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兩朝,一直以來都有着一股強大的力量在左右朝局。李唐代隋朝,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隋炀帝得罪了這股勢力,導緻這股勢力轉向了李唐,這股強大的勢力就是有名的關隴集團。
關隴集團的實力毋庸置疑,畢竟無論是隋文帝楊堅亦或者唐高祖李淵都隻不過是關隴集團的代言人,當然他們本身也屬于關隴集團的一份子。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史料表明,隋文帝楊堅并非出自傳統的關隴士族。
關于楊堅的出身,在《周書·帝紀第一》裡面是這樣記載的:“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郡華陰人也。漢太尉震八代孫铉,仕燕為北平太守。铉生元壽,後魏代為武川鎮司馬,子孫因家焉。元壽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甯遠将軍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薨,贈太保,谥曰桓。”
從這段記載不難看出,楊堅是屬于弘農郡華陰人,也就是所謂的弘農楊氏。弘農郡指的是今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陝西洛水、社川河上遊、丹江流域。從地理的角度來看,這一地區屬于關隴地區無疑。自然而然,楊堅關隴士族的身份也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根據這段史料的記載,楊堅還是名門之後。弘農楊氏自稱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從楊震到楊彪,弘農楊氏一門“四世太尉”。與我們所熟知的“四世三公”的袁紹袁家一樣,在東漢時期都是名門望族。弘農楊氏也正是從楊震開始,步入士族大家成為後來關隴集團的重要力量。
《北史·隋本紀》中記載了楊堅乃是“漢太尉震之十四世孫”,無論是《隋書》還是《北史》關于楊堅的出身都一直指向弘農楊氏。但是在唐初的記載楊氏源流更為詳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當中卻指出了楊震孫楊馥,其“十世孫孕,孕六世孫渠,渠生铉,燕北平郡守”。這與《隋書》所記隋文帝楊堅六世祖楊铉乃楊震的第十七代孫相差竟然達八代之多。由此可見《隋書》跟《北史》所記載的内容亦有不可信之處。
再看一下關于楊堅之父楊忠的史料記載。
據《周書·楊忠傳》記載:“楊忠,弘農華陰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壽,魏初,為武川鎮司馬,因家于神武樹頹焉。祖烈,龍骧将軍、太原郡守。父祯,以軍功除建遠将軍。屬魏末喪亂,避地中山,結義徒以讨鮮于修禮,遂死之。保定中,以忠勳,追贈柱國大将軍,少保、興城郡公”。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楊氏一家雖然是弘農人氏,但其先祖乃是楊元壽,與傳統的弘農楊氏(楊震一脈)并無過多的聯系。如果《楊忠傳》的說法屬實,那麼楊堅先祖應該是出自武川,在武川建立軍功,然後家族慢慢的強大起來。
可惜的是也許楊堅一家甚至都不是出自武川,根據《隋書·外戚傳·高祖外家呂氏傳》記載:“高祖外家呂氏,其族蓋微,平齊之後,求訪不知所在。至開皇初,濟南郡上言有男子呂永吉,自稱姑字苦桃,為楊諱妻。勘驗知是舅子,始追贈外祖雙周為齊郡公,外祖母姚氏為齊敬公夫人。诏并改葬,于齊州立廟,置守冢十家。”
在南北朝那個士族門第,等級地位那麼分明的年代,楊家如果是個名門望族的話,萬萬不會選擇山東寒族結為親家。所以陳寅恪先生才推斷說:“從文帝母系來看,疑楊家本系山東楊氏。”
另外從楊堅的堂弟楊弘的事迹也不難發現,楊堅一家絕非出自弘農楊氏。據《隋書·河間王弘傳》:“河間王弘字辟惡,高祖從祖弟也。祖愛敬,早卒。父元孫,少孤,随母郭氏,養于舅族。及武元皇帝(楊忠)與周太祖建義關中,元孫時在邺下,懼為齊人所誅,因假外家姓為郭氏。元孫死,齊為周所并,弘始入關,與高祖相得。高祖哀之,為買田宅。”從這段記載當中可以推斷楊忠、楊堅及其先祖并非門閥士族弘農楊氏,也并非武川鎮将之裔,而實為山東寒庶。
這也是為什麼出自真正弘農楊氏的楊素、楊玄感一直以來都不懈與楊堅一家攀附親緣的原因。而在楊玄感舉兵反隋入關時,弘農楊氏紛起響應,如果楊堅一脈真的出自弘農楊氏的話,為何弘農楊氏會如此厚此薄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