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24:32

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有兩句話非常著名,很多人把它貼在牆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老子說:“上善若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經上善若水)1

上表示方向,而善和德表示一種德性,為什麼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詞能在一起呢?為什麼不說,下善若水,也沒人說天天向下呢?為什麼我們會默認把“上”看成是好,把“下”看成是一種不好的呢?不僅如此,我們還說“希望就在前方”,“位高權重”,“我努力往上爬”,“他的地位低下”,“我非常真正”,“他卑躬屈膝”等等,我們傾向于把:上、前、高、直等看成是好的、積極的和道德的;而相反,我們把:下、後、低、曲看成是不好。這些隐喻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把方位和一些情感、道德、思想連接起來,這種隐喻我們也稱之為: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和本體隐喻一樣,也是來自于我們最直接的感知經驗,我們身處在現實世界中,我們身體和其他物體有位置的差異,很自然的就有上下左右前後這樣的空間感。方位包括:上下,高低、前後,深淺,中央和外圍,這些都來自于身體的直接感知。方位隐喻的例子非常普遍,而且方位隐喻,經常和我們身體所呈現的狀态結合起來,就能形成價值判斷。比如,高興為上,悲傷為下。比如我們說:“今天很高興”,“觀衆的情緒很高漲”,“演員的情緒很低落”,“我的心情跌入了谷底”。因為人在精神狀态好,或者高興的時候,身體更加舒展挺立,而相反在悲傷或者痛苦的時候會彎曲身體,所以,快樂,健康,開心這些狀态就和高、上、直就産生了關聯。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經上善若水)2

另外再比如:有意識為上,無意識為下,我們會說:“起床”,英文裡面是:get up,“醒來”,英文裡面是:wake up等等,哺乳動物和人類在睡覺的時候是躺着的,而清醒的時候是站立的,所以,我們會把有意識清醒的時候和“上”聯系起來,反正和“下”聯系起來,比如“下意識”。

再比如,健康和生命為上,疾病和死亡為下,比如我們說:

“他病倒了”,“他死掉了”等等。

類似的方位隐喻還有很多,比如道德為上,堕落為下,地位高為上,地位低為下,更多為上,更少為下,理性為上,情緒為下等等。這些方位隐喻都是來自于我們身體的直觀經。

比如一個人生病了,他就會往下倒,一顆植物枯萎了,它就會彎腰。這樣生病和“向下”就建立了關系;但是不管是植物還是人都是向上生長的,這是一種好的狀态,一種健康的狀态,一種生命力的狀态,這樣“健康就和向上”建立了關系。再比如我們說,價格上漲了,這裡是“上漲”是方位,而價格是數量。數量的增加和方位的向上也是很直觀的經驗,比如随着年齡增加,人會逐漸長高;你堆放數量更多的物品,物品的高度也會增加,于是方位和數量就建立了聯系。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經上善若水)3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非常重要的方位隐喻就是:時間。空間位置的前後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用眼睛看就知道了,但是時間就很難理解了,比如你跟小孩解釋昨天和前天就比較困難,所以,我們經常借助了“方位隐喻”來理解時間。我們經常說,

“時間過去兩個小時了”

“未來就在前方”,

“上午和下午”,

“下一個星期再見”等等,時間是非常抽象的,但借助于方位隐喻,我們日常表達時間就更好理解,就好像一條路或者一條線,時間有前面和後面,有過去和未來之分。時間的方位隐喻和文化也有一些關系,在有的文化裡面,未來在前方,而在有的文化裡面,未來在後方。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經上善若水)4

時間除了借助方位隐喻,其實時間還借助了本體隐喻,我們把時間隐喻為:“運動的物體”,比如我們經常說:某某時間即将到來,就好像一個物體正在向我運動過來;比如“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或者說“時光飛逝”等等,就好像這個物體已經跟我們擦身而過了。

好了,我們介紹了兩種隐喻方式,本體隐喻和方位隐喻,其實這兩種方式都直接來自我們的感知,尤其是身體的感知。除了本體隐喻和方位隐喻,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隐喻方式,它的存在,才讓我們的語言更加豐富,思維更加連貫,具體是什麼呢?我們下一期視頻接着聊。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視頻,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期視頻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