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5:53:26

蒙古包獨有的建築特色反映着遊牧民族的風俗習慣和精神内涵,其建築文化在今天依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蒙古包是草原的文化遺産,是富有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從它的結構,特點,曆史由來,建築設計都可以看出其優秀的文化特色。

一、蒙古包建築文化的由來

1、蒙古建築和蒙古文化

有許多人對蒙古包建築的概念十分模糊,所以經常以偏概全,不能客觀的認識蒙古包建築文化特征。要全面的認識就要了解什麼是蒙古建築。

文化元素上來看,蒙古文化具有很頑強的生命力,曆經數年,它不斷包容和接納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在廣義上隻要其中擁有蒙古文化的建築,就是蒙古建築。狹義上,就是以蒙古包式穹廬為特征的建築。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1

蒙古包

一個建築的文化往往能反映出民族的生活,生産方式以及經濟實力和地位。對于蒙古包的建築文化,蒙古族建立過世界最大的蒙古帝國,遊牧文化也發展到了大成境界。可以說它的審美特點,風格和理念都是北方建築文化的縮影

"門對應咽喉,竈火對應心髒,天窗對應頭"這是人們對蒙古包習俗的诠釋。

由于遊牧民族經常到很遠得地方進行集體活動,加上草原的畜牧業形式讓蒙古包不斷搬遷,遼闊的草原,距離也十分的遠。

這時一眼望去的蒙古包就成為了蒙古族人最大的精神寄托

不僅是這樣,蒙古包甚至成為了蒙古族人生命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如此,蒙古族人之間存在着斬不斷的聯系。

蒙古包傳遞着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構造這良好的社會關系。在蒙古包的内部有着不同的空間方位,空間文化也是文化内涵的一種形式,蒙古人将天分為兩邊,祭天在西邊,男人占據西邊的位置,所以"西陽,東陰"。

蒙古包内部不同的方位有着不同的含義,例如:男人—女人,過去—現在。這樣神奇的關系網讓人們都禀信着合理的行為規範,從而共同構建和諧的生活環境

2、蒙古包建築文化的形成

蒙古包的形成首先要從蒙古族說起。蒙古族是北方具有悠久曆史的遊牧民族,"随水草而居"在茫茫草原上不斷的奔馳是遊牧民族的生活狀态。

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草原上溫差很大,尤其在肅北地區,冬天零下幾十度的溫度給遊牧民族的活動帶來極大的不便。再加上當時不斷的遷移成為遊牧民族主要的生活和生産方式。所以為了适應生産、生活的需要,解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帶來的不便,形成了蒙古包。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2

最初的蒙古包是"穹廬"式的,直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族各部落後,原有的蒙古包建築文化與中原特色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蒙古包。

二、蒙古包的文化特征

1、蒙古包的特點

要想充分了解蒙古包的建築文化,就要先知道它的文化特征是什麼。首先就是它綠色的設計理念。

《黑鞑事略》《蒙古秘史》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在建造蒙古包的時候,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都是皮條,柳條等,即便需要使用到大的構件,也隻用柳木,榆木,這些相對而言對草原污染不大的材料。

從頂窗,架杆,圍牆的建造過程來看,它的程序隻有整形,剝皮等簡單的加工。既不會産生大量的資源浪費也不會消耗過多的勞動力。比起現代建築,可以被稱作是"環保的标杆"了。

而蒙古包的建設這麼重視生态資源,崇尚環保,其中草原資源匮乏,水資源短缺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它向人們傳遞的綠色設計的特點是值得借鑒的。

遊牧民族指的是以遊牧為主要生産生活方式的民族,他們進行集體的放牧活動,居住地點不固定。這也引出了蒙古包的另一個特點——便于搬遷。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3

蒙古包結構

蒙古包的材料輕巧,不像是鋼筋水泥一樣沉重。它的搭建以上中下的形式,拆遷的時候隻需要解開綁繩,頂氈,圍氈,按着順序,進行分解就可以了。再搭建的時候隻需要用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工。

草原的自然環境決定了蒙古包的結構,而文化教育也必須适應這種"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蒙古包還具有保暖,性比價高,通風順暢,采光條件好的特點,它的面積雖然小,但為了适應惡劣的天氣環境,通常都會采用四層進行保溫,纖帆布,防雨帆布,羊毛氈,因為當地建築材料嚴重缺乏,所以利用的大部分都是羊毛氈,用來覆蓋蒙古包。裡子布,完全可以實現抵禦風寒的作用。

2、蒙古包的内涵

對于蒙古包的研究一直都沒有間斷過。知道了建築的外在特點也要了解其内涵。

蒙古族重視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蒙古包的圓形特征一直富有着"神秘"色彩,圓形的特點不僅與當時的地理和氣候有很大的關系,還因為蒙古族對天地和日月的認識有關。

現在看到的蒙古包大都是白色的,在傳統蒙古包的文化裡,白色象征着純潔與希望。在色彩文化的内涵中,還有着其它顔色的存在。比如黃色象征着理想,紅色是幸福的顔色,藍色代表的是安甯,也是蒙古人對家園的祝福。

色彩文化同時也是蒙古包建築研究的重點之一。蒙古包具有綠色設計的特點,當然也有生态文化的内涵,建造蒙古包,不用一磚一瓦,不使用不可再利用的資源,堅決不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這些與蒙古人崇拜自然的傳統習慣是分不開的。

3、蒙古包的構造

天窗,頂杆,圍壁是蒙古包構成的三大要素。天窗也被稱作是陶腦,蒙古包的采光條件好,是源于圓形天窗。便于搬遷的優勢與駱駝的運輸是密切相關的。而蒙古人是非常重視天窗,他們認為天窗是與長生天溝通的地方。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4

蒙古包天窗

因此它也分瑪瑙分聯結式和插橡式兩種,目的是讓駱駝運輸方便。烏尼是連接頂部天窗與哈那牆體的木質椽條。哈那就是确定蒙古包牆體的骨架的。接下來就是門檻,苫氈,這一部分的建造比較繁瑣,其中的外罩不僅作為蒙古包的裝飾品還是等級的象征。

外壓繩起到了穩定蒙古包和維持形狀的作用。最後就是哈雅布琪,在組裝的時候,用鋼材代替了木材。反映出了蒙古族節約資源,崇尚自然的文化特征。蒙古包的文化特征存在于它的特點和結構當中。

三、 分析蒙古包建築文化的現世意義

1、蒙古包建築文化設計的價值

建築是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蒙古包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蒼茫遼闊的草原上,錯落不齊的白色蒙古包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是很強烈的。蒙古族熱愛自然,崇尚神明,甚至蒙古族人民認為天窗就是與長生天溝通的紐帶。所以帶來的建築文化和蒙古包完美的融合,草原上基本的白色蒙古包将協調與統一發揮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這是基于蒙古包的外形考慮的,在前面提到,蒙古包建築文化的内涵之一就是色彩,藍色,紅色,黃色等顔色象征着不同的寓意。白色的苫氈覆蓋在蒙古包的外面,天是藍的,草是綠的,加上羊群,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自然協調統一。這樣的生活方式和建築模式我們需要學習。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5

蒙古包框架

建築的均衡,無論是從蒙古包的外觀還是内部看,都是勻稱的。外形上圓的使用,内部構造中氈子,毯子和線條紋飾,剪貼的裝飾仔細觀察都是相互協調,分布合理的,或許也跟他們的空間文化有關系。

蒙古包的建設以柳條,榆木為主要材料,柳條柔韌性很強,用它固定,再加上羊毛之類的材料,用帶子和繩子牢固,防止圍氈散落。

結構上的三角式穩定結構,哈那,烏乃,天窗用來抵禦風雨,增強蒙古包的牢固性再合适不過了。

綜上所述,這樣的建築結構,展現出了蒙古族人環保的觀念,輕巧科學的建造方法。同時也體現了蒙古包建築文化的實用非常強的特征。

蒙古包的圖案很具有條理性。十分注重線條之間的重複和點的運動。圖案與天窗形成的曲直結合,交叉組合的方式令人驚歎。反複交錯的将線組合在一起的方式可以運用到今天建築的外形上,增加其韻律感

蒙古包的建築文化特征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是多元化的呈現,它所形成的建築觀念需要後世的繼承和發展。

2、蒙古包的發展趨勢

現代建築文化應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成傑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并沒有隻專注于本族的文化特色,而是在長期發展的過程,吸納了許多其它地方的文化,最終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觀念的轉變,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力也日益凸顯。更需要我們借鑒與學習其它地方建築的優點。

淺述蒙古族建築的風格與特色(随水草而居從蒙古包建築的發展)6

現代蒙古包

所以蒙古包的發展趨勢是與現代建築文化相結合,在堅持本身具有的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基礎上,繼續多元發展,可持續性發展。同時,蒙古包的建築文化将會為建築事業和經濟發展帶來進步。

四、總結

傳統蒙古包最重要的就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自然,在今天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時期,我們應該建立新的生态價值觀,順應自然,結合自身的文華特征去建造建築。讓傳統的蒙古包建築文化融入到新時代當中

參考文獻

1、《建築與個性》

2、《淺談蒙古包的建築藝術》

3、《蒙古民族氈廬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