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過生日送的燈

過生日送的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21:22:09

今天是元宵節,清晨尚未起床,便聽得外面村屯,噼裡啪啦響起了炮仗聲。一個人也無心包餃子,草草洗漱完畢,簡單吃過早飯。上午又磨磨蹭蹭燒燒鍋爐,幹了點雜活。臨近下午時分,便開着三輪座騎,在鎮上購買了祭祀的一應用品,向老屯出發了。

因為今天傍晚,要依俗到家族的墳地,給逝去的爺爺奶奶叔叔和母親“送燈”去。

過生日送的燈(每年的送燈)1

“送燈”是咱東北的民俗,始于何時也無心考證。大概是緣于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孝敬,也是希望在元宵節的夜晚,和我們在世的人;一起亮亮堂堂快快樂樂地過元宵吧!

夕陽西斜,暮色蒼茫。公路上大小轎車川流不斷匆匆駛過,或大多遠道而來,或城裡寄居的打工農民;我猜,大多是來鄉下上墳祭奠的“送燈”人。

村路旁,野地邊,也早早有停靠的小轎車,電動車。林子邊,荒地頭,但凡有墓地的地方,也陸續有人行動起來。乒乒乓乓,冷寂的山野中,已經有人開始燃放起爆竹和煙花來。

老屯東大崗積雪盈尺,原來的地頭小徑,早已被大雪掩埋不見。分不清道路,我背着大半袋祭品落荒跋涉着。偶有溝窪處,幸虧帶着的長柄塑料撮子,鏟出一條尺多寬的小徑。

來到墓地,把從超市買來的燈具一一擺好,扭轉接通電源開關。小皮球般大小,仿宮燈狀的漂亮紅燈籠,便幽幽地亮起來。商家曾誇耀說這燈光,可以亮一個星期以上。

過生日送的燈(每年的送燈)2

燒罷一通黃紙冥币,又燃放了帶來的一盤煙花一掛爆竹。墓碑前,席地跪下,朝親人們拜祭,又各磕了幾個頭。

今個天好,沒有一絲風。望着袅袅餘煙,看着滿地紅色的爆竹碎屑,嗅着淡淡的硝煙味。我心裡,又想起了久遠年代裡,那“送燈”時的陳年舊事。

爺爺七十四歲那年便去世了,每逢正月十五,奶奶便在晚上做飯時,捎帶蒸上幾個面燈。那面燈如小孩子拳頭般大小,象一隻大大的酒盅,邊緣處還掐着葉瓣花紋。插上用細蘆節纏着棉絮做成的燈芯,再倒上些許麻籽油。奶奶再三叮囑,野外點燃後,一定要用紙殼或雪塊遮掩好,以防夜風吹滅。當然,這每年“送燈”的任務,我和叔叔們當仁不讓了。

又過了十來年,三叔和母親也先後因病去世。這年年往墓地“送燈”的重任,便自然落在我和小叔兩人的身上。前兩年還是奶奶蒸制的面燈,後來發現有人用幹電池,電珠制作的小電燈挺好。不怕風吹,又挺時間。于是也照着樣子學做了幾次。我問奶奶;用蠟燭多好,又亮又抗點。奶奶說;不行!點蠟燭忌諱,下輩子要出跑腿子打光棍的。雖然那時我們都已成家,聽說忌諱,自然也不敢冒犯。

2004年,小叔全家客居大連,這墓地“送燈”的任務,自然就落在我一人身上了。

改革開放後,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步提高,對物質追求也漸漸發生了很大變化。這“送燈”的習俗也就變得越來越“奢侈”起來。市場上不但有了各種形态的祭奠用品,諸如冥币、金帛、冥物,“送燈”的燈具更是多彩多樣大小不一。但前幾年生活不太充裕,每次上墳“送燈”,也隻選些拳頭大小,價格便宜的小巧燈具。

過生日送的燈(每年的送燈)3

近幾年,随着農民生活的富足,正月十五祭祀先人“送燈”的形式,也發生了好大的變化。人們不光選擇較為華麗好看的大燈具,還在墓地燃放起煙花爆竹來。大多遷居他鄉或寄居城裡打工的村民,也駕駛轎車從幾十裡,甚至上百裡之外趕回家鄉老屯,給逝去的祖輩或父母親人“送燈”祭奠。

返回的路上,迎面碰到好多匆匆駛來“送燈”的車輛,也有三三兩兩送罷歸來的鄉鄰。遠遠望去,荒野處,林隙間,時而閃着幽幽的燈光,時而騰起五彩的焰火,在冷寂的夜幕中呯然炸響。

到家了,妻已做好晚飯。一桌兩櫈,兩副碗筷。桌面上,一盤土豆幹燉排骨,一盤炸帶魚段,我和妻相對而坐。妻似乎歉意地說;都不會喝酒,這兩年,幾個孩子們過年也都沒能回來,要不就多弄幾個菜了。妻剛說罷,臉上似乎一緊,背過頭去,悄悄地擦拭了一下濕潤的眼角。我急忙打開二罐飲料,大聲說;來,老伴兒辛苦了,碰一個!

為打破這沉悶的氣氛,我尋找話題,邊吃邊唠,向妻訴說着剛才“送燈”的見聞。妻聽後,忽然幽幽地說;唉,過幾年咱倆沒了,還說不上誰給咱們倆“送燈”呢。一句玩笑話,把我的心情也扯進谷底。

窗外,月兒升起來了,比去年十五明朗不少,但似乎也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霧霭。

鎮子裡,四周的村屯;煙花焰火騰飛競豔,一束束,一道道劃破夜幕,帶着哨音淩空炸響,迸發出五彩的花朵。妩媚的元宵夜開始了;但我的心裡,卻總感到有一絲絲冷落和遺憾!

(作于虎年正月十五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