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滿族,1989年入伍,2010年退伍。曾經有老兵的身份,現在以新兵的姿态投入到#今日頭條#中來,感興趣的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與在美文、情感寫作方面有共同愛好的友友,交流心得。
東北話中有很多生僻的“嘎咕詞”,特别是損哒人的嘎詞兒,都和吃有關。今兒個跟大家叨咕叨咕這些小硬磕,别忘給南方小夥伴瞅瞅,徹底整蒙他們!
1、癟茄子【釋義】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曬而呈現出來的蔫巴狀。引申為沒詞兒了吧、因理虧而垂頭喪氣、蔫巴的樣子。單看癟茄子這三個字,再聯想到這個植物發癟之後的形态,與被損哒的對象洩氣的樣子,實在是太吻合!
【造句1】說人家時,她小嘴叭叭的,等讓她幹點啥,立刻癟茄子了吧。
【造句2】:一天天滴沒個好得瑟的,這回癟茄子了吧!
【釋義】豬身上的一種肉,在豬胸腹部肥而松的肉,既不是肥肉,也不是脂肪,确切的說法是“囊肉”。來點兒專業知識,那叫豬的結締組織。引申到東北話裡有倆意思,一指人缺乏鍛煉,一身宣肉,走道亂顫,二指為人辦事不精煉。
【造句】艾瑪你瞅你這一身囊囊膪!
【釋義】“完”是結果,“蛋”是意象。說這倆字的時候,語氣一定要帶勁兒,重音放在後一個字,烘托出失望之情。
【造句】你這個完蛋玩意兒,面條都不會煮,還能幹點啥?
【釋義】“扯”是行為,“蛋”是關鍵。富于聯想的後續結局就是“蛋疼”。趙本山在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幹》中有一句經典的諷刺台詞:“扯蛋扯蛋是從這兒來的不!”其實不光是東北人,中國各地的方言裡,一涉及到蛋這個字眼,都有隻可意會的貶損,比如“軟蛋”。
【造句】隔壁老王的二小子成天就知道扯蛋,正事兒一件沒幹過!
【釋義】歪瓜:臍是歪的或長得不圓的西瓜;裂棗:就是棗子表面平滑有裂痕的大棗。其最初含義是:不要看歪瓜裂棗外表醜陋,但它反而會比正常的西瓜和棗甜。但東北人說話更喜歡直來直去,于是慢慢放大了這個詞兒的負面性,比喻相貌醜陋的人或物(多數指人)。
【造句】你看他長的歪瓜裂棗那樣兒!
【釋義】這詞兒和東北特有的紅心蘿蔔有關。這種大蘿蔔外面是白色,而蘿蔔心兒卻是鮮豔的紅色。通常咬個三兩嘴是看不見紅色的,等到快吃完的時候才能吃到裡面的紅心。用這種蘿蔔來比喻那些表面清清白白、一塵不染,其實内心卻很花的人。
【造句】我不和王二驢子處了,他就是個花心大蘿蔔。
【釋義】這個詞兒還真的是“見字如面”、“字如其人”。面,遇水變黏,任人捏圓捏扁。被形容“面”的人,也就是懦弱、沒能耐的意思了。
【造句】你瞅他被媳婦欺負的那樣,太面!
【釋義】即高粱或玉米類的稭稈在收割後,殘留在地面上尖銳狀的植株根基,于是大家就用它來形容不好惹的人是硬茬子。
【造句】在俺們廠子誰都不敢惹他,他是茬子。
【釋義】“你真把自己當盤菜了啊?”這話已經夠傷人。而蔥隻不過是菜的一種配料。你算哪根蔥……諷刺性顯然更強。
【造句】你是哪根蔥?
【釋義】這個詞兒并不是東北獨有,但在東北話語境裡才會顯出幽默感和勁頭兒。特别是普通話不太過關的朋友用平舌說出那個“裝”字,再用翹舌發出那個“蒜”字後,對不懂裝懂的嘲諷也變成了一種特接地氣的吐槽和抱怨。你學着說出來自己感受下!
【造句1】你别跟我裝蒜了行不!
【造句2】:你拉幾個粑粑彈我都知道,我還不了解你?跟我裝什麼大瓣蒜!
【釋義】用在這裡的老豬腰子可不是吃的,而是說你主意正,不聽别人勸,更進一步的意思則是指說話辦事不講究。
【造句】你怎麼勸他都沒用,那老豬腰子太正呢!
【釋義】:滿族把一切幹糧類食品都叫做饽饽,中國北方平時和節日的主要食品。“香饽饽”可以指人或事很受歡迎。
【造句】:這孩子平時在家就是香饽饽,全家人都圍着他轉。
【釋義】:一般都說成“不是好餅”來形容人不是什麼好人。
【例句】:一個巴掌拍不響,你兩誰也别說誰了,都不是什麼好餅兒!
【釋義】:指人固執,聽不進去别人的意見。
【例句】:你這孩子我這麼勸你,你咋油鹽不進呢?
好啦,今天的東北老話就唠到這裡
還有哪位老鐵給補充一下
歡迎在在評論區留言哦!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