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學名稱為甲癬,甲真菌病,是由皮膚真菌的侵犯指(趾)甲從而引起的皮膚類的傳染性疾病。多表現為甲變色、增厚、污穢物的堆積或者甲闆的破壞、缺失。
甲癬常常由紅色的毛癬菌、石膏樣的毛癬菌、絮狀表皮毛癬菌等所引起的。其他的比如許蘭氏毛癬菌、紫色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玫瑰色毛癬菌、同心性的毛癬菌也都可引起甲癬。真菌性的白甲常由石膏樣毛癬菌所引起的,偶爾也會由頭孢子菌、鐮刀菌以及土色曲黴等引起。甲真菌病多是由其他的絲狀真菌、酵母樣菌及酵母菌等引起。大多見于營養不良的指(趾)甲。現已肯定白念珠菌及短帚黴菌可緻甲真菌病。近年來,發現拟平滑念珠菌等也常可緻甲真菌病。
灰指甲的類型:
白色表淺型:常見于指趾甲。表現為甲闆表面有白點或白色1毫米直徑大小的斑片,病甲呈脆性而刮落。此型僅由石膏樣毛癬菌或黴樣菌、鐮刀菌及曲菌所緻。
全甲營養不良型:這并不多見,常為以上各型最終發展的結果。表現為全甲失去光澤、變質、增厚或碎裂、脫落後留下異常增厚的甲床。
遠側端甲下型:初表現為甲的遠端(側緣)甲闆面出現不規則的小片白斑,随後變成無光澤的灰斑,并逐漸變為黃棕色直至黑色。不久甲闆變質,甲下角質碎屑堆積、甲床增厚。最後甲闆變萎縮,偶有出血。此型常由紅色、石膏樣或絮狀表皮癬菌引起。
近端甲下型:較少見,多數繼發于甲溝炎。先是甲闆靠近甲皺裂處(即甲闆的近心端)發白,爾後漸漸擴大成斑,最終局部甲闆缺失,擴至全甲。此型僅紅色毛癬菌和玫瑰色毛癬菌所緻。
灰指甲的不同治療方法對比:
口服藥:服用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斯皮仁諾)等,有一定療效,且方便簡單。但因為這類藥必須達到真菌所寄生的甲闆處才能發揮抗菌作用,而且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且慢,吸收代謝又很快,所以用藥量大,用藥時間長,易引起正常的菌群失調。原來使用灰黃黴素及酮康唑口服藥其副作用會嚴重損害肝髒。現在使用伊曲康唑膠囊口服治療甲癬療效佳,肝髒損害非常小,故可作為甲癬的常規治療藥物。
在局部麻醉下,将患甲拔除。這種方法創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損害甲床。需經常換藥。手術拔甲的治療雖然方法簡單 但由于有時很難徹底清除病甲 仍然存在甲床中的真菌就會再次侵入甲闆,因此複發較多,而且術後造成的劇痛和可能引起的繼發感染給患者生活和工作都帶來諸多不便,極少采用。
保持個人生活衛生,不接觸有又有傳染可能性的物體,可以有效的防止灰指甲的産生。
文章來源: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 皮膚科 張正勇
關注“名醫彙”頭條号,及時掌握更多疾病知識更新動态。點擊“名醫彙”下方導航欄,即可享受免費預約挂号以及藥品秒殺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