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收音機,是一種由二極管、三極管等電子器件組成的可接受電信号并轉換成聲音信号播出的電子設備,有資料稱,這種設備最早時出現在1946年。
我們家鄉地處偏遠,雖然有幾家國有和集體企業,但經濟條件不是很發達,物質文化水平相對落後。我接觸到半導體收音機時,是在1972年秋,高中快畢業的時候。
那天,物理老師景汝深先生在班上安排畢業前的實習,有十幾位同學實習半導體收音機的組裝與維修,實習的地點是淄博無線電五廠。其餘同學實習的地點是在淄川拖拉機電器廠(簡稱拖電)。我有幸被分到半導體收音機實習組,住宿的地方是位于淄川東關附近的淄博第十八中學。
淄博無線電五廠位于淄川。1971年,為适應當時的宣傳工作和滿足人民群衆的需要,市國防工業辦公室安排該廠生産晶體管便攜式收音機。随後,我們便來這裡實習了,挺跟趟的。
我的老師姓周,高高的個子,國字形的臉,是一位從海軍艦船轉業的軍人。人不善言辭,挺嚴肅的。一連幾天,上班就坐在他那台示波器前翻來覆去的調試操作,話都不肯輕易的說一句。直到第三天,才開始搭腔說話。他開始講解他這台惜之如命的示波器,将它的功能、作用、常見故障的處理等等一一說給我聽。看得出,師傅是非常熱愛他這份工作和這個崗位的。而我一直是一副生疏加緊張的心态,對師傅的講解時而明白時而糊塗的,隻是記得示波器的作用是利用電子示波管的特性,将人眼無法直接觀測的交變電信号轉換成圖像,顯示在熒光屏上以便測量。
一天下來也沒幹什麼活,卻累的要命。這天,一位同學找到我,讓我找師傅幫他修一下收音機。這同學的哥哥在部隊服役,給了他一台半舊的熊貓牌便攜式半導體收音機,這東西挺金貴的,但老是出毛病,最讨厭的是跳台,節目正聽得好好的,突然間就跑别處去了,或者哼哼作響,這毛病挺折騰人。那時半導體收音機是稀罕物,會修的人也是少得可憐。正好這回我在無線電五廠實習,這位同學就找到了我。
同學開出的條件挺優厚的,若修好了,可以讓我聽幾天。這是個很大的興奮點,高興得不得了,晚上睡在十八中教室的課桌上,我把收音機的聲音調得很小,一直聽到大半夜。
第二天上班又有些犯愁。咋找師傅呢,才幾天的時間,不是很熟,師傅又那麼嚴肅,不敢開口。但我還是把收音機帶去了,進操作室,我就把收音機放在操作台一個不礙事但卻很容易看到的地方。
打掃完衛生,師傅上崗了,仍是先忙活他的那台示波器。我拿去的收音機很快就被師傅敏銳的目光捕捉到了。
他輕聲問:誰的?
我怯怯地回答:我的。不,是我同學的。
師傅又問:咋了?
我答:有點毛病,沒人能修。
師傅很聰明,莞爾一笑:小家夥,你還挺會找巧的。
午飯時,師傅啥也沒說,把收音機裝進他的工作包裡,走了。
第二天師傅就把收音機交給了我。打開一試,調諧靈敏,聲音清晰,收台穩定,原先的那些毛病一掃而光。
想好好的感謝一下師傅。還沒來得及找到合适的機會,十幾天的實習結束了。
同學也很高興,收音機讓我多聽了好幾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