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江大河》裡的個體戶先行者楊巡,似乎是一個不太讨喜的人,身上總是被人貼上蠅營狗苟,阿谀奉承,又不自量力的特點,但同時他身上又具有那個年代個體戶的“能量”——打不倒,臉皮厚,擅長察言觀色,以及非常強的社交活動能力。
原著裡的楊巡,比電視劇裡的要更貼近現實很多,雖然有他作為初期個體戶人群的通病,但是在他個人的奮鬥史上,其本身的個性與優點,卻是他成為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家,并不斷擴建自己的商業版圖的根本因素。
我們或許可以從楊巡的“奮鬥史”中,看到他所有經曆所造就出的“精明有餘”的大商人形象:
1、父親早逝,母親拉扯四個兄妹不易,大哥楊巡便負起了養家的責任,每天從大山裡的家中挑着饅頭走到其它村裡去賣,這一路要翻的山,要走多遠的路,在阿耐的小說最後,宋運輝帶着老婆梁思申和女兒宋引,兒子可可一起重遊老家時,一路走下來梁思申感慨道,她終于明白楊巡身上為什麼有着這股韌勁了,沒有相當的恒心是無法一路走出去每天去賣饅頭的。
可即使賣饅頭,楊巡也花盡了心思,用雞蛋換饅頭,在他自家的饅頭上蓋上戳印,這便是初期的品牌意識。
2、後來跟随老鄉們闖蕩東北,在電器市場上幫人看鋪子,大過年的大家都回家團圓了,他自告奮勇地留下來幫大夥守倉庫,隻為了多賺一些錢,踩着三輪車去叫賣,幫人送貨,摸清了大家的進貨渠道以後,回鄉時幫大家去小雷家登峰電線廠進貨,一進就是一卡車,雖然也有不足尺從中賺差價,但後來熟了以後,便開始與雷東寶談合作了,先賒銷,保證銷量,從中開始賺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東北因為别的鋪子賣假貨出了事故死了人受牽連,被砸了鋪子,血本無歸,還倒欠着外債,女朋友戴嬌鳳也離開了他,但憑着他那股不服輸的勁兒,帶着傷急切的上門向各個債主說明情況,保證自己不會跑路,并用房産抵押給對方,獲得了大家的信賴,債主李哥出面幫他擺平生意上前來惹事的麻煩,助他東山再起,這樣才能還清他的債,這種雙赢的局面奠定了楊巡在東北重開電器市場,并成為大夥們主心骨的能量源泉。
楊巡的背水一戰,燒假貨,造聲勢,承諾以一賠十,讓他的市場聲名鵲起,再聯合當時願意幫他的地頭蛇債主,耍了一些商人的手段搶來一些大生意,從此開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老闆”。
3、宋運輝調東海後,為了幫好朋友尋建祥謀個生計,主動聯系楊巡将生意做到東海來,幫他拿地,走關系,建批發市場。
梁思申回國,介紹楊巡與她認識,梁思申是做投行的,做的就是專門投資的行當,楊巡便有心和梁思申合作,利用她外資的身份在國内注冊公司會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兩人商量着建四星級賓館,但考慮資金需求與拉鋸時間太大,便轉投商場。
在這次與梁思申的初步合作中,楊巡的“過于精明”與他過去從商的經曆,讓他着實吃了一個大虧,并差點栽了一個大跟鬥,梁思申是整個項目的大股東,但由于工作關系經常呆在國外,國内市場幾乎全權交給楊巡操作,但後來楊巡被梁父查賬時發現做了假賬,将幾萬元的費用做成了勞保用品,實際上并無這筆支出,梁父是用他的權力狠狠“教訓”了楊巡一次,梁思申撤資,商場股份落到兩位官二代手裡,楊巡股份被稀釋,并踢出管理層。
這一次的楊巡差點坐牢,在梁思申家門口下跪,梁思申與其絕交,但從此也讓楊巡想明白,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他的“精明有餘”讓他占到了小便宜,卻與大生意與傍上大腕失之交臂,他終于從中體會到該如何去轉變自己以前的“小農經濟意識”,在商業合作中如何運用科學的制度約束雙方,去建立一種公平合理并有“契約精神”的觀念,這讓楊巡在經商思路上真正上了一個台階。
4、由于接手商場的兩位官二代将商場定位在走高端路線,客源不多,于是讓宋梁二人出面撮合,将商場管理權重新交給楊巡,楊巡跑了幾趟香港,去看去學,回來後大刀闊斧地不顧衆人反對将商場轉型,又搞了幾次滿減活動(滿300送150),便在幾天時間裡足足賺到了半年的利潤。
後來,由于兩位官二代在香港的投資急需資金,于是将商場股份全部轉給楊巡,楊巡終于取得了商場的整個所有權,這是他與梁思申合作跌倒的地方,也是他心裡多年來的一根刺,這下終于如願以償,回到了他的手裡,也是他想通過商場這步棋完成他從“小商販”到“私營企業老闆”轉型的重要一步。
在商場的經營穩定之後,楊巡又想騰出手來重新物色新的項目,而不是将全部精力都被商場所束縛,這是楊巡“不安于現狀”的優點,懂得了為自己謀求更大的舞台,而非“小富即安”。
楊巡對妻子任遐迩說:“商場轉型初步成功,我下步得花一段時間鞏固成果。不過商場的利潤即使再發掘發掘,比今天的也不會超哪兒去,我不可能守着這種見頂的利潤談什麼一勞永逸,再往後我得交給誰來管理,我脫身出去另外開辟戰場。人要是給困死在這種翻來覆去做不完的事務性工作裡,完了,跟雜耍的小白鼠沒什麼兩樣。”
5、如果說楊巡在東海建市場是靠着宋運輝的人脈和關系發展起來的,那麼如何鞏固事業的成果,卻是楊巡自身發展和經營的能力問題了,在這期間楊巡做了什麼将商業帝國如此穩步擴張的呢?
想追求梁思申,知道自己文化有限,于是從理論開始了解馬歇爾經濟學原理;知道做生意的人必須與稅務部門常打交道,于是自學稅法,還特别熟練裡面的内容;在每涉及一個新的行業時,他又開始四處請教行家,然後拿方案,做起從梁思申那兒學來的可行性計劃分析,讓衆人一起讨論是否可行。這些都在證明楊巡的成功并非是憑運氣,更多的是他一直在與時俱進,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更新自己的觀念與經營模式,懂得去學别人的先進理念與管理制度,他知道是要用财務數據來論證,而非經驗。
楊巡稱她為“面包”,因為任遐迩随時都将自己裹得很嚴實,長相一般卻專業能力過硬,在深入接觸以後,楊巡發現了這個超級普通相貌下有趣的靈魂,努力将她變成了自己的“私有财神”,有了任遐迩的助力,楊巡在前方開拓疆土更是得心應手。
不得不說,楊巡不僅在商業上是功利了,在感情的選擇上也是“功利”的,但又不得不承認他的“上路”,他選擇的重要性,婚後的楊巡對妻子任遐迩是尊重并欣賞的。這相比于楊巡之前交往的那些局和銀行領導們的“花瓶千金”們來說,選擇任遐迩是楊巡的“精明”。再到後來,生下女兒小碗,到美國生二胎,任遐迩對于楊巡在事業與生活上的影響都是極其重要的。
楊巡聽從妻子任遐迩的,說面子與社會地位是靠自己的行為去争取的,于是在1998年洪災時,在梁思申帶着宋引,開着她的切諾基,拉着一車消殺用品去前方支援,楊巡深受鼓舞,于是在自己的批發市場用成本價買下了滿滿四大卡車的救援物資,親自壓着送往前線,這一舉動令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上了電視采訪,妻子對她崇拜無比,客戶們敬重這位“楊老闆”,而非以往單純的調侃。
楊巡在事業越做越大時,并沒有像雷東寶一樣膨脹得迷失自我,而是“精明”地知道自己的每一步該怎麼走,他有比雷東寶更有實力去成立集團,但他沒有,他害怕樹大招風;他明明可以買得起好車,雷東寶都買了奔馳,而他依然多年開着他那輛小破車,為的是不想太過招搖,引起地方局領導的“重視”與外面人的“眼紅”;但他卻給弟妹們買了别墅,将家裡布置得溫馨舒适,給老婆和弟妹一人買了一輛捷達,然後将更多的資金用在女兒的教育和拓展新事業項目上。
楊巡在《大江東去》裡,從底層爬起來的個體戶老闆,有着他自身的性格優勢,卻也隐藏着他這一路艱難走出來的“精明有餘”的劣勢,這在阿耐的小說《艱難的制造》裡可以看出,當楊巡和申寶田從梁思申手裡收購了全部市一機的股份以後,他思想與文化上的局限性,阻礙了制造的發展,不懂得尊重專利與知識,以利益為重是他商人的根本,但也從中無處不體現出在他“精明”算計背後的短視與“強盜邏輯”。
楊巡說:想賺錢,找政策;熟讀政策,可以避禍。
管不住小手的制度,肯定是漏洞百出的制度,肯定不是好制度,所以這條制度沒有解決的辦法,隻有把制度推倒重來。
在阿耐塑造的楊巡這個人物身上,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有他發展的積極性,但也兼具了他的劣根性,同時也看到,底層人物想要成事的不易,所受到的遭遇與不公卻又是如此無力,楊巡是代表着“走出來”的一類人,但還有無數在過程中被“拍死”的人,他們或許欠缺了楊巡的機遇,也少了一份幸運,還有更多的是屬于楊巡身上典型的商人特質。
慈不掌兵,義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楊巡在生意上的成功,在于他的“精明”,但往後的路,随着時代的發展,他的“精明有餘”又是否能夠成就他的後半生,這些問題在阿耐的《艱難的制造》裡慢慢給出了答案……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