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後吃什麼蔬菜比較好?立秋後,氣候常伴“幹”“燥”“熱”等特征,上火的人越來越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立秋過後吃什麼蔬菜比較好?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立秋後,氣候常伴“幹”“燥”“熱”等特征,上火的人越來越多。
那麼立秋後吃什麼蔬果能降“火氣”,除秋燥呢?
立秋
養生蔬果
01 茄子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之說,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
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的功效。
02 南瓜
入秋以後,氣候幹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
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潤燥的功效。
03 藕
常言道“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藕性寒,甘涼入胃,可消瘀涼血、清煩熱、止嘔渴。
04 山藥
山藥中含有的皂苷黏液質有潤滑作用,能夠滋陰潤肺,對肺虛久咳、虛喘有輔助治療效果。
05 豆漿
《本草綱目》中記載豆漿“利水下氣,制諸風熱,解諸毒”。
豆漿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的維生素E能促進新陳代謝,保持肌膚滋潤,秋季飲用可幫助緩解皮膚幹癢、口鼻幹燥等問題。
06 百合
清代醫家吳儀洛曾指出,久嗽之人,肺氣必虛,虛則宜斂,百合之甘斂,甚于五味之酸收也。
百合有養陰清熱、潤肺止咳等功效,可煮粥,煮湯,炒食。
07 銀耳
銀耳有麥冬之潤而無其寒,有玉竹之甘而無其膩,誠潤肺滋陰之要品,對陰虛火旺、虛熱口渴、喉嚨幹癢等症均有一定療效。
需要注意的是,風寒咳嗽、大便洩瀉者不宜常吃銀耳。
08 梨
中醫認為,生梨性寒味甘,有清心潤肺、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等作用。
對咽喉幹痛癢、聲音嘶啞、幹咳痰黃、小便赤短有輔助治療效果。虛寒體質、腹瀉者少吃。
09 葡萄
中醫認為,葡萄性平、味甘酸,入肺、脾、腎經,有補氣血、益肝腎、生津液的功效。
10 蘋果
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均有效。
11 石榴
秋季是吃石榴的季節。石榴口味有甜、酸甜、酸之分,性味溫甘酸澀,有生津止渴、澀腸止瀉、殺蟲止痢的作用。
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但吃多了容易傷齒、生痰,瀉痢初起者不宜食用。
立秋
養生藥膳
夏天疰夏者衆多,吃不好,睡不着,立秋之後,好好“清補”一下吧——
01 芡實山藥糊
材料:芡實500克,山藥500克,糯米粉500克,白糖500克。
制法:芡實、山藥曬幹後磨成細粉,将糯米粉與白糖加入調勻。
服法:取混合粉50至100克,加入冷水調成稀糊狀,加熱燒熟。每天早晨空腹溫服。
功效:健脾止瀉。
02 清蒸茶鲫魚
材料:鲫魚1條,綠茶20克。
制法:将鲫魚剖開,去除内髒,沖洗幹淨。将茶葉塞入魚腹,縫紮腹口,不使茶葉掉落。将鲫魚置盤,料酒、蔥、姜去腥,放入蒸鍋蒸熟即得。
功效:清熱利濕,生津止渴。
03 青鴨羹
材料:青頭鴨1隻,青橄榄五個,赤小豆250克,食鹽、蔥花适量。
制法:青頭鴨宰殺退毛去内髒,洗淨備用,赤小豆洗淨,連同青橄榄塞入鴨腹,可縫紮避免漏出。鴨子加水炖煮,料酒共煎去腥,炖熟後加入食鹽、蔥花。
服法:佐餐,先空腹吃鴨喝湯。
功效:健脾利濕,開胃解乏。
04 山藥雞肫
材料:雞肫250克,鮮山藥100克,青豆30克,蔥、姜各10克,料酒15克,精鹽2克,醬油5克,白糖3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濕澱粉50克,香油3克,雞湯50克,菜油500克。
制法:雞肫、山藥洗淨切片,生姜切末,蔥切花。置雞肫于碗内,精鹽、料酒、胡椒粉拌勻上味。另取一碗調入醬油、白糖、味精、雞湯、濕澱粉,兌勾滋汁。鍋燒熱,加菜油燒至六七成熱,下肫片滑散,也就是貼着鍋邊滑入,撈出瀝油。鍋内留底油50毫升,下姜末,煸炒至香,将雞肫、青豆、山藥入鍋翻炒數下,倒入兌勾好的滋汁勾芡翻勻,撒上蔥花,淋上香油,起鍋裝盤。
服法:佐餐溫服。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資料:中國中醫藥報、養生中國
編輯:葉嘉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