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六種水不能給寶寶喝

六種水不能給寶寶喝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5-16 23:12:20

小寶寶喝水成了許多父母的老大難問題。喝少了,怕娃缺水、脫水;喝多了,怕寶寶的胃液被稀釋,就沒有胃口吃其他東西了;喝錯了,又怕傷害寶寶腎髒。

給寶寶喝的水也有大講究,有些“水”看起來雖好,但實際上真的不适合給 2 歲以下的娃喝!新生兒腸胃比較脆弱,喝多喝少都得先喝對!有些水寶寶可千萬不能喝!

寶寶該怎麼喝水?喝什麼水呢?2歲前别給娃喝這幾種水,可以先收藏再看哦!

未經淨化的自來水

自來水達到了新國标的标準,是否就意味着可以直接飲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來水在生産過程中用氯淨化水雖可殺死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但加入氯本身又可造成新的化學污染。氯可與水中的有機物生成三氯甲烷,它是一種緻癌物質。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自來水的管網中,長距離管道運輸,管道陳舊生鏽,城市高樓水箱和樓群蓄水池不清潔或常年使用不消毒,都可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最好不要給孩子喝未經淨化的自來水

放置太久的水

大多數家庭都是水煮開了倒進暖壺裡,但如果家裡成員少,不是很愛喝水,兩天才能喝完一壺水。要提醒大家:放置超過24小時的水就不能喝了!

專家說:水放置太久,空氣中的細菌會進入到水中,加速有機物的分解,産生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傷害是巨大的!所以,超過24小時的水,孩子和大人都不能喝!瓶裝的純淨水、礦泉水超過3天也不能喝了!

常喝飲水機的水

桶裝水和飲水機無論在家庭還是辦公、公共場所都已非常普遍,你有沒有想過,用的飲水機自從放在那兒就再也沒“洗過澡”。飲水機看似讓人喝上好品質的水,實則“二次污染”很嚴重。每當打開飲水機龍頭時,聽到“咕噜”的聲音,桶裡翻出一串氣泡,這就是有空氣進入,灰塵及微生物就會被帶入。

據國家環境衛生監測部門檢測數據顯示,桶裝飲水機内的冷熱水膽3個月不洗就會大量繁殖細菌,如大腸杆菌、葡萄球菌等。所以,經常給孩子喝桶裝水可能會腹瀉、降低免疫力等。

礦泉水

有的家長認為礦泉水采自地底深處,富含多種礦物鹽和微量元素等,比較适合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當孩子在玩耍時出現口渴時,大多數家長就給他們買礦泉水喝。因為市面上的礦泉水中的礦物質元素是按照成人标準來設計的,它的含量和比例就可能不适合寶寶飲用,可能還會對他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水中有水垢

細心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有的時候喝水,水杯中會有一些小白渣,這其實就是水垢。這是因為水在受熱後沉澱的化合物和混合物造成的,這些物質很難被人體吸收,尤其是鈣鎂離子和碳酸鈣,更不容易被人體分解。由于寶寶的腎髒功能還未發育完善,如果寶寶長時間喝這種水容易增加身體負擔,還容易有患上腎結石的危險。家長在用熱水壺燒水之前可以檢查一下水壺,如果壺底有水垢,可以用小蘇打清除,清除之後一定要沖洗幹淨再燒水。

正确喝水的方式

小口慢飲,先含一口,浸潤整個口腔後再喝下去,這樣可利用生物回饋機制傳達口渴中樞,讓身體細胞知道有水分要進入身體,以便充分吸收。慢慢的喝,讓身體能有充分時間進行新陳代謝。

喝溫水更止渴

溫水相較于冷水對身體更溫和,不刺激。身體不需額外反應就能完成較佳的生物回饋反應給口渴中樞,所以比較有助于身體吸收利用,從而更解渴。

白水是最好的飲品

除非特殊健康問題,盡量不要用其他水來代替白水。很多人都認為喝水是本能反應,沒有什麼好講究的。但其實喝水也是要講究喝什麼水,正确的喝水時間以及方式的。

不同階段的寶寶,每天該喝多少水?

6個月内

一般無需補水

生病時遵照醫囑适量喝水

6個月~1歲

奶粉、輔食自帶水分已足夠

吃完輔食後,喝點水漱漱口清潔口腔就可以了

1歲以上

除輔食自帶的水分外,建議補水量:

1~3歲:300~700ml

3~5歲:600~800ml

5~8歲:800~1000ml

少量對此,上下午各2~3次

注意!!這裡說的推薦攝入[總]水量可不是直接喝進去的水,而是“吃進去的食物本身含有的水 額外喝的水的總量”。

如果覺得不夠直觀也可以參考下面這張表:

六種水不能給寶寶喝(這5種水最好别給寶寶喝)1

具體要不要喝水還可以這麼判斷:看尿量!

(1)尿量充足(不到 3 小時就尿一次)顔色淺黃、清亮——說明寶寶喝的水已經夠了。

(2)尿量少( 3 小時以上還沒尿尿)、顔色深、渾濁——需要适量喝水。

另外,寶寶生病了,比如發熱、腹瀉等,往往會缺水。如果發現寶寶口舌幹、囟門與眼窩凹陷、哭時沒有眼淚等狀況,缺水可能就比較嚴重了。

溫馨提示:如果孩子不願意喝白開水時,寶媽們可以适當的用兒童專用飲水杯兌一點檸檬水,不僅酸酸甜甜寶寶愛喝,還能有效幫助寶寶補充維生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