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總要将自家的店号起個吉利的名字,例如什麼“廣源記”啦,“茂源記”啦,“康泰記”啦,等等,名目繁多。單說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錯,擴大了門面,增添了貨物,招牌也想換個新的。可别小看這招牌,它對生意的好壞還挺有影響呐。
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闆做的。湊巧,有人給找來了一塊曾經用來祭神的木闆,木闆上寫滿了祭祝的文字。開始,人們并不在意,商店老闆叫人把木闆上的毛筆字洗去,好寫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夭,木闆上的毛筆字不僅沒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闆刨了一層,筆迹依稀可見;木闆刨了兩層,筆迹還能看見。人們驚訝了:這是誰寫的字,這樣深刻有力,一位懂得書法的老先生來了一看,立即驚歎得叫起來。
看着他一個勁地拍案叫絕的樣子,在場的人都很奇怪,紛紛圍攏來看。老先生說:“這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筆迹啊。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
王羲之的書法怎麼這樣深刻有力。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面說明這一點。
據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麼也找不到。
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呢?經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别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現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
後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現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裡。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後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将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對朋友應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
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後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後,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
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将來能成為書法家。”并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