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08:25:01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9月21日訊(記者葉飛豔)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公司棗陽粗布傳習所内,張其華坐在織布機前,雙腳踩動踏闆,雙手靈活地将木梭來回穿過上下兩排棉紗,經緯交錯間,一批白綠相間的布匹在手中慢慢鋪展,呈現在記者眼前。

張其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的第四代傳承人。“這是曆史瑰寶,不能讓它失傳。”張其華和她的家人,多年來将這門傳統技藝傳承到第六代,将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遺文化特色産業。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遺文化特色産業)1

張其華在制作棗陽粗布。

粗布不“粗”,一匹布72道工序

棗陽手工粗布,又稱老棉布、老土布、手織布、家機布等,它使用棗陽當地種植生産的優質棉花為原料,采用手搖單錠紡車、木質腳踏織機等工具紡織而成。

“棗陽地區紡織的曆史悠久,經考證距今已有6200多年曆史。棗陽粗布完全傳承了傳統制作技藝。”張其華告訴記者,“棗陽粗布制作技藝”是棗陽民間世代傳承的一種手工紡織棉布的技藝,整個過程全由手工操作完成,具有純手工操作、工序複雜、技藝高超、傳統植物印染等特點。

軋花、彈花、搓棉條、紡線、織布、染布……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從棉花種植到織成布匹包括72道工序,其中主要的核心工序有17道,非常複雜,十分考驗耐心。

小時候,張其華的女性長輩大多都會織布,她從小聽着織布機的吱呀聲,枕着粗布制作的枕頭長大,也對織布産生濃厚興趣。漸漸的,張其華發現,因手工織布工序十分繁雜,加上紡織技術的迅猛發展,棗陽手工粗布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棗陽手工粗布紡織技藝”也瀕臨失傳。

“技藝的傳承需要市場。”從2005年開始,張其華與劉大友夫婦開始琢磨用市場化的方式來傳承傳統文化,并将它發展為現代紡織品牌。他們在武漢市洪山區注冊成立了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公司,寓意做棗陽粗布的百年文化、百姓産品、百年品牌,并将項目傳承基地落戶在了洪山區。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遺文化特色産業)2

2021年11月,百布堂參展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

代代傳承,棗陽粗布成國家非遺

張其華的婆婆、今年95歲的王義林老人是“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第三代非遺傳承人。耳濡目染下,劉大友、張其華夫婦也成為棗陽粗布的“守藝人”。兩人從20多年前便開始在全國各地學習整理這一技藝。在他們的推動下,2021年6月,“棗陽粗布制作技藝”被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2年以來,兩人一邊向母親學習,一邊積極教學。由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公司所在的洪山區出發,從樹起“百布堂”品牌,到廣開培訓班,先後在武漢、棗陽等地建立了8個非遺傳習所、非遺傳承基地。每年面向社會免費培訓、傳授紡織技藝,還與婦聯聯合建立了婦女雙創基地,為婦女提供勞動就業機會。同時,百布堂棗陽粗布傳承人團隊除了積極參展深圳文博會、上海進博會、海南消博會、武漢文旅博覽會等國際性展會外,還多次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産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社區行”全國巡展活動,大力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産。

至今為止,張其華先後讓女兒、侄兒、侄媳、農村留守婦女以及社會愛好者3000人以上學會了傳統粗布紡織技藝,使棗陽粗布制作技藝得到了傳承和利用,将這門傳統手藝傳承至第六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百布堂還對“棗陽粗布制作技藝”的傳統織布機進行多次改良,今年最新設計的新式織布機更加便攜,還可折疊。上面印刻着王義林總結的織布口訣:“身坐朝王殿,面對五鳳樓,上下龍開口,左右鳳點頭,單手穿日月,雙足定乾坤。”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遺文化特色産業)3

2019年10月,百布堂與武漢紡織大學合作參展中華服飾秀。

貼近生活,老布織出現代新意

“非遺要見人見物,更要走進生活。”在“老布新做”的理念下,棗陽粗布已經走進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記者在湖北百布堂手工家紡公司産品展示區域看到,由棗陽粗布制作的産品有服裝、粗布涼席、高端家紡等居家用品,也有布藝玩偶、香包、文創手機殼等手工藝品。産品色澤飽滿豔麗,圖案變化多端,花色簡潔明快,給人以一種清新的線條美。張其華介紹,棗陽粗布産品不僅具有質地柔軟、不起褶皺、富有彈性、不起靜電等特點,還具有夏季吸濕瀝汗、冬季貼身保暖等作用,被廣泛應用于家紡、服裝、嬰幼兒用品及工藝品等領域。在自然環保的生活方式成為主流的當下,棗陽手工粗布紡織備受消費者青睐。目前,百布堂在武漢市已開專賣店30家,全國專賣店105家。

老粗布傳統制作工藝(老布新做她把小小的粗布打造成非遺文化特色産業)4

棗陽粗布産品。記者葉飛豔 攝

要傳承更要創新,張其華提出“老布新做”的研發理念,在原材料研發上與省農科院合作,在産品設計加工上與武漢紡織大學及湖北工業大學開展合作,對織布工藝、花色、工具不斷創新,使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百布堂棗陽粗布傳承人團隊先後複原完善了植物染料染色工藝,本真性傳承手紡手織手染色織布工藝、簡易圖案提花布,創新定制圖案手織字畫等新品。

在今年5月底舉行的湖北省首屆非遺時裝秀活動中,由百布堂制作的17套棗陽粗布非遺時裝,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将傳統技藝融入當下設計,令觀衆驚豔不已,被镌刻于時光中的文化遺産煥發出新的魅力。

【編輯:王戎飛】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