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即彌勒菩薩,也稱彌勒尊佛,藏語謂“強巴”。
問題來了,
彌勒到底是菩薩還是佛呢?
據佛籍記載,彌勒生于南天竺婆羅門家,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随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并以菩薩身為天人說法,住于兜率天。
大日經疏卷一中說,慈氏菩薩系以佛四無量中之慈為首,此慈從如來種姓中生,能令一切世間不斷佛種,故稱為慈氏。
釋迦牟尼曾預言授記,當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到四千歲時(約人間五十七億六千萬年),将下生此世,于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與會人員全部能聞法解脫,稱為龍華三會。(這下知道為什麼全國有那麼多龍華寺了吧!)
因為他是接替釋迦佛的下一任佛陀,稱作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菩薩、補處薩埵;因為到那是彌勒已經成佛,故也稱彌勒佛、彌勒如來。(所以雖然名義上稱之為“彌勒佛”,實際上其仍為菩薩)。
以上,是最初的彌勒。
而大衆眼中的卻是這樣。。。。。。
若要追究這個形象的源頭,還得追溯到五代後梁時期。
在當時的福建省福州市的海邊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僧人,名叫契此。
契此的形象是大腹便便,經常身背布袋,手拿錫杖和佛珠。個性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路人問其法名,他總是回答“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挂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因而被喚作布袋和尚。
一日,布袋和尚在路上偶遇兩名男子,其中一人對布袋和尚說:大師在上,人們都說你慈悲為懷,扶貧救世,你看我都沒有衣服穿,請你把你的衣服送給我吧!
布袋和尚見這名男子上半身赤裸,憐憫之心頓生,就将衣服脫下來送給了他。另一名男子見狀,覺得布袋和尚很好說話,就以褲子開裆為由求布袋和尚将褲子借給自己。各大市場平台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了解專業佛教知識。
就在布袋和尚準備脫下褲子時,一村姑從旁路過,布袋和尚頓時慌亂失錯,但很快又捧腹大笑,合不攏嘴。
時間來到後梁末年,契此坐化于明州嶽林寺前,圓寂前曾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于是後人才知他是西天彌勒轉世,為他建塔供奉。
其一:為什麼拜菩薩的遠比拜佛的多?
其實佛、菩薩都是來渡化凡塵衆生的,隻是因為佛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已經跳出六道輪回。
而菩薩沒有覺行圓滿,還要繼續渡化世人,需得常駐輪回。
兩相比較,菩薩更接地氣。
其二:彌勒佛既然是未來佛,為什麼拜?
答案其實很簡單。
芸芸衆生,誰不期待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呢?
其三:想拜彌勒法像,隻能去雪窦寺嗎?
答案自然不是。
除了雪窦寺,您還可以選擇……
最後,我還想弱弱地問一句,這尊卧彌勒佛是哪處的?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