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貧瘠山鄉披新裝

貧瘠山鄉披新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30 10:39:31

記全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

先進個人張成寶

貧瘠山鄉披新裝(誓讓荒山披綠裝)1

寒冷的冬日,驅車行駛在榆中縣北山蜿蜒崎岖的公路上,放眼窗外,紮根在群山上密密麻麻的樹苗正為曾經“苦瘠甲天下”的北山撐起片片生機。這背後,正是由一代代貢井林場職工用數十載汗水和堅守凝結而成。

近日,記者走進貢井林場郝家營造林點,見到了獲得“全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先進個人”稱号的張成寶。作為貢井林場的一名普通職工,他無怨無悔地将自己近40年的青春歲月镌刻在了北山的林海深處。

今年68歲的張成寶個頭不高,話也不多,黝黑的面龐始終帶着腼腆的笑容,隻有說起他栽下的那些樹時格外起勁兒,臉上滿是自豪。

1970年,來自榆中縣貢井鄉崖頭嶺村魯家溝社的張成寶剛滿19歲,便來到貢井林場成為一名合同工,開始參與造林。

北山常年幹旱少雨,放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山頭。張成寶小時候最深刻的記憶便是家裡人趕着馱着樹苗的牲口上山去栽樹,那麼多人早出晚歸地忙種樹,咋就沒見到北山綠起來呢?張成寶小時很疑惑,直到他成為造林人中的一員,才明白了北山造林的艱辛與不易。

“山上的生活條件很差,20多間土坯房,沒水沒電,10人住一間擠大通鋪。每天要挖20多個3米長、2米寬的樹坑,造林期就忙着栽樹,我一天大概能栽400多株,可是北山太旱,再加上鬧兔害、蟲害,樹特别不容易成活,死了很多,又得重新種。”張成寶搖頭歎道。

張成寶工作賣力,認真踏實,1972年,他成為林場的正式工人,還被林場推薦到部隊,成為一名工程兵。部隊在山西太原,那裡的林區綠化讓他很震撼:“林區裡都是天然林,那裡水多,氣候也好,綠化程度高。不像我們北山這麼旱,風一刮就是漫天黃土。”正是那個時候,讓北山綠起來的想法在他的心裡生了根。

北山是他的家,9年的部隊生活後,有望被推薦成為志願兵的張成寶毅然回到家鄉,繼續在林場工作。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時的他心中有了目标。

回到林場後,造林的條件仍舊艱苦,造林點的宿舍還沒建好,張成寶想,種樹可不能耽擱。于是,窯洞、帳篷就成了臨時宿舍,早上6時出門,背上一壺水、幾個饅頭,就是他一天的口糧。

每天要幹的事不少,造林期他不光自己要栽三四百株,還要指導幫助其他村民種樹,看每一處樹坑挖得是否符合标準,樹苗栽得好與否。造林期過了,精心呵護這些小樹苗成了最重要的任務。他每天的任務是巡山,防鼠害、兔害的工作做得怎麼樣,樹苗成活了沒有,他始終牽挂在心頭。

從山底走到山頂,一個來回光是走路就得20多公裡。山上有些路沒修通,張成寶就沿着窄窄的土路向上爬。哪裡路好走,哪裡有捷徑,沒人比他更了解這座山的溝溝壑壑。

“下雨的時候就比較危險,腳底容易打滑,還好沒出過啥事。現在走順了,巡山很快,哪裡出現狀況也能盡快趕過去。”張成寶笑着說,自己現在結實的雙腿都是常年巡山練出來的,年輕人爬山都比不過他。

王家山、雞冠梁、梁坪、孫家灣、太平堡、郝家營……造林點建到哪裡,哪裡就有張成寶忙碌的身影。回憶起來,張成寶頗為自豪,他的足迹幾乎可以把北山大大小小的造林點串聯起來。

3月份整地挖樹坑,4、5月春季造林,6月雨後搶墒栽種檸條,8月到9月又開始秋季造林,10月到12月冬季防火管護……一年到頭忙不停,隻有過年放假幾天才可以休息一下,但張成寶的心裡惦記的也全是種樹的事。

張成寶說自己吃苦吃慣了,條件艱苦不算什麼,但是獨守林場的孤獨卻讓他有些扛不住。

“造林的時候人多,有時候和造林的村民們說兩句話,又得忙着往下一處趕,冬季管護期稍微閑一點了,又隻剩下我一個人了,連個陪我說話的人都沒有。”

以前山上沒有通電,張成寶回到宿舍後沒事幹,就愛聽廣播,所以每次進山前,他一定多備幾節電池。現在宿舍有電了,還安裝了電視機,光伏發電用不了幾小時,所以他為了省電,電視也看得少。

這樣的地方很多人堅持不下去,與他同一批招進林場的24個人,隻剩下六七個還在林場工作,老家崖頭嶺村魯家溝社的3個人,現在也就剩他一個,年輕人更是沒人願意來。

正是讓北山披綠的夢想與信念支撐着張成寶,他一幹就是37年,加上參軍之前的2年林場生活,張成寶人生的39年都是在林場度過的。

2012年,張成寶到了退休年齡,但是他決定繼續在林場種樹。張成寶覺得,隻有在林場,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意義。更何況,北山披綠的夢想還沒有實現,隻要他還能幹下去,就不能放棄。

如今蹲守的郝家營造林點,已是他退休後轉戰的第四個造林點。兩年來他與造林隊伍完成造林面積32000畝,植樹112萬株。

“種樹責任重大,樹栽活了,誇的人不多,但是樹栽死了,就一定有人會罵。所以我們這行一定要認真負責。”張成寶懇切地說道。

造林工程離不開張成寶,他卻常年陪伴不了家人。和妻子結婚22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分居兩地,2003年,他才把家安在了縣城。女兒從上學到上班,也隻有過年時才能見到父親。2017年春節,在嘉峪關工作的女兒張豔斌不能回榆中過年,幾經勸說,張成寶才同意和妻子一起去嘉峪關陪女兒過年,這是從太原複員以後,他難得的一次出遠門。

“還沒待幾天,爸爸一聽山上準備開始造林了,就催着我買車票,但是春運車票難買,我也是各種找借口拖延,就想着都退休了,應該好好休息了。二十多天過去了,他的着急讓我心疼,隻好買了車票将他送了回去。”對于張豔斌來說,陪伴的幸福短暫又珍貴,但父親對造林事業的奉獻精神更讓她敬服,她更為父親感到驕傲自豪。

“沒有父親這一批造林人的犧牲,就沒有今天慢慢變綠的北山。為了家鄉的生态建設,為了青山綠水,一切都值得。”張豔斌說道。

這幾天,一條從郝家營造林點通往貢井鄉的公路打通修成了,張成寶非常高興,以後兩地之間運送苗木更加方便了。他說:“現在北山的綠化工程進度才過半,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隻要我能幹得動,就願意繼續在這裡幹,希望能盡快見到咱們北山全部披綠的那一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