國的1243家上市公司進行排名,夏新位居第二,僅次于中石化。
▲李宇春代言夏新手機
眼看他高樓起 眼看他樓塌了
而在此時,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一場暴風驟雨正在等待着他們。
2003年上半年,國産手機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外資品牌。波導、TCL、夏新、南方高科、科健成了當年響當當的手機品牌,而一個剛剛起步四五年的高科技行業,就能獲得如此成就,令人匪夷所思。當然,不是因為國産手機有多麼大的競争力,其中一個原因是外資品牌壓根進不來。
工信部當時還叫信産部,在1998年發布了“5号文件”,對手機生産項目嚴格立項與審批,之後5年時間隻發了49張手機牌照。想生産手機,需要先拿到部委的牌照,意味着外資手機品牌幾乎被擠出市場,為羸弱的電子信息産業營造了一片安全生長的空間。而像老羅這樣的英語老師,在那個年代,幾乎沒有搞機的可能。
不過,2004年風頭變了。全國工商聯向國務院相關部門建言,“調整5号文件,放開手機生産許可證和市場準入的限制”。手機牌照制度看似保護了行業發展,實際上也造成了黑手機和走私泛濫,這些手機因為沒有交稅,給正規廠家也造成了很大沖擊。
2005年,WTO的三年緩沖期一過,國家部委就取消了審批制,啟動手機生産核準制。此後兩年多時間内,發改委共核準新增手機企業41家。又過了3年,政策進一步放寬,手機核準制也被國務院取消,改為了備案制,徹底放開了手機市場的門檻限制。
屋漏偏逢連夜雨。牌照的優勢消失了,還遇到了山寨機泛濫。
2007年,山寨手機的出貨量達到1.5億台,成功讓深圳貼上了山寨之都的标簽,山寨機賣到了諾基亞的老家芬蘭。很快,一批國産品牌手機南方高科、易美紛紛崩盤,而這些企業的高管和技術人員轉身就投入了山寨大軍中。
第一代國産手機的大好局面,很快在外資品牌與山寨手機的沖擊下,煙消雲散。
如今連90後都能念出的“手機中的戰鬥機”波導,頂峰出現在2003年,當年的份額達到14%左右,相當于今天小米在國内的市場份額。但第二年就開始走下坡路,到2007年,被證監會帶上ST的帽子,一直沒有反彈。
而波導副總經理竺兆江卻在非洲發現了廣闊天地,當波導節節敗退時,主攻非洲市場的傳音手機成了非洲之王,拿下了每年1.2億台的出貨量,其中超過60%還是功能機。
那真是一個手機企業野蠻生長、草莽英雄輩出的年代。這些國産手機的機王們處于幸運的時代,經濟周期的變遷,改革開放的紅利,讓前瞻、大膽、富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家,一度站在了時代前沿,塑造了一個時代的産業格局。但他們也在野心、冒失激進中迷失,一手打造的企業轟然倒下,這些人也折戟沉沙。真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倒塌了”。
作 者:科技君
編 輯:禾弋兮
圖 源:網 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