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英語經典美文誦讀100篇

英語經典美文誦讀100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0:05:03

作者:黎荔

英語經典美文誦讀100篇(情深而文明)1

中國古人講文,有所謂天文、地文、人文。如日月星辰,四時運轉,這是“天文”;如高山深谷,水流山峙,這是“地文”;如男女老幼,智愚強弱,這是“人文”。文是條理,是花樣,是色彩。若使其條理很清晰,花樣色彩很鮮明、很光亮,這就是“明”了。是謂“文明”。

曾經看過國學大師錢穆有一篇文章,講什麼是“情深而文明”,他說千姿百态的人,能在此花樣百出的人文中相安相處,共織經緯交錯、紋理斑斓的文明圖景以“化成天下”,既要重“文”之涵義,亦要重“明”之涵義。什麼是“明”?錢穆先生說了這樣一段話:

“一男一女配成夫婦,倘使這對夫婦相互間的情不深,馬馬虎虎,那對夫婦便像灰色的,甚至是黑暗的。所以說情不深便文不明。若使這對夫婦的愛情深了,夫顯得更像夫,妻顯得更像妻,那就是‘情深而文明’了。我覺得在中國古人觀念裡,這‘文明’二字,也是很有意義的。”

我很喜歡錢穆先生拈出的“情深”二字。記得以前我在一篇《愛是一朵随遇而安的花》的文章中,也寫過“所謂癡情,應該這樣去理解,那是一種專注的狀态。如果我們全副心思都專注在欲望的對象上,我們就會更強烈地體驗到這個欲望的對象。相反地,如果我們做一件事時沒有表現出适當的注意力,那麼投入不足,感受也不深。”投入越多,領略越多,對這個世界深情以赴,這個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鮮明生動。

我們的祖先們,他們是多麼深深懂得這一點呀!他們活在每一個深情的爛漫春天,他們活在每一個情深的斑斓秋天,随着春秋代序。四季輪轉,一種應季而生的深情,伴随他們行走在流光飛揚的路上。在過去的深情裡,有專一的投入,有恰如其分的慢和回味,有犧牲精神和愛人惜物如己。在寄情山水的隐情中,在尊老攜幼的深情中,在沉郁頓挫的家國之思中,在所求有度的惜食惜物中,在逝水流年、人生如夢、靜看天地與生命變化的幽情中,多少先祖們就這樣用情很深地過了一輩子。即使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漠,也一意而行,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深情熱烈地愛,也許會受傷,但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方法。

讀一讀那些碎玉遺珠般的古詩詞,南唐馮延巳《鵲踏枝》“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的情深;李清照《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凄然;《西廂記》“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的情态;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意韻;“零落成泥碾成塵,隻有有香如故”的風神……其纏綿不盡,真是不可說,不可說,隻可靜心去聽。中國精神世界的豐富細膩,對無情之物也能一往情深,一個人的性靈感悟與山川景物交相輝映。

明月高樓休獨倚,夢啼妝淚紅闌幹,多少詩詞每每讀得我心潮起伏、驚心動魄,千載之下,都能夠感受到前人對此在生命的愛惜和一往深情,以及這種有情生命本身深厚悠遠的意蘊。尤其是古詩詞中呈現的中國式的愛情,情深的時候,許下“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情變的時候,吐出“從今以往,勿複相思,相思與君絕”的堅決;愛殇的時候,又有“歡若見憐時,棺木為侬開”的勇氣。難怪李澤厚先生說中國文化是“情本體”的文化,即以情為根本的文化,中國文化也講“理”,但一般都是“通情達理”,即以情為前提,為中介。

出生在此中國山河,這片渾厚的土地具有浩瀚而秩序的深情。這個情深文明的靜谧和豐饒,對應着每一個子民的豐饒和靜谧,這中間有一種同質的氣息交流和能量互換。在這種交流和互換中,有一種很深的東西在滋長。中華文明是深邃的,這個深, 是才智的深。這個深,更是情感的深,中國,看我深情已鐘。守着你的是我,不是遷徒不定的風,情生意動,與子共老,一生守候着不會移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