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王》是英籍華裔女作家虹影的一部長篇小說,虹影因創作了“筱月桂”這一傳奇女性角色,一直以來被視作為“女權主義”作家。她曾自評這部小說為:
“女人總是作為一種弱勢群體存在,似乎所有作家寫女人,寫上海女人,都寫得身世飄搖,随波逐流,她想表現女人不一樣的一面,表現女人的強勢,上海王,實際上是上海女王,就是這樣一個女人。”
故事大意即,
黃浦江對面川沙縣的一個農村女孩小月桂,自幼父母雙亡,被舅舅一家撫養大,由于小時候要幹重體力活兒,所以沒有裹腳。長到15歲時,被舅舅賣到上海小西門開“一品樓書寓”的老闆新黛玉做丫頭。後來被第一代“上海王”中興上海洪門山主常少雄看上,盡管隻共同經曆了短暫的時光,但這個男人成為了他一生摯愛。受形勢所迫,她無可奈何周旋于後兩代“上海王”黃佩玉和餘其揚之間,在波雲詭谲血雨腥風的十裡洋場,從一個妓子,搖身一變“申曲名伶”筱月桂,曆經多次打擊後的韬光養晦,最後終于坐上動動手指便能呼風喚雨的“上海女王”之位,後期還卷入情人和自己女兒的愛恨糾葛之中,一生跌宕起伏,華麗傳奇。
當然,小月桂的傳奇故事是否“女權”也是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她雖靠身體上位,但腦筋活絡,意志堅硬,強勢動人。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評價“在那個時代這種出身的女人想改變命運通過男人可以理解,但格局自然也上不去。”認為這部作品中女性獲得成就的重要因素還是借男性之勢,無異當下滿屏飛的女性意淫體“瑪麗蘇”網文。
女權還是瑪麗蘇往往僅在一線之隔,而不可否認的是,虹影在這部文章中以女性視角的叙事平淡、細膩不失詩意,完全站在女性心理層面去觀望時局,時而置身其中,時而抽離,在命運的驚濤駭浪中翻滾不忘自審。
看回上周五剛剛上映的這部最新《上海王》電影版,選角是令人滿意的,原著中對小月桂的外形特征描寫,人小、腳大、嘴大、胸高,電影版中無論是由李夢飾演的少女小月桂,還是餘男飾演的成年筱月桂,都完美還原了原著中的這個外形設定。胡軍、秦昊和鳳小嶽分飾一代、二代和三代“上海王”,氣質也是吻合的。然而這一衆演員聚合在一起,并沒有碰撞出應有的化學反應。胡軍和少女小月桂李夢可能是由于年齡差距過大,在情欲戲的表現上略顯違和,看上去會産生不适感。秦昊全程面癱,黃佩玉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和内心的糾結在本片中都被潦草的帶過。鳳小嶽飾演的餘其揚在上部中作用還沒有很大,在下個月上映的《上海王2》中他的戲份會被提上主角位置,單看上半部,鳳小嶽天生的貴族臉,并不太符合餘其揚前期的草根身份,後期霸氣上位後,不知道會有哪些改變。
而同一角色,劇版《上海王》中鐘漢良飾演的餘其揚則驚豔無比,把一個十足的悲劇性人物演的更加鮮活,讓人想恨恨不起來。三代上海王中,隻有他的成長步調與小月桂相仿,甚至可以說他的上位過程同小月桂都是相似的,都是借前兩代上海王之肩走向王者之巅,而最終餘其揚心态失衡,小月桂始終穩健力沉,如果說小月桂與前兩代上海王的關系還是不對等的,那麼到與餘其揚的交鋒中則完全是平起平坐,餘在發展中偏離正軌,也證明了他存在足以擊潰他的弱勢心态,相比于小月桂來說,遜色的不止一籌兩籌。
電影版《上海王》上部對餘其揚這個重要角色的着墨太少,對不熟知這個故事的人來說,也許會對這個角色在下半部中一躍成為主角感到困惑。其餘角色的展現也都非常扁平,每個事件的發生和結束一如繁雜且衆多的角色在銀幕中随意的出出入入一樣,留不下絲毫的印象,餘男扮演的筱月桂,雖是一臉剛毅,就像要随時就義一樣,卻看不出一點縱橫捭阖的氣度。
有種不詳預感,下半部并不會有所改觀。但也不妨期待一下。畢竟這種一部電影一個月内分兩次上映的情形,還是有點罕見的... ...
小菱評分:★★★ 一般推薦
觀影年齡建議:15周歲以上
适宜觀影氛圍和人群:《上海王》電視劇和小說粉絲、上海灘故事愛好者
陪同父母觀看适宜程度:★★★ 少量情欲鏡頭,攜父母觀看需做好一定心理準備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