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學曆

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學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3:58:23

正威國際集團是一家總部位于深圳,以新一代電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産業鍊為主導的全球化公司,連續6年進入世界500強榜單。2017年,該集團實現營收逾4900億元人民币,在《财富》世界500強榜單上,從2013年第387位一路飙升到2018年的第111位,展現了中國實體經濟力量。

經過20多年的成長和擴張,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王文銀,也從上世紀80年代的深圳上班族,變成各大富豪榜的常客。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上,王文銀名列第10位。

2018年11月20日,在中國經營報社舉辦的“2018(第十六屆)中國企業競争力年會”上,王文銀出現在“巅峰對話:激蕩四十年——變革中的成長”論壇上。在論壇發言結束後,他詳細複盤了自己從深圳打工仔到全球頂級富豪的成長之路、正威國際集團的逆勢擴張之路,分享了自己經營管理超大型企業集團的成功之道。筆者獨家采訪了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銀。

正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學曆(隻有專業化才能做到全球化)1

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銀

創業之路

問: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你在深圳打工,從最基層的倉儲管理員做起,一年之内連升七級做到總經理助理,是真的嗎?

王文銀:這是一段真實的經曆。現在,在我們公司,還有當年跟我一起打工的同事,他們是當年我的直接主管或間接主管,都可以證實(這段經曆)。

當時我在一家香港公司的材料控制部門做一名倉庫管理員。這家公司在全球的物料,無論是香港總部、歐洲、美洲等全球各地的營業部,還是在海上漂着的、在各港口集裝箱裝着的、在倉庫裡面的,都是通過編碼管理,而且編碼很多。當全球各地的客戶向這家公司訂貨的時候,香港總部會先打電話過來詢問存貨情況。以前,倉庫管理員都會說等一下,我查完告訴你。我去了以後,經過刻苦學習,那些編碼後來都不用一個個去查了,所有庫存情況我都知道,能随口背出纜線、插頭等數千件物料的編碼,當然不完全準确,但大概的數我肯定是知道的。這家香港公司的老闆覺得很神奇,内地還有這麼個小夥子,成千上萬種物料都記得,直接在電話裡就能告訴他,後來老闆就不斷提拔我。

問:賺到第一桶金以後,你創立了攜威實業,進入電源線行業,然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大舉逆勢擴張,迅速在行業内成名。當時,你還不到30歲,做出這些決策的時候是如何考慮的?

王文銀:1995年,我跟當時的老闆講,除了底薪,你還得給我提成,約定是1%的銷售提成,我一年做了20多億元業績,提成就有2000多萬元。那時候,賺到2000多萬元還是非常厲害的。當時的老闆評價我:大部分人營銷時是撞牆立刻回頭,而王文銀如果撞到了牆,肯定會在牆上打個洞,然後将洞擴展成一扇門。

賺到第一桶金以後我就開始創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中國經濟還不像現在這麼強大,可以說每個領域都有大量的機會,瞅準機會賺錢也是非常容易的。

那時候創業者有膽量很重要。很多人認為經濟危機時創業并不是好時機,而我認為這時創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一是空置廠房越來越多,房租隻是危機爆發前的一半;二是生産設備滞銷,購置成本相比以前低。我剛開始建廠的時候,不是把錢都拿去買設備,而是去租設備,因為買的話會很少,租的話可以租很多,至少可以擴大10倍。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是一個巨大的工廠,有了很多設備,我向設備商按揭付款,十年内付清。那時在國内,我們一開始就是最大的插頭工廠之一,這些插頭會用在電源線、電視機、電風扇等電器上,銷量非常好。

逆勢擴張

問:現在,人們說正威國際集團是“世界銅王”,實際上涉及銅、鎢等金屬采礦業,是2000年以後才開始做的。為什麼會涉足資源行業?

王文銀:1999年的時候,我們的電源線生産量已經很大了,做到了幾億元的規模,原材料的采購量也越來越大。當時,我們的用銅量很大,不過很便宜,每噸才一兩萬元。再加上從1999年我國逐漸向民營企業放開資源行業,我們就開始尋求銅的礦山資源,在江西買了銅礦,同時也在雲南、内蒙古、安徽這些有銅礦資源的地方謀劃。

在謀劃的過程中,遇到了2003年非典。那時候大家都說,非典來了,不要投資了。

我的觀念恰好跟别人相反,我認為如果非典把世界毀滅,要錢還有什麼用,不如拿去投資買礦!所以我把所有的錢拿到江西、拿到全國各地,在全球各地區買銅礦。那是一波低潮,銅才一萬多元一噸,等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前,就漲到八九萬元一噸了。我就在價格漲的過程中不斷抛出,所以經過2003~2008年,我們已經比較強大了,從幾個億、十幾億成為上百億元的企業了。2008年我們進入中國500強,當時已經是100多億元的規模。

問:也就是說,正威國際集團一直是逆勢擴張?

王文銀:對。2003~2008年間,我們一方面是資源整合,另一方面則謀劃在安徽銅陵建設世界上最大的銅加工廠。那時候我也就30來歲,安徽是我的老家,我回去說要做世界最大的銅制造産業園,他們都不相信這個毛頭小夥子多年前還在當地中學念書呢,現在回來說要投資幾十億元建設世界最大的銅廠。後來,我們還邀請銅陵的人到我們深圳的工廠去考察,他們甚至不相信那些廠是我的。等到搞清楚情況相信我之後,我們真的投入幾十億元建了那個銅廠,2007年投産以後一直是安徽第一大民營企業,去年産值已經有600多億元。現在,我們在全球各地已成功複制多個這樣的分公司。

問:你在開展新業務的時候,主要是考慮與之前的生意形成配套?

王文銀:主要是考慮整個産業鍊的打通。因為我一直堅信,隻有專業化才能做成全球化,從供應鍊到客戶鍊再到産業鍊,把三個鍊條全部打通最終才能形成價值鍊,才能實現生态鍊,最後達到無邊界鍊。

我們現在從采礦出發,把180元/噸的普通礦石,做成1.8萬元/噸的陽極闆,再做成180萬元/噸的單晶納米銅線。現在我們最先進的單晶納米銅線可以把銅線做到頭發絲的1/10那麼細,在技術上已經處于全球前列,這些産品已經用在半導體等很多高尖端制造領域。

問:很多企業上規模以後,很容易迷失方向。在中國民營企業中,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成長到千億規模以後,再向後就很難突破了。正威國際集團是如何突破自我的?

王文銀:學曆和經曆隻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企業也是這樣,規模和财力也隻能代表現在,而一個企業的學習能力、研發能力、創新能力才能代表未來。所以我經常講我們的五次基因突變,最開始是打工的基因,然後升級為貿易的基因,再升級為制造的基因,再升級為科技的基因,最後是互聯網的基因。

到今天為止,我們有幾千人的研發隊伍,可以說已經成為新材料領域全世界最頂尖的研發公司之一。在銅礦石到單晶納米銅線的轉變過程中,我們實現了上萬倍附加值的增長。在河沙到晶圓的過程中,我們也實現了超高附加值的增長。

在貿易有很高利潤的時候,我們做大貿易;在制造有利潤的時候,我們做大制造,在貿易和制造利潤下降的時候,我們走向研發走向創新,這就是我們的突破之道。

經營之道

問:你怎麼看過去40年和今後40年的改革開放?

王文銀:一切的财富都來源于黨的改革開放的英明決策,都來源于國家營造的良好的營商環境。我覺得改革開放是中國上下5000年曆史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現在我們講國家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大攻堅戰,四個全面,四個堅持,四個自信,四個意識,五位一體的發展。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态文明建設。

對企業家來說,一個企業也必須講五位一體發展。政治建設是要把黨委建好、工會建好、政治工作做好;經濟建設是要把現金流、利潤率、成長性做好;文化建設是一個企業的命根子,要提倡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學萬人長、交萬人友,還得育萬丈胸,感悟萬世智慧和情懷,這都是不同境界;社會建設就是要求企業和企業家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生态文明建設按照我的理解,既是你内心的生态,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态、人與社會之間的生态、人與國家之間的生态都建設好。一個企業隻有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吻合,才能真正發展好。

當然了,偉大的時代和偉大的企業都是熬出來的。我認為,越偉大越艱難,這是一定的。比如說現在經濟大勢不好,去年一年,我們的企業規模從3000多億增至4000多億,幾乎增長了一家新的世界500強。但今年,我們的增長就會少,今年是25年以來我們第一次個位數增長。對我們來說,國際大環境不好是挑戰也是機遇,這需要企業的掌舵人和團隊想辦法将挑戰變成機遇,真正變成偉大的企業。

問:當前,中國民營企業遭遇一定的困難,但國家也發出明确信号,你認為作為一個群體,民營企業亟須得到支持的排在前三位的事情是什麼?

王文銀:第一是營商環境,我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的提案提的就是改善營商環境。我說過,深圳這個地方插根筷子都可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深圳一座城市可以擁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且都是民企,和這座城市有直接關系。深圳市委、市政府對培養企業采取了非常偉大的策略——無為而治。這是最高的境界。政府不幹涉企業經營管理,但是為企業成長和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提供了最好的土壤、清新的空氣、明媚的陽光,讓企業擁有公平競争的環境。

第二是資金。當前不是企業單打獨鬥的時代,是合作共赢的時代,一木是木,兩木成林,三木成森;一人是人,兩人是從,三人是衆,衆志成城才能改變世界。我正在推動成立深商基金,找深圳最專業的人士來管理。我當廣東安徽商會會長這麼多年,商會的會員沒有一家倒閉的。小企業艱難的時候,有大企業給你背書,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是文化。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體,通過積累和引導創造集體人格。五年的企業靠機遇,十年的企業靠管理,百年的企業靠文化。人事即萬事,文化即一切。一個企業有一件事要做的時候,就是要把企業文化建設好。文化是正威發展的DNA,它滋養了正威人的人格和氣質。對外它是一面旗幟,對内它是一種向心力,是正威發展戰略的有力保障,也是正威企業精神的重要基石。

深度 九死一生才是真的企業家

在中國民營企業陣營中,有不少低調的巨人。比如山東魏橋集團以及正威國際集團,都是典型的例子。這些企業在規模上已經是世界級,但由于還沒有上市,很少在公衆視野中出現,但并不代表它們不值得尊敬、不偉大。

通過這次采訪,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王文銀向筆者勾勒了過去20多年一家超大型民營企業快速擴張的曆程,以及隐藏在數字、規模背後的成長邏輯。采訪最後,王文銀還邀請筆者有機會去正威國際集團走一走看一看,他還可以提供進一步的正威國際集團成長史。因為“成功和失敗永遠都是相伴相生的,人們總是更願意分享成功的故事,隐藏失敗的經曆。其實,我們也經曆了很多很多的失敗,隻不過每一次失敗的危機,都被我們化危為機,化險為夷了”。王文銀說。

王文銀非常認同“九死一生的才是真正的企業家”。

王文銀酷愛學習,包裡随身便帶着書。他一直保持每年讀數百本書的習慣,且在書上做滿筆記進行溫習。他對老子《道德經》的信手拈來和融會貫通,以及對企業文化的重視,都讓筆者印象深刻。王文銀認為,《道德經》裡的“衆妙之門”是人世界、宇宙間所有奧秘的總閥門。“很多老闆不愛去鑽研這些東西,整天因為那些具體事務搞得分不開身,把自己的身心搞得很累,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作為一個企業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一定要跳出畫外來看畫,才能找到企業經營的衆妙之門。”

筆者也觀察到,為什麼近年來一大批企業家熱衷于陽明心學?無論如何,到了一定階段跳到畫外去看畫的道理一定是對的,這也是很多人從企業主走向企業家的必經之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王文銀以他的“非常智慧”,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典範。

企業不僅要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力量,也要為社會發展履行責任。正威國際集團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就不斷回饋社會,從扶弱濟困、支持新農村建設、助學助教,到大規模開展精準扶貧等行動,集合鄉村振興、産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等多元化扶貧方式,深刻诠釋了新時代的企業責任。

老闆秘籍

1.如何做大事業版圖?

創業之初,我選擇做電源線插頭業務,因為這是我打工時候熟悉的行業。後來,經過四年的積累,我們已經小有規模。剛剛創業的時候隻有一棟廠房(2000平方米),到1999年我們已經有五六棟、幾萬平方米的廠房。另外,最初我們是将所有的原料買回來做來料加工,從1999年開始電源線所需的電線、插頭、塑料三種主要的零部件,已經全部是自己做了。

在材料行業尤其是金屬新材料領域,我們成為世界領先。今天,我們經常坐高鐵,在空中牽引高鐵的那條線就是我們的産品。在德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晚上會看到沿着高鐵導線有一條火弧,中國的就沒有,這就是我們的獨到之處。再比如說碳纖維,原材料就是煉石油出來的渣子,我們用來做碳纖維,可以做到頭發絲的1/100那麼細,但強度可以達到鋼的10倍,這就是研發和創新的力量。

2.将互聯網基因嫁接到實業

我們沒有進入互聯網行業,但是互聯網基因對我們同樣重要。

互聯網實際上是一種工具,就像我們用中文講話中文就是工具,用英文講話英文就是工具一樣。今天大家講的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4.0等,在我看來都是工具,我們就是要把這些工具用起來,嫁接到産業裡,嫁接到實業裡,讓産業和實業飛起來。我們為什麼能夠在每一次危機來臨的時候逆勢增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我們能夠運用這些工具。這是最難的,也是最重要的。

簡曆

王文銀,安徽安慶人,正威國際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其創辦的正威國際集團曆經20多年的發展,2018年位列《财富》世界500強第111位, 中國企業500強第27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前列。王文銀個人及家族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上以1100億元人民币财富排在第10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