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漢語曆史悠久,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加上古代的交通不便,各地形成不同的風土人情,還有語言。我們的方言之多,應該是世所罕見的。
聽别人說方言,或自己說方言,不免會有疑問,我們口中說的這些話,這些字詞,這麼“土”,它們有正字嗎,就是說可以寫出來嗎?答案是肯定的,大部分都是有字的,語言不是憑空而來的。我們拿河南話舉例看看。
河南是我們漢民族政治、文化的發源地和中心之一,河南的方言在曆史上曾是我國官話的基礎方言,尤其洛陽話、開封話。河南話是泛指,那麼多市縣,也是有不相通的地方,不過應該不多,知道的有安陽一些地方的話不太好懂。
咱們舉例河南話當然以大部分地區為主,看到以前有研究方言的人,将中州地區的方言稱為“河洛話”,應該是以洛陽話為主代表河南話,未嘗不可,差不多。我們一起看幾個有趣的河南話。
“不着”,這個詞在河南話中頻率非常高,意思就是不知道,這個“着”字發音很輕。正字或許是“不哲”,《說文解字》:哲,知也。應該就是這個字。
看到某件凄慘的事或者人,發出感慨“可憐人”,一般都說“真夠可憐人”,意思就是這件事比較值得讓人同情,“憐”字有哀的意思。
還有個字,如果是農村有地的朋友應該知道,“墒”(shāng),表示這個土地的含水量,比如這個地不需要澆水灌溉,可能會說“這地有墒,不用澆了”之類。
鄉下田地
形容人或者牲畜肥壯,會說:渾實。“渾”有盛、大的意思。如果是形容人的時候,這個詞比說人家胖顯得親昵,有開玩笑口氣。
“苦利”這個詞有趣,老鄉看到應該會心一笑。表示某人說話辦事比較痛快,“苦”字發音像“kuō”,但又不是标準的一聲,要讀快一點。也可能說道:看人家辦事,苦苦利利勒。這個“苦”字有“快”的意思,也許就是它的轉字。
用眼斜着看、或者用眼掃過,叫“目留”,“我搭眼一目留”,有微視的意思,發音都是輕聲。這兩個字還挺形象,目留,眼睛稍作停留。
事情從頭開始,說“押根兒起”,押字有從起的意思,也有的說“搭根兒起”。
雞下蛋說:娩蛋,娩發音fan,有點像三聲。
兩人以上在一塊做事,說“閣夥計”,比如你跟那誰誰在一塊閣夥計咋樣,就是說跟那人在一塊做事靠譜嗎,一般指那人的人品。朋友間戲稱也有叫夥計的。
還有個稱呼比較常用,屬于比較客氣的尊稱,“老師兒”,對陌生人也可以這樣招呼,還有真跟某個人學東西,也會說“多跟人家老師兒學學”之類。注意發音必須是帶兒話音的,其實就是叫對方老師,加了兒話音後比較俏皮,親切。
形容某人說話不清不楚,沒有主題,會說“絡連啰嗦”,做某件事不利索也能這樣說,或者說“都連搭魯”。
說一個人不太聰明的樣子,“愍不稜騰”,“愍”讀如mēn,這個字有“病”的意思,其實寫成悶,也可以。
對某件事習慣了會說“行肄了”,這“肄”(yi )有習的意思。很多字都是不斷演變,或許同音、同義、同形,因緣際會出現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慢慢約定俗成,成為我們的語言文字。
暫時找這幾個,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方言字詞,可以分享出來,共同學習,漲漲見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