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二年級的暑假,一位朋友說想學吉他,讓我陪她一起學。我想着暑假沒事幹,就與這位朋友一起在老家報了一個吉他培訓班,和一群中小學的小朋友們一起學樂器。
學習吉他當然得先要有把琴,然而那個時候不敢再找家裡多要錢,隻能從同學那裡借了一把吉他。
一個暑假八節吉他課下來,我右手大概熟練了53231323,左手熟練了C、D、Em、G 幾個簡單和弦按法,而且還不能自如切換……會彈唱的歌曲是《小草》,指彈方面,因為不熟練,所以課程結束時的我彈《愛的羅曼史》,猶如卡帶、信号被幹擾般——慘不忍聞。
不過,我并不因此感到受挫,起碼也算是會一門樂器了,心裡很有滿足感。至于樂理,當時的我在心裡嘀咕大概是——“這是什麼鬼?”
為了教别人彈吉他……暑假快結束時,我媽終于給了我200元巨款,我去琴行裡挑了一把180元的(shao)吉(huo)他(gun)。
開學後,我帶着自己的吉他回到宿舍,備受室友們“矚目”。有位室友沒過多久也買了把吉他,讓我教她,甚至有其他宿舍的人過來讓我教他彈吉他。
雖然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教是學最好的方法”的概念,但是我欣然接受了!也完全沒有會教不好的擔心。現在想想,也不知道是誰給我的勇氣,可能是梁靜茹吧。
當時作為大橫按F和弦及和弦自如切換都不會的我,為了能教别人,不能摸吉他的時候,走路、上課都在練習左手和弦切換……
在這樣地的苦練下,我不僅快速地學會了大橫按F和铉,連一開始彈不太順暢的《愛的羅曼史》也能一口氣不卡帶的彈下來了,當然那個時候還隻限于前半段,後半段被我自動忽略了……
至于那些讓我教他們彈吉他的同學,前前後後讓我教的不下五人,他們最後全都沒有堅持下來……
原來上台唱歌這麼爽?
到了研究生一年級的暑假,本着一種“我都都彈了兩年了,不繼續下去挺浪費”的理念,我就拿出一丢丢的獎學金跑去校外報了人生第二個吉他培訓班。學習《蝶戀》、《情非得已》、《遇見》,以及《愛的羅曼史》的後半段……
當時的吉他老師其實是鄰校的學生。推薦我去參加學校裡的吉他彈唱比賽,我又是一個欣然前往。從未參加過什麼比賽的我,對于這種活動還是挺緊張的。當時為了緩解緊張,在上台前喝了一罐啤酒……就這樣,人生第一次登台了。
最後,差那麼一點就進入複賽(前十名進入複賽,我當時排名第十一)。不過終歸還是有了一次上台表演和被點評的機會。
直到我第三次報吉他培訓班時,我才知道有節奏這麼一回事。為了訓練自己穩定的節奏感,每練習一首曲子時,我都把節拍器調到最慢,一拍一拍的練習。一個小節撸順之後,再進行下一小節練習。如此重複,也如此,一個又一個上午或下午或晚上在不知不覺中過去。
期間,為了好玩。我還從網上下載了音頻編輯軟件,給自己錄音。先彈一遍主旋律,再彈一遍伴奏,最後合成。又或者是自彈自唱的錄音。于是,也就順便學會了音頻編輯軟件。
不止是我一個人的小确幸
某年元旦,為了給在不同城市的好友”批量“送去新年祝福。我興起,錄了一首《新年好》吉他曲子,再做了處理合成,發給他們。
我隻是想用不同的方式說新年快樂,結果得到的反饋确是超乎意料和超值的,我永遠都會記得,當時北方的友人發狀态說:幸福感爆棚。南方的友人在日志上寫到:辛苦工作一天,聽到這首曲子之後感動到幾乎落淚。 要說人生中的小确幸,這絕對算得上是一件。
接着就是更多的登台機會了。研究生同學知道我會彈吉他,問我願不願意參與一部話劇,做配樂方面。我當時也是欣然答應。幸虧之前為了好玩給自己錄音學會了音頻編輯軟件,果然是馬上派上用場——背景音樂的篩選剪輯合成手到擒來。
話劇演出時,還和其他學校的小夥伴一起做了這部話劇的現場演奏部分——她負責鍵盤,我負責吉他。一共四場話劇演出,從高校到當地livehouse。
雖然當時人家主要的關注點在話劇演出,雖然跟賺成百上千萬比起來,這算不上是值得一提的“驚喜”。但是,這對于我來說,是多麼難得的登台機會,而我又有幾次機會可以在上百人面前演出又不受打擊呢?
再後來,因為幫人寫碩士論文和修改碩士論文,賺了一點外快。終于,在時隔四年之後把自己180元的吉他換成更高價位的吉他了——人生的第二把琴。
彈吉他真的沒什麼用嗎?李宗盛和五月天在上海開了一家咖啡店——“有練”,門庭若市。我去試彈過裡面的吉他,音色真的很好。
其實,我是到後來的後來才意識到吉他的品牌和木頭這回事情。之前去知乎上搜過吉他買什麼價位比較好的問題,看到的回答是500元以下的練習吉他不要考慮了。回頭想想,如果一開始我就過度糾結于設備工具及樂理的話,我永遠都不會開始這件事情,但是能彈一首完整的曲子,這對于入門的人來說,已經足夠重要和富有成效。
我永遠都會記得,某個夏天的下午,我坐在家裡的小闆凳上, 練習53231323和左手和弦指法時的情景,一練就是一個下午過去了。
不過,那種穩定增長的習得技能的感覺真的很爽。似乎你已經事先知道,這已經是你的囊中之物,你所需要做的,不過就是走那麼一段路路,去拿過來而已。
這也正如李笑來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裡所提到的感受:
全神貫注地磨練任何一項技能之時,元認知能力徹底放松,而注意力全部用來去感受每一個感官的刺激,進而調整自己的每個動作,甚至每個意識與理解,最終達到比前一刻更好的地步,在這個過程中,大腦皮層更多的溝回形成,更多的動作變成“下意識即可完成”的動作……
直至結束的那一瞬間,休息完畢且“精力充沛”的元認知能力再一次被激活,清楚地意識到剛才的一切,幸福感“突然而生”,又因為元認知能力的存在,那個幸福感格外強烈。
作為自身缺點很多且有一定程度拖延症的我,人生難得有幾回學習興趣高漲的時候,所以當這種感覺來的時候一定要狠狠抓住,好好把握,用盡各種方法,讓這個“熱情”持續長一些,再長一些……
朝着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深入下去,不一定會到達你以為的那個目的地,但是它帶領你去到的另外一個目的地,說不定也是花香鳥語。
相信美好的事情随時都會發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