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

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3 11:40:40

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觀點提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與中華文明有高度契合性中華文明力量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情感基礎、堅定公正準則、滋養和諧世界觀,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中華文明力量)1

人類命運共同體文明新形态

觀點提示

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與中華文明有高度契合性。中華文明力量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夯實情感基礎、堅定公正準則、滋養和諧世界觀。

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命題與中華文明有高度契合性。中華文明智慧神韻、價值導向、處世之道不斷厚植着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根基。

移情體驗夯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情感基礎

移情體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認知機制。它屬于一種推己及人的心理精神感受,即由替代性情感反應引發的心理或認識活動。民粹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使情感認同成為稀缺資源,增加了不同文明、不同種族的隔閡和敵意。移情體驗具有豐富比附性方法論意義,能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道德情感基礎。

中華文明中的“仁愛”意識,以血緣親情之愛為起點,通過移情體驗,愛親和愛己之心外化演繹為愛人之心,感同身受地尊重他人需要和利益。始于親又不止于親的博愛,構畫了浸潤仁愛愉悅的世界大同藍圖:“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人人情如一體,謀求人類整體幸福。

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休戚相關。真正人類整體幸福源于互愛互敬,共享情感精神舒潤和繁榮穩定。但冷戰思維和排他性利益追求易導緻人己關系和群我關系離散,難以進行充分的情感聯通。移情式普遍之愛以心靈情感溝通超越機械式利益契約,有助于摒棄傲慢和偏見。中國歡迎各國搭乘發展“順風車”,樂見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各國共享百花園,做到富而好禮、強而好義。正如所說,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

中庸之道堅定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公正準則

中華文明中庸之道既是倫理道德觀,也是實踐辯證法,具有跨越時空的恒常價值魅力。“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當然,精微之極緻也。”中庸之道遵守适中原則,立身處世不偏不倚。在無法避免經濟利益和權力地位紛争的情況下,要确保争而有序,須遵循中庸之道。“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以起也。”中庸之道在中國傳統社會即恪守禮義,在當今社會就是追求公正。

公正屬于最古老的人類共同價值,也是中庸之道的靈魂。自17世紀形成“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後,西方中心主義一直主宰近現代國際關系,嚴重背離中庸之道,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盛行,走向極端和偏私,産生了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用公正平和的中庸智慧厘析當前價值分化,才能找到恰到好處的利益交彙點。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自應對諸多全球性挑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勢所趨。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泯滅利欲和消除個體價值需求,而是彙聚各國共同價值追求的最大公約數,緻力于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表示,“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隻有在國際關系中踐行中庸之道,高瞻遠矚把握世界共同發展規律,才能逐步消除共建共進共治共享的掣肘,以公平正義促進民族價值與人類價值、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互融合自洽。

和而不同滋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諧世界觀

中華文明崇尚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指有差别的統一和平衡。和是化生萬物的基礎,“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和還是合作發展的基礎,“天下之事,行之以和則行,不和則不行,故和為天下行事之達道”。和而不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和諧世界觀引領。羅素認為:“吾人文化之特長為科學方法,中國人之特長,為人生究竟之正當概念。中國所發明人生之道,實行之者數年,苟為全世界采納,則全世界當較今日為樂。”

人類命運共同體追求世界多樣性和諧共生。和諧是自然界和社會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和終極意義。全球存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及多種宗教。各種文明之間隻有姹紫嫣紅之别,沒有高低優劣之分。說:“各種文明本沒有沖突,隻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文明差異不是世界沖突根源,而是人類進步動力。在文明發展史上,中國融通儒道釋,希臘學習埃及,羅馬借鑒希臘,阿拉伯參照羅馬帝國,中世紀歐洲模仿阿拉伯,文明因多樣而交互鑒流,因交流互鑒而熠熠生輝。“文明沖突論”錯将“和與同”畫等号,完全割裂“和與異”,思維取向要麼絕對同一,要麼徹底的非此即彼,必然催生零和博弈。世界各國應“和而不同”,秉承厚德載物合群之道,互學互鑒,取長補短,共同創立和完善理性對話和民主協商機制,互商互諒互信,求同存異,才能消弭戰亂和沖突,走出“國強必霸”曆史邏輯和“修昔底德陷阱”,達緻世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新境界。

(作者系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馬克思交往視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研究”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7日第5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