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松江節日

松江節日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17 13:08:25

元宵

松江節日(松江人這麼過傳統節日)1

農曆正月十五為“上元節”,這天晚上稱“元宵”。唐代有觀燈風俗,故又稱“燈節”。古時于街衢廣場紮彩牌樓,搭龍門架,滿綴燈彩,舉行盛大燈會,鎮上人家門前都挂各式彩燈。龍燈、馬燈、八仙燈、花燈、鳥燈等百燈,齊集葉榭、張澤出燈,并有蕩湖船、高跷及江南絲竹吹奏表演。連續出燈有半月餘。

古時元宵節,農家用糯米粉做很大的“稻庫圓子”和“花苞圓子”,點香燭,敬天地,預祝花好稻好。晚飯後,叫小孩點上柴把火在自家田裡“坍癞子”(害蟲)。

雨水

農曆雨水日,已婚女子備罐炖肉(罐頭炖的豬蹄),打竹傘回娘家孝敬老人。婚後沒有懷孕的女子,回娘家時穿紅褲子,以示催子吉祥。

驚蟄

民間又稱“雷祖節”。此日若有雷聲,農家認為是豐收之兆,以為雷聲吓跑了蟲妖。此日又是觀音生日,不少善男信女進觀音廟燒香。農家有祀竈、持齋、吃面習俗。

春分

農曆春分之日,家家戶戶摘青裸草,搗碎取汁,拌以少許石灰調稠,加入糯米粉,制青團吃。

松江節日(松江人這麼過傳統節日)2

百花生日

農曆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民間又稱“百花節”“品花節”和“花朝節”。此日,農家采集百花紮在竹竿上,并纏以紅紙條,稱“護花符”,叫男童持“護花符”在田頭場角走動,并采百花插在女童頭上,意盼女孩長大後有“花容月貌”之美。此日,農家均用白米、玉米爆米花,以示豐收大熟之意。夜間,各家門前挂上各種花燈,男女老小穿上花衣裳,串門去鄰家觀花燈,主人則用自制的花茶待客。

立夏

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夏季的開始,故稱“立夏”。這天是農家稱體重日,大人小孩都稱。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當午日。村民都做糯米粽子吃。早上用艾蓬、菖蒲挂于大門與房門旁邊,說是能避邪。午飯必吃鹹蛋、黃魚、荠菜、韭菜芽等菜肴,正午喝雄黃酒。并在小孩額頭上用雄黃酒寫“王”字,門角、豬圈、牛棚處灑雄黃酒,并用艾蓬、蒼術、柏枝等煙熏。婦女用零碎布頭制作各式五色香袋,内藏香料挂于小孩胸前和床帳裡,說是挂了可以避邪。中藥店也有制成虎頭形或八卦形的雄黃香牌出售。此節今隻吃粽子,其餘皆除。

天贶節

農曆六月初六為天贶節。民間有“六月六,鴨蛋曬得熟”“六月六,貓狗畜牲浴一浴”“六月六,家家曬紅綠(衣服)”等俗語。禁止小孩到河中洗澡,洗了會生豬狗臭病(狐臭)。時值盛夏,人們忙将箱櫥内的衣被翻出曝曬,以防日後黴爛、蟲蛀,此習仍沿用至今。

觀雲節

農曆七月初七為觀雲節,又稱“乞巧節”。相傳為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之日,俗稱“七夕”。此日清晨,姑娘們以鳳仙花瓣染指甲。正午,姑娘們盛清水一碗,在水面上放繡花針一枚,視碗底水影,如寶塔形者聰慧,如彈花杵者愚魯。黃昏時家人共坐庭院納涼,吃瓜藕,仰視牛郎織女星渡銀河。姑娘又觀秋雲變幻,稱之“看巧雲”,穿繡針于新月下,以穿過者為巧女,稱之“乞巧”。并舀酒同飲,說是“可免疾病”。

此日,還有用油氽巧果或油酥餃饋送親友的習俗。小孩們夜捉紡織娘(叫哥哥)喂養。

瓜齋節

農曆立秋之日,本地又為“瓜齋節”,民間有吃繃瓜(青皮綠肉雪瓜)、黃瓜等習俗。此日舉行賞瓜、品瓜活動,以推廣新瓜種。

中秋節

松江節日(松江人這麼過傳統節日)3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因在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詩:“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古時用糕餅水果,焚香點燭齋天拜月。農家做南瓜塌餅吃,所用糕餅稱之為“月餅”。此日外出人員必須歸家團聚。

觀潮節

農曆八月十八為觀潮節,俗稱“潮頭生日”,此日是全年潮位最高之日,稱為“八月黃胖潮”。民間有黃浦觀潮、祀潮習俗。謂祀潮可消除水災。

重陽節

松江節日(松江人這麼過傳統節日)4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又名“重九”。舊時有錢人家外出登高飲酒,意能增陽避邪。老弱病殘和貧苦人家無力外出登高的,即蒸米糕吃,稱為“重陽糕”(高)。糕上插黃、藍、黑紙剪的三角旗。

十月朝

農曆十月初一為十月朝。時值新谷登場,農家制糯糕嘗新,并獻祠堂祭祖,有“秋報”之意。

冬至

農曆冬至之日。俗稱“冬至大于年”。此日,家家戶戶用豐盛菜肴祭祀祖先,為祭祖日。

臘八

松江節日(松江人這麼過傳統節日)5

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農家都會煮“臘八粥”。據說臘八這天,是抗金英雄嶽飛被捕進京之日,百姓悲痛異常,無心做飯,就把米菜同鍋煮粥食之。

通訊員:葉之音

編輯:韓佳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