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的五千年文化,基本上都是發源于祭祀活動,最隆重的節日就是春節其實也是源于祭祀活動,豐富多彩的“年俗”後來演變稱了節日活動,也成就了每一個中國人心目中難以磨滅團圓和美好的記憶。
農曆正月十三民間習俗也很多,有上燈、吃湯圓、祭祀關公等習俗。一起來學習吧。
1、燈頭生日
農曆正月十三有一項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也就是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竈下點燈,稱為“點竈燈”,現在老百姓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不再用傳統的煤油燈或者馬燈,所以這種燈也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
2、滾龍燈
民間習俗元宵節前的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十四日為起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圓燈。試燈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把燈籠懸挂起來,燈光璀璨,如繁星點點,非常喜慶熱鬧,而且家家焚香放炮,鞭炮齊鳴。不過,說實話,兒時的很多活動和民俗都在随着快節奏的生活慢慢丢失了。
3、紮彩燈
因為元宵節的鬧花燈,是從紮彩燈開始。所以正月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的彩燈要開始挂起來啦。
4、祭祀關公
關公被稱為武财神,所以關公被稱為人們的保護神、行業神和财神,受到人們奉拜。祭拜方式叫做“添碟子”,具體方式大家可以網上查詢。
5、祭祀龍王
民間傳說農曆正月十三是海龍王的生日,所以海邊的漁民肯定要在龍王生日當天對着大海祭拜啦,期盼新的一年在打魚謀生的日子裡,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6、放海燈
這個習俗在福建經常看到,也是漁民為了祈禱來年平平安安,向海神娘娘祭拜。方式就是擺設祭品,點燃煙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寫滿祝福的船燈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風順幸福平安。
7、吃湯圓
“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是揚州人的又一舊習俗。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其實孩子們的心早已飛向大街,三扒兩咽,把碗一推,就一溜煙地三五成群地急着跑到街上去看花燈了。
8、豆腐節
源于漢朝的一款食品,幾千年來一直備受老百姓的喜愛,豆腐的腐與富諧音,所以傳說豆腐寓意兜福,既能添丁,又能保豐收。據說豆腐節就是用豆腐進行大戰,誰被豆腐砸中,來年就能萬事大吉,吉祥如意,生活富足。
據說,在正月十三這天不可以看望老人,要不然老人容易得病,而且也不能探望病人,如果探望病人,病人很難治好。當然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還是要科學對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