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
林毅,第四屆國醫大師,首屆全國名中醫,桂派中醫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廣東省中醫院乳腺科創始人,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乳腺病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香港大學榮譽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兩次榮獲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号,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乳腺病學術發展傑出貢獻獎”“李時珍醫藥創新獎”。主編專著7部,作為第一完成人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多項,研發上市中藥創新藥1種。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10樓乳腺診療中心
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門診5樓乳腺科
周三、周五、周六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門診2樓乳腺科
開欄語
【杏林寶鑒】乳房健康不僅僅是美,是愛,更是生命的源泉。乳房是偉大的,同時也是脆弱的。呵護乳房,關愛女性不僅僅是醫學工作者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宣岐黃之道,傳杏林之義,從名家醫案、專方妙法到養生保健、乳病科普,向你娓娓道來。
2013年,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因檢測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變,而接受乳腺預防性切除,引起了軒然大波。
2015年,中美相繼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基因對腫瘤發病有多大影響?
腫瘤基因檢測就像算命一樣嗎?
還能不能逆天改命?
本期為您講述乳腺癌易感基因那些事。
01 起底乳腺癌易感基因
盡管精準醫學是近幾年興起的一個新詞,但與乳腺癌遺傳相關的基因,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被發現了。
1990年和1994年,學者相繼發現了與乳腺癌遺傳相關的基因,并分别命名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
套上“乳腺癌易感”的名字,似乎馬上就讓人覺得這是一對壞基因。
實際上,BRCA1和BRCA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顧名思義,在腫瘤的抑制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不少人或許還記得,學生時代學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然而正常人體内的DNA分子,卻不像模型那樣一成不變,而是長期處于動态變化中。各種外在因素比如紫外線,或者内在因素如人體新陳代謝等,都可能導緻DNA出現突變、損傷乃至死亡。
DNA不能獨自發揮作用,需要形成細胞才能發揮相應作用。就像光靠将軍打不赢一場仗,還需要下面的士兵才行。但這些将軍有時候一不留神開小差,如果一拍腦袋決定大量增兵、窮兵黩武,就會造成不好的影響。這時候就需要有監軍——DNA的修複系統。
BRCA就是這個監軍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常情況下,BRCA參與DNA修複,在防止基因突變、腫瘤形成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BRCA出現了緻病性的突變——監軍跟将軍同流合污,使基因修複能力下降,日積月累,将使腫瘤發生的風險明顯增加。
相比普通人群,BRCA1和BRCA2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發病風險提高了5-7倍。國外有研究顯示,攜帶BRCA1或者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有50%-85%風險罹患乳腺癌。
國内研究則顯示,攜帶BRCA1基因突變者,79歲以前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為37.9%;攜帶BRCA2者,風險則為36.5%。而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93歲。這樣看來發病風險似乎比國外低。這是因為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人種、環境、生活方式等。因此,國内外研究數據可能會不一緻。但總體而言,BRCA基因緻病性突變增加乳腺癌發病的風險,已是不争的事實。
而且,BRCA基因突變的風險不隻在于乳腺癌,還會增加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等惡性腫瘤發病風險。“乳腺癌易感基因”,已然不僅限于乳腺癌。
02 薛定谔的拷問:人人都要查基因嗎?
既然BRCA基因突變這麼危險,是不是所有人都要檢測一下?畢竟就像薛定谔的盒子,不打開不知道啊。
目前來看,可能還不需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BRCA基因突變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也就是說,如果祖輩有BRCA基因突變,确實後代攜帶BRCA基因突變的概率會大很多。但如祖輩不存在這種情況,那這組基因也很少貿貿然自己突變。
所以對于健康人群,假如家族中沒有BRCA基因突變的攜帶者,也沒有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等惡性腫瘤聚集的,大可以不必擔心。您攜帶BRCA基因突變的概率相當低。
其次,如果家族中有乳腺癌、卵巢癌等惡性腫瘤患者,尤其是發病時間比較年輕(比如≤40歲),或者男性乳腺癌等情況,一般先讓患者本人進行BRCA基因檢測。
最後,即便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的BRCA基因出現緻病性突變,也不是全部BRCA基因突變都會遺傳,比如 “體細胞突變”就不會遺傳。
總體而言,BRCA基因突變的遺傳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更複雜的情形是,目前已知的乳腺癌相關風險基因多達100多種!而攜帶BRCA基因突變的患者,隻占乳腺癌患者的一小部分。
所以健康人群在決定進行乳腺癌基因檢測前,最好前往乳腺科或者遺傳咨詢門診,接受遺傳學評估。
03 基因有問題,還能逆天改命?
如果不幸攜帶BRCA基因緻病性突變,還有辦法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沒聽過“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嗎?
目前,現代醫學的藥物預防和預防性手術切除具有一定争議。
藥物預防方面,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療。但長期使用會增加血栓、白内障甚至子宮内膜癌的風險。
預防性手術切除,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正如前文提到的中國女性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發病風險比西方國家女性低——接近2/3女性不會發病。如果都來預防性切除,這部分女性的手術不是白做了?
那應該怎麼辦?
首先,應該更早地開始乳腺癌篩查。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治愈率可達90%以上。通過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有效提高乳腺癌臨床治愈率。建議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從25歲開始每年進行乳腺癌篩查。篩查手段包括乳腺超聲、X線及MRI檢查等,不同檢查各有其特點,應在乳腺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其次,适齡婚育、母乳喂養、戒煙限酒,一定程度上可降低乳腺癌風險。
國醫大師林毅教授指出:腫瘤對于人體,就像種子和土壤一樣。癌症的種子,需在不良體質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就像中醫所說的“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因此,通過中醫藥辨證幹預,調整不良體質,實現少發病、輕發病或不發病,從而預防或延緩乳腺癌的發生。此外,還可以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動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林毅教授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包括:
1.情緒調節
中醫認為,怒、喜、思、憂、恐跟人體五髒相對應,情緒太過或者不及會影響髒腑功能。如怒傷肝、恐傷腎、思傷脾等。林老常勸慰大家,好的心情來自五個快樂:寬容享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逆境中也要尋找快樂。若焦慮抑郁明顯,必要時可尋求醫生的幫助。
2.均衡飲食
《黃帝内經》指出:“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也就是說,谷物、瓜果、蔬菜、肉類等各種食物營養成分各不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身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每日膳食必須有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達到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目的。
3.适當運動
一定強度的運動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風險,這種風險的下降,跟運動種類無關,但跟運動強度有關。建議每周進行約3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步走、騎自行車、非比賽性質的羽毛球等。
對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壓、心髒病等基礎疾病患者,高強度運動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這就得不償失了。對此,林毅教授編創的《女性養生導引功》可能更為合适。這是一套以中醫髒腑、經絡、氣血理論為基礎,結合女子生理病理特點而創立的養生保健功法。堅持鍛煉,可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平衡髒腑、燮理陰陽的功效。
4.規律起居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順應天時,有助人體陽氣升發、陰精潛藏,達到平調陰陽的效果。現代醫學研究也提示,長期夜班工作會增加乳腺癌發病的風險。因此,應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本期供稿
司徒紅林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二級教授。國醫大師林毅教授首批學術經驗繼承人。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乳腺病分會副主任委員、首批科學傳播專家,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研習導師。主編專著4部、副主編5部,獲省部級等各級科技進步獎6項。獲“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首屆羊城好醫生”,入選第二批“嶺南名醫”。
出診時間:
周一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10樓乳腺診療中心
周二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門診5樓乳腺科
周三、周五上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門診2樓乳腺科
周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5樓特需門診
文灼彬
住院醫師,林毅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秘書。跟師國醫大師林毅教授、首屆全國名中醫劉茂才教授,公派韓國東義大學韓醫學院交流,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乳腺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參編專著3部,獲授權專利4項。
出診時間:
周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研修樓10樓乳腺診療中心
周五下午: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門診2樓乳腺科
供稿:林毅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
執行編輯:張靓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