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劉家老屋的故事

劉家老屋的故事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2 18:28:36

  劉家坪,一個以姓氏命名的鄉村,其地名的來曆,相傳與劉氏族人早期遷徙到此地的居住有關。據永定區《橋頭劉氏族譜》載:“始遷祖武忠公,又名海公,系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高橋廟紫溪裡大栗樹土地人氏。元末至正初,桑植、茅岡諸土司動辄殺戮,搖動邊疆。公奉簡命佐大将軍周德興征之······九溪皆平,興推公功,升武顯将軍,留鎮嶽州慈利之西廓安福所。······公生三子:德、貴、壽。長子福,号天佑,襲武顯将軍,洪武元年讓于二弟貴公,遂從酉水所擇居中溶龍堰峪。”這裡所指的龍堰峪,即紅二方面軍司令部遺址地,也是劉家坪村的一個村民組的寨子所在地。從這段記載還可看出,劉家坪的劉氏一族,遷居其地至少有了600多年的曆史。而劉家坪有人居住的曆史,肯定比這記載要早得多。

  劉家老屋的故事(故事劉家坪的來曆)(1)

  劉家坪風景

  從遠古的曆史來看,幾億年前的劉家坪一帶是一片海洋。那時候,最早入住這一方的生物統領是芙蓉恐龍,其龍體的遺址,即在距劉家坪約20公裡的芙蓉橋鄉内。到了數百萬年前,動物慢慢進化到了人類。約二十萬年前,張家界的慈利和桑植一帶也有了人類居住。距劉家坪僅十餘公裡的朱家台,就出土了許多新石器時代的文物。這說明,劉家坪一帶也完全可能會是早期人類的生存場所。再往後,在傳說中的燧人氏、祝融氏、庸成氏、伏羲氏乃至炎帝、黃帝、驩兜、蚩尤和堯、舜、禹活動時期,這片土地上也應有土著人居住。總之,曾經活躍過漫長時間的古庸國,在上古時期的統轄範圍遍及武陵地區,當然也會少不了有劉家坪這塊土地。

  曆史進入到夏朝之後的商周時期,人類有了文字記載,中華各地發生的重大史事基本都被記入了史冊中。從商周至春秋戰國,武陵地區仍主要是庸、巴、濮、楚等國的管轄地域。而桑植劉家坪一帶,這時也早有了土酋統治。

  據明永樂年間史家所編《安福所志》載:“安福一隅,古酉水地也,夏氏昌圭、昌章世守之治。······考夏氏之系,說者謂三苗之裔,居于楚邊陲,世号蠻。”可見,漢朝之前的相當漫長的時段内,桑植一帶都是土著的武陵蠻人在自治。秦統一國家後,對邊塞之地的少數民族實行羁縻政策,其地域仍由土司自治。東漢時,桑植的武陵蠻(又稱溇中精夫)相單成造反,朝廷派名将馬援來讨伐,不料落得“馬革裹屍”下場,這在曆史上都很聞名。

  劉家老屋的故事(故事劉家坪的來曆)(2)

  劉家坪長征紀念碑

  漢以後至唐宋時期,桑植的土司與朝廷相處比較融洽。南宋之前,桑植早已設官方駐軍機構,即酉水守禦千戶所,由夏姓千戶夏昌圭、夏昌璋執政(其根據見《安福所志》)。這個千戶所的地址,據相關學者分析,最初設在劉家坪鄉的李家崗,因李家崗的位置較高,處于酉水轉彎處的一個山崗,其上遠眺關溪澗,其下遠眺珠玑塔,中扼酉水河灘,後山有一小路,與龍堰峪、洪家關直通,是個理想的軍事要塞。元末至正初年,江西吉安大栗樹土地人劉氏武忠公,又名海公,被授湖北沔陽指揮使,奉命佐大将軍周德興征讨九溪,因功升武顯将軍,并主持改建酉水守禦千戶所至安福(今桑植縣城)。其子劉福,号天佑,襲武顯将軍,洪武元年,劉福讓位于二弟劉貴,自己從位于安福的酉水所擇居中溶龍堰峪,也就是安居在最初的酉水守禦所李家崗附近。劉貴居安福所,因公升振威将軍。居龍堰峪的武顯将軍劉福,死後葬在劉家坪的堡上組,當地人說其墳墓已被人偷掘。

  明洪武25年,酉水千戶所改為安福千戶所,千戶為李樵。與此同時,仍舊扶夏氏後裔土官世守其地,并保舉(今桑植内半縣)柿溪州宣撫使司向仕金管36峒,授武德将軍。從地域分布來看,劉家坪坐落在桑植外半縣的酉水河畔,下距安福千戶所僅10餘公裡,所以這個地方最初都處在土酋首領夏氏千戶的管轄之内。

  此外,劉家坪還有谷、鐘、熊、李等白族姓氏的人聚居,其遷入的時間約在宋末元初時。據相關考證,元朝時,元将兀良合台攻占雲南後,曾征召了一支以白族人為主的“寸白軍”,這些“寸白軍”來自雲南的大理民家,後來,這支軍隊在征戰南方時被解散,其中部分人“溯長江、渡洞庭、漫津澧、布慈陽”,流落到桑植芙蓉橋、馬合口、麥地坪、劉家坪一帶,這些人就成了在桑植的白族人的祖先。至今,劉家坪境内,還有谷家坪、熊家溶等以姓氏命名的白族村寨地名可以佐證。

  曆史進入明朝初期,朝廷在各地始設衛所制度。大庸一帶,先後設有永定衛和九溪衛。其中九溪衛管轄左、右、前、後、中、澧州、安福、添平、麻寮九所和桑植土司。當時所下又設隘。如麻寮所共轄十隘,其中有個青山隘,分别管轄今洪家關、珠玑塔、空殼樹、五裡橋、南岔等地。劉家坪那時又稱珠玑塔,所以,它的行政在此時期應是屬麻寮所管轄,也即隸屬九溪衛。

  劉家老屋的故事(故事劉家坪的來曆)(3)

  清朝雍正時期,全國施行改土歸流,所有土司和衛所制被徹底廢除而設立縣治。劉家坪等地這時為慈利縣管轄。因桑植縣的人口偏少,朝廷調整區劃,乾隆元年(1736)及三年,原上下峒兩長官司(今廖家村、兩河口、上洞街、打鼓泉)、茅崗司之一部(今利福塔、赤溪、小溪等地)以及木匣口、馬合口、兩溪口為界以西之慈利十四、十五都地(今洪家關、瑞塔鋪、劉家坪、芙蓉橋等地)均被劃入了桑植。從此,劉家坪等地就完全歸屬為桑植縣的行政區域了。

  清末之後進入民國,桑植縣劃分了許多鄉,彼時劉家坪為四望鄉的一個保甲之地。1949年,全國解放後,劉家坪的稱呼,仍隻是珠玑塔公社的一個村。1980年代初,從公社變鄉,劉家坪村的隸屬又有過變更。直到1984 年,桑植7個白族鄉成立,劉家坪這時才以白族鄉級政權被正式命名。而這一次的升格命名,也肯定考慮了政治因素,因為紅軍司令部駐紮過劉家坪,紅二方面從這裡出發長征,取名為劉家坪鄉,其政治意義顯然比其它緣由都重要。所以,劉家坪的名字此後被叫響了,劉家坪鄉的發展也越來越紅火,這也是劉家坪人值得慶幸的事。劉家坪的地名如此來曆不凡,後輩人對劉家坪這個稱呼,自然也當倍加看重和珍惜。(原載《劉家坪記憶》一書》作者李康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