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況:“豐城社火”始于唐代。以古時禮制春、秋社日為祭禮日,“立春後五戌為春社,立秋後五戊為秋社”。不同于“鵝湖山下稻梁肥”一詩的寫照,社火日多在八九十月間。此間農事清閑,村村輪換過社火,喝社火酒,并舉辦各種大型傳統燈彩、戲劇等群衆文化活動,處處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2、地理位置:以隍城、湖塘、梅林鄉鎮以中心,波及贛江以西丘陵地帶和河東平原地區(河東稱“廟會”)近30鎮。
3、曆史沿革:始于唐代,盛于元末明初,經清代沿襲至今。
4、主要價值:是豐城市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面廣參與人多,社會影響極大,一是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宏揚傳統民俗文化,二可促進民間交流,三能凝聚人氣,增進民衆團結,對構建和諧社會、幸福美麗中國有積極意義。
曆史淵源
唐開元年間,天下饑荒,餓俘遍野,百姓苦不堪言。河西村村堡堡瘟疫橫行,死人無數。為消災滅禍,姜子牙封天符菩薩呂嶽為瘟部正神下凡拯救衆生,緻使疫情不再蔓延。河西隍城一帶為瘟疫中心,百姓為感謝神靈恩德,紛紛捐資建起天符庵(天符廟),祈求人畜平安,并定于每年農曆十月甘八日為廟會日,供民衆祭祀朝拜。活動愈演愈烈,波及河西各個鄉村,祭祀朝拜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形式越來越熱烈,因而漸漸衍變為現在的社火。因自農曆八月一直至十月,民間香火異常鼎,人們約定俗成“社火”為一個傳統民俗節日。
相關民俗活動
祭祀朝拜活動,擡故事、舞龍燈、舞獅子、挑花燈、唱社戲等傳統文化活動,還有吃社果、喝社火酒等民俗。
全市近30個鄉鎮均不同程度存在,隻是不多數鄉村傳統形式有所簡化,隻有隍城、泉港、梅林、湖塘等少數村子勢态仍不減舊社,并賦予新的内容,如跳現代舞、詩歌等活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