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高達,EVA這種類人型武裝寄托的是無所不在的英雄觀念的殘響,那麼戰列艦就是多鉚蒸鋼與大艦巨炮精神的象征,1991年的海灣戰争重新披挂上陣的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了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戰列艦家族的消亡早已成為了現實,但是戰列艦為什麼能夠主宰海洋數百年?戰列艦為何而生?緣何而死?
線列對抗與捉對厮殺
縱觀全世界除了波波夫圓盤外,所有艦艇的側投影面積都要大于正投影面積。也就是說将艦側部對敵能夠實現火力的最大化。
在通常意義上的風帆戰列艦誕生之前,戰艦的交鋒手段也是以線列對抗,捉對厮殺為主。隋朝的五牙大艦,攻擊模式包括撞擊,拍杆拍擊,弓箭手射箭,以及近距離的跳幫戰。因為戰艦的長度>寬度,所以五牙大艦的側面能夠安裝更多的拍杆,可以更加犀利的攻擊敵方艦艇,舷側面積更大,也就可以準備更多的跳闆,以及降低抛鎖難度,從而提升跳幫效率。
而且艦艇側面不需要考慮艦艇操縱,所以更為平直,側投影面積更大,多層甲闆設計讓弓箭手居高臨下射箭,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箭矢殺傷以及保障弓箭手的安全。所以冷兵器時代艦艇對抗以線列對抗為主。
進入風帆戰列艦時代,交戰距離略微拉開,戰艦的火力輸出主要依靠艦載火炮,但是前膛炮的射速緩慢,想要提升火力密度,隻能通過多層炮甲闆設計從而最大限度的增加艦炮數量,保證彈藥投射量。也就是說風帆戰列艦與樓船都是樓層越多,戰力越強,區别僅僅是一個是地上三層,另一個是地下三層。
進入蒸汽動力時代後,戰争不再依賴于風向,所以上下風向不再是決定一場戰争的關鍵因素。在海戰當中,戰艦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位置,防止自己遭遇敵方集火,以及調整位置激活敵方。擺出最适合艦炮發揮的姿勢是這個時代戰艦設計的核心。還是那句話戰艦長度大于寬度,所以說戰争的模式依舊是側舷對敵,無非就是炮彈飛得更遠,殺傷力更大,戰艦的裝甲更厚,航速更高而已。
鐵甲艦時代之所以會産生艦首對敵思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利薩海戰的遺毒,以及鐵甲艦時代艦炮穿甲能力低,攻小于防,打不穿敵方裝甲!所以隻能靠撞。
總結一下,水面艦艇普遍采用舷側火力最大化的原因是,側舷可以布置更多的武裝,所以需要以武裝更多的方向迎敵!
上述内容僅僅是說明了為什麼會存在線列對抗捉對厮殺的原因。也就是說,解釋的是戰列艦的前兩個字,戰列從何而來?
戰列艦緣何而生?Ship of line風帆戰列艦,在風帆戰列艦時代,戰列艦與普通軍艦沒有本質的差别,戰列艦能帶的,巡洋艦也能帶,隻不過帶的數量比戰列艦少而已。
戰列艦與巡洋艦的區别就是管子數量的差距,管子越多,毀傷能力越強,但是戰列艦龐大而臃腫,航速小于十節,所以在風帆戰列艦的時代,戰列艦唯一的使命就是捉對厮殺,幹掉敵軍的戰列艦。在這一時期,戰列艦存在的理由僅僅是因為戰列艦能夠搭載更多的火炮。
從君權級戰列艦服役宣告戰列艦時代的複興直到1991年衣阿華級戰列艦發出的戰列艦家族最後的怒吼,在這一時期的戰列艦可以抽象為大口徑火炮運載艦,本質叫做重毀傷裝備搭載艦。
前無畏時代,戰列艦的噸位略微高于裝甲巡洋艦,不乏留裡克二之流搭載與戰列艦同級别火炮的裝甲巡洋艦的存在,進入到無畏艦時代之後,戰列艦與巡洋艦的差距日漸拉大,一萬噸左右的重巡洋艦,有一個算一個全部是偏科生!重巡洋艦搭載着203MM級别的主炮以及可以忽視的裝甲,重巡洋艦對其主炮幾乎沒有免疫區。而這種忽視防護的設計對于戰列艦而言是無法容忍的!畢竟水面編隊核心艦艇與對岸支援艦(淺水重炮艦),以及海防艦有着本質的區别。
戰列艦噸位的上漲是無法避免的!因為隻有足夠大的艦艇才能夠搭載更大口徑的艦炮!統一火控的誕生要求戰列艦裝備更多更大的艦炮,所以戰列艦的噸位必須提升!火炮技術的提升不斷推動戰列艦噸位的上漲,昂貴的戰列艦主炮不能像重巡洋艦一樣幾乎裸奔,所以戰列艦必須擁有足夠厚的裝甲以保護其主炮。原教旨戰列艦擁有大量的主炮,執行戰列艦與生俱來的捉對厮殺任務,戰列巡洋艦與高速戰列艦則是搭載8-9門主炮,盡可能的兼顧航速與火力。
噸位龐大的戰列艦之所以會誕生就是因為,火炮搭載數量與火炮口徑上限與軍艦的噸位成正比,火炮越多的戰艦,越能夠取得同級别戰艦交火時的主動權,主炮口徑越大的艦艇,越能夠保證炮彈命中時的有效殺傷率。戰列艦誕生的理由僅此而已。
諸如大艦巨炮象征着蒸汽朋克與多炮管神教,僅僅是戰列艦問鼎海權之後的光環,設計戰列艦的核心訴求從來不是什麼美感!隻要足夠強,審美可以跟着軍艦走。
戰列艦之隕——命中注定的結局當巡洋艦可以搭載戰列艦級别的武裝之時,戰列艦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一萬噸的級的水面艦艇已經擁有了良好的适航性可以橫跨太平洋,再大的艦艇完全沒有必要了。導彈時代,戰列艦家族的喪鐘被敲響。
戰列艦因其巨炮而興起,也因巨炮的落寞而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