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8 07:51:20

細品論語——為政(2.13 先行其言)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國學賞析論語細品)1


原 文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譯 文

子貢請教孔子君子應該怎樣做。孔子回答說:“對自己說過的話要率先垂範地去做,然後人們就會跟随你一起去做。”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國學賞析論語細品)2


解 讀

這一章孔子闡述了君子之道。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關于這句話,前人一般理解為對自己的話要先做到然後再說出來。朱熹就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先行其言就是“行之于未言之前”。這主要是從行勝于言、行在言先的角度去理解,有其道理。但我們應該看到,《論語》作為一部集孔子思想之大成的著作,是經過精心編撰的。雖然是語錄體,但同一篇内、各章之間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常常有着内在邏輯聯系。這一章被放在《為政》篇中,必然與“為政”的主旨有着一定關聯。在解讀前一章時,曾對“君子”一詞進行過簡單分析,孔子所說的“君子”通常指從政的人才(同時是德行學業有成的人才)。那麼,把這句話理解為“對自己要說的話要先做到然後再說出來”就顯得不那麼準确了。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君子要對自己想說的話都要先做到然後才能說出來,那君子說句話也太難了。雖然孔子有過“敏于行而讷于言”的說法,但絕不是說沒做到就不要說出來。孔子曾經給弟子說了很多治國的道理,但他自己并沒有多少直接治國的實踐(他隻在魯國當了很短時間的司寇,就被“三桓”所迫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并沒有成功實踐自己的治國思想,難道說孔子還不夠君子的條件?更何況,《論語》中也有孔子讓群弟子各言其志的記載。這個“各言其志”顯然是對未來的向往而不是對現實的描述。被尊為聖人的孔子會犯這麼淺顯的邏輯錯誤嗎?不會的。存在這些不同認識的原因,在于孔子這句話裡的“言”說出來沒有?“而後從之”的主語是誰?把這句話理解為“對自己要說的話要先做到然後再說出來”,是認為“言”并沒有說出來,是“欲說之言”。強調“行在言先”,從修身的角度講,有一定道理,但從“傳道”“施政”的角度講問題就比較大了,行動雖然有說服力,但影響的範圍和傳播的速度都很有限,傳播的效率實在太低了。我理解這裡的“言”是君子(從政者)說出來了。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對自己說過的話要率先垂範,然後人們就會跟着去做。”這種理解顯然比前一種要更貼近“為政”這個篇目,也應該更符合孔子的原意。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國學賞析論語細品)3

所以,我以為,孔子這句話是強調從政者要率先垂範,為人們帶好頭。那個“言”字,既可以是從政者說過的話,也可以是他頒布的政令。在人們普遍沒有受過教育的先秦時代,老百姓對統治階級頒布的政令法度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從政者先做出正确示範不僅有道德意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事實上,我們從有關史料來看,古代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都非常重視對政令法度的解讀、示範。比如秦朝就明确“事無大小,皆有法式”“法令由一統,民以吏為師”。後世各朝也多采用類似的辦法。

這一章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方針政策、制度措施要想得到有效落實,幹部骨幹必須率先垂範。率先垂範既是道德上示範,發揮精神感召力;更是行為上示範,在實踐上引導群衆正确貫徹執行,防止跑偏。“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解放戰争時期,人民軍隊幹部常喊“跟我上”,而國民黨軍官則喊:“給我上”,一字之差造成了我軍常勝不敗而國民黨軍敗走台灣,發人深省。

每日國學論語裡仁篇第十八則(國學賞析論語細品)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