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日是老祖宗們依據大自然的時間規律,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每一個重要的節日,都有着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傳統的社會中,民俗節日一直都是民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間風俗的主要内容。
民俗節日不僅僅起到了調節生産的重要作用,還能夠調節老祖宗們的生活節奏。在民間衆多的節俗中,正月裡的風俗最多,也最講究。從正月到二月,幾乎天天都有講究,日日都有規矩。
正月十三也是如此,雖然過了正月初七之後,大多數人都開始了正常的生産生活,結束了春節的假期。但是,在古代,人們過的春節要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之後。民間認為正月十三是比較不吉利的日子,甚至有傳言說,正月十三就連代表了死亡的閻王,都要忌諱。
據民間傳說,閻王有十三個兒子,他借着自己是地府閻君,掌管着生老病死,就經常說,即便自己一個月死一個兒子,一年都死不完。玉帝聽到之後,便決定懲戒閻君。于是從二月開始,每二十八天便讓閻王的一個兒子去世。到了次年正月十三,恰好是閻王第十三個兒子去世。
所以閻王對這天十分忌諱!
其實關于正月十三是閻王最忌諱的日子的說法,有很多種。但終究逃不出上述那個故事的框架,無非是故事中的主角由閻王變成了其他的人物。
這樣的傳說,其實都是來源于“楊公十三忌”,又稱之為“楊公忌”。在老祖宗眼中,每年都會有十三天百事都忌的日子。而正月十三就在其中。
再加上正月十三還在正月當中,所以這一天在人們眼中顯得尤為重要!
民間在正月十三這天,還有“1忌3不做”的說法,就是說,想要跨過正月十三這道坎,有四件事情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所謂“1忌”,就是要忌出門。
民間的老祖宗認為,傳統正月十三諸事不宜的日子,同時民間也認為,正月十三這天是不能夠出門的。當然,這天的不出門是不出遠門的意思,并不是不出家門。
民間的老祖宗們生活在一個傳統的社會中,他們的言行舉止都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經常說“出門要看皇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老祖宗出行的規矩和禁忌。
所謂“3不做”,就是要不晚歸,不晚睡,正月十三的晚上不談鬼。
正月十三恰逢“燈頭節”,民俗認為,這一天是燈頭的生日。所以民間的老祖宗們會在竈台下點燈。同時,民間還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的說法,很多地方的人們為了慶祝正月十五上元佳節的到來,在正月十三的時候就開始上燈,一直到了正月十八才會落燈。
所以,很多人這天都會出門觀燈。但老祖宗卻提醒我們,即便是出門觀燈,也不要回家太晚,更不能晚睡,甚至晚上不要談論鬼神。
民間老祖宗的這些風俗講究,在如今看來雖然比較缺乏科學依據的指導。但這些風俗講究,卻包含了老祖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祈願,更是民間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