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詩襲用樂府舊題,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峥嵘、突兀、強悍、崎岖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蜀道難
唐代:李白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萦岩巒。
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見悲鳥号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顔!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地被群山環繞,古代交通不變,道路難以行走。古代川北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劍門蜀道,劍門蜀道在唐代北起京師長安,南至益州錦城,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處于劍門蜀道中心,地形易守難攻,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争之地,三國時蜀漢大将姜維僅以三萬人馬就拒魏國鄧艾十萬大軍于關外。李白這首《蜀道難》,把蜀道之艱難描繪得淋漓盡緻。
《蜀道難》本是樂府古題,李白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淋漓盡緻地刻畫了蜀道峥嵘、險峻、突兀、崎岖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并從中透露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全詩大體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詩人善于把傳說和想象、現實和曆史融為一體,并加以充分的誇張和渲染來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狀道之險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夜啼,從耳聞驚心轉到“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既有往古的傳奇色彩,又有現實的嚴酷氣氛,讀來令人心潮激蕩。詩中用了大量散文化詩句,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甚至十一言,參差落錯,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在用韻方面,為方便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
據記載,李白從蜀到長安,與前輩詩人賀知章相遇,以《蜀道難》示之。賀知章讀罷“稱歎數四”,認為此詩非凡人所能作,稱李白為“谪仙”。《唐音審體》:篇中三言蜀道之難,所謂一唱三歎也。突然以嗟歎起,嗟歎結,創格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