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1. NAND FLASH與NOR FLASH 的技術對比;2. 最詳細的存儲單元對比詳解;3. NAND FLASH與NOR FLASH 的最新市場份額及應用;4. NAND FLASH與NOR FLASH 的基礎原理分析。
目前,NOR FLASH和NAND FLASH是市場上主要的非易失性閃存技術,但是據我了解,還是有很多工程師分不清NAND FLASH與NOR FLASH。首先,來一個直觀的圖片。
然後,我從權威的網站上找到了最新的NAND FLASH收益以及市場份額表,根據最新的表單,我們可以知道誰是這個市場的老大,做的比較好一些,一方面讓工程師時刻知道市場的動向,另一方面可以在之後的器件選型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
一般來說,快閃記憶體可分為兩大規格,一個是NAND, 一個是NOR。簡單來說,NAND一般以存儲數據為主,晶片容量大,容量可以達到2Gb甚至更大,NAND的讀取是以一次讀取一塊的形式來進行的,通常一次讀取512個字節,采用這種技術的Flash比較廉價;NOR一般以存儲程序代碼為主,又稱為Code Flash,所以可讓微處理器直接讀取,但晶片容量較低,主流容量512Mb,NOR采用内存的随機讀取技術。如果利用閃存隻是用來存儲少量的代碼,這是NOR Flash更合适一些。用戶不能直接運行NAND Flash上的代碼,因此很多使用NAND Flash的Demo Board除了使用NAND Flash以外,還加上一塊小的NOR Flash來運行啟動代碼。通過下表我比較了幾乎所有關于NAND FLASH以及NOR FLASH的全部重要特性。
然後,對于Flash三個重要概念的理解:
1. Flash屬于非易失性存儲設備,内部存儲單元是MOSFET,裡面有一個懸浮門(Floating Gate), 是存儲數據的單元。與此對應的,易失性存儲設備就是斷電後,數據就丢失了,例如常用的内存,不論是之前的SDRAM,還是現在通用的DDR3以及DDR4,都是斷電後,數據就沒有了。
2. SLC和MLC的區别:NAND FLASH的内存單元可以分為兩類,存儲一位數據,也就是SLC(Single Level Cell); 對應的,存儲多位數據的就是MLC(Multi Level Cell),比如兩位,或者四位。
3. 大多數的寫入操作需要先進行擦除操作。
到此,對于NAND FLASH以及NOR FLASH 我們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我對知識的學習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對比,通過圖表的對比更能看出各自的差異化,從而達到加深知識的效果,因此我做了下圖來比較目前還算所有存儲器的最小單元結構圖,便于學習與理解。
原理分析要說明此原理,需要一些基本的量子物理學,我認為以下這種論述是比較适合理解的,也很有趣:經典物理學認為,物體越過勢壘,有一定的阈值能量;所以,粒子能量小于此阈值能量的不能越過,能量大于此阈值能量的可以越過。舉例來說,我們騎自行車過坡道,如果先用力騎,因此有一定初入能量,坡道不高的話,即使不蹬自行車也可以依靠慣性過去;但是,如果坡道很高,不蹬自行車,可能車到了一半,可能就退回來了。而量子力學則認為,即便是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同時很多粒子沖向勢壘,雖然也有一部分粒子會反彈,但是還會有一些粒子可以越過去,好像有一個隧道,因此稱為量子隧道。
對比二者的差異發現,宏觀上的确定性在微觀上常常就具有不确定性。因為隧穿幾率極小,因此通常情況下,隧道效應并不影響經典的宏觀效應,但是某些特殊條件下也會出現。當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是必須要考慮量子效應。NAND FLASH的擦寫均是基于隧道效應,電流穿過浮置栅極與矽基層之間的絕緣層,對浮置栅極進行充電(寫數據)或放電(擦除數據);另外,NOR FLASH擦除數據也是基于隧道效應(電流從浮置栅極到矽基層),但在寫入數據時則是采用熱電子注入方式(電流從浮置栅極到源極)。對于FLASH閃存單元來說,它是為三端器件,與場效應管有相同的名稱:源極、漏極和栅極。栅極與矽襯底之間有二氧化矽絕緣層,用來保護浮置栅極中的電荷不會洩漏。采用這種結構,使得存儲單元具有了電荷保持能力。舉個栗子,就像是裝進瓶子裡的水,當你倒入水後,水位就一直保持在那裡,除非你再次倒入或倒出,所以閃存具有記憶能力。
絕緣浮置栅極是NAND存儲數據的核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