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漲價的不僅有奢侈品牌,還有快時尚品牌,比如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Zara。
瑞銀研究報告顯示,自2022年1月以來,Zara産品每月的初始價格較一年前均上漲10%或更多。4月的初始價格漲幅更是誇張地達到了18.5%,直逼20%。
悄悄漲價的Zara
Zara的漲價操作并非始于2022年。數據表明,2021年8月到12月期間,Zara提價23%,産品均價從31歐元漲到38歐元,折合人民币大約就是從218元漲到了267元。當時的漲價理由是“由于疫情導緻供應鍊中斷等成本問題”。
從2021年到2022年,Zara幾乎可以說,不是在提價就是在提價的路上。
同路而行的,還有H&M、優衣庫以及Mango等頭部快時尚品牌。自2020年至2022年,短短2年時間,頭部快時尚品牌整體價格漲幅達到8.2%。
快時尚概念在服飾領域被大衆解讀為“快、狠、準”。
快的意思是,所有定位為快時尚的品牌都以當季潮流為追求對象,換新速度極快,櫥窗陳列更叠頻率幾乎維持在一周一次,甚至有的品牌一周會換兩次。
狠的意思是,快時尚領域入局者衆多,品牌與品牌之間競争激烈非常。
最後一個準字,指的是快時尚品牌的設計師們往往能準确把握潮流走向,在較短時間内上線符合消費者審美趨勢的新潮服飾。
因快時尚行業上新品速度快,快時尚品牌的目标受衆大多都是格外追求當季潮流的年輕群體。
為契合受衆需求,我們可以看到,起初快時尚産品都較為平價,大家買的就是個款式,一過季就又會購買新的産品。
而現在,随着Zara們的多次調價,快時尚頭部品牌正在逐漸摘掉“低價”标簽。
很長一段時間裡,快時尚品牌對年輕消費者而言,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平價,如今撕掉這一标簽,Zara們還能否為市場接受?
真能靠高端化突圍?
品牌君發現,包括Zara在内,很多快時尚品牌在執行漲價操作時,并非簡單粗糙地修改原先産品的價格,硬生生擡價。而是較為有策略地布局産品高端化戰略,希望透過推出更為高端的産品,去讓消費者心甘情願掏出錢包,不對品牌漲價的行為産生太多抵觸情緒。
初心是好的,邏輯是合理的,具體操作是有難度的。
難度之一,就是如何讓消費者相信,你旗下的産品是真真正正地實現了高端化,而不是在玩噱頭。
從很久以前開始快時尚産品的質量就一直是個争議話題,快時尚品牌更是多次因“以次充好”遭到處罰。消費者對快時尚行業存在着較為普遍的質量信任危機。
在此情況下,Zara們真的有可能靠着高端化突圍困局?
想讓消費者們接受漲價後的Zara們,第一點必須做到的就是靠出衆品質撕掉“質量不好”固有認知。
第二點在于:避免産品同質化。
除去質量風波外,快時尚品牌普遍背負着的另一個不太正面的名聲就是:靠抄襲起家。這些快時尚品牌是否存在抄襲行為,品牌君沒法給出确切的答案。
但毫無疑問:快速更叠的産品,競争激烈的市場,讓快時尚品牌産品與産品間“查重率”頗高。尤其是熱賣流行款,時常會給人一種“眼熟”的感覺。
然而新一代消費者有自己鮮明的喜好與主張,極具個性化。反映在服飾行業,各式“設計師款”“小衆款”成為潮流,消費者希望自己所穿的衣服、所戴的飾品能成為表達自我精神的一種渠道。
同質化産品,顯然沒法滿足消費者的這一訴求。
對Zara們來說,光靠提價來塑造“高端化”氛圍這條路大概率是走不通的。
釋放出産品力,表現出品牌力,才有可能逆風翻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