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7:17:38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1

渺小

《前赤壁賦》雖然是散文的路數,但确實還是賦。

所以裡面這些骈文對句非常的工整漂亮,而且也是采用了賦一貫的對答方式展開文章。這幾句是蘇子問客人為何吹出來的蕭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客人做出的回答。前面說了曹操旌旗蔽日,如今英雄不在,牽連出人生短暫,萬事皆空的意思。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我們的生命幾十年和天地洪荒比起來,就如同那朝生夕死的蜉蝣,又像那落入滄海的一粒粟米,何其渺小。哀歎生命短暫,羨慕江水亘古東流,滔滔不絕。想和仙人一起遨遊四海,與明月共得長生,卻知道不可能,無能為力,悲從中來。

蜉蝣就是一種活不到第二天的小蟲子,這裡用蜉蝣即死和天地永恒對比出時間的長短,用粟米和滄海對比出空間的渺小,讓讀者從比喻中感受到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無力,面對時間流逝這個永恒的悲哀。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2

寂寥

要說孤獨感,也是有的,更側重于後一句空間上的孤獨。這是一種常見的用巨大空間中的小存在來體現孤獨的表現手法,類似于咱們今天無人機航拍最喜歡用的上帝視角,沙漠或大海一望無垠,畫面中的人物由近及遠,越來越小,直到最後消失在背景之中,這個句子是用文字對比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這種感覺。

與這種孤獨感最類似的應該是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怆然而涕下!

陳子昂加入了怆然而涕下,告訴讀者,因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天地空曠無窮,讓我悲傷到熱淚滾滾。這種天地宇宙對渺小個體的打擊感就更強烈了。

稍微平和一點的還有《古詩十九首》裡面的句子: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放下手邊瑣事,閉上眼睛,聽耳畔風聲漸遠,囊括天地的空間,遠行的距離,“忽如”帶入時間感。是不是心有戚戚,唯有長歎一聲:“古人深得我心”?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3

遠行客

面對無法反抗的大自然無窮威力,社會規則(遠行客)的不可改變,人總會生出無可奈何的悲傷。至于如何看待,如何化解這種情緒,我們還是回到《前赤壁賦》,蘇子早就做好了答案: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将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适。

水不盡東流,但是河一直在啊。月圓了又缺,終歸還是挂在天上的。咱們從天地的角度看蜉蝣,那是時時刻刻有生死,但是我們從蜉蝣角度去看天地,幾時發生過變化?所以,天地之間,萬物自行其道,莫作非分之想。這是蘇子化解客人的悲傷來源,換角度思考。但這不夠,咱們還得開心起來。

你看這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咱們在這有限的一生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大自然對我們的無盡饋贈啊,不如一起來享受。

蘇子的佛道修為相當高,在這篇賦裡也體現得明明白白。但換個角度來看,這種處理方式無非是一種逃避罷了。

不過誰有更好的方法?自秦始皇始,有誰能長生不老的?

一生的孤獨和無奈(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4

赤壁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