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網訊 從11月7日開始,東北和内蒙古地區經曆了今冬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次風雪過程。截至今天(9日)早晨,内蒙古東部、遼甯中西部多個站點積雪深度打破曆史極值,部分地區積雪超過半米。目前降雪核心時段已過,深厚的積雪何時能消融?雪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關注?
12日降雪徹底結束 雪後積雪影響持續
11月7日起,内蒙古東部、東北地區遭遇連續強降雪,遼甯中西部、内蒙古東部出現特大暴雪。内蒙古通遼、庫倫、科左後旗,吉林雙遼,遼甯彰武等地積雪深度都達到或超過50厘米,打破曆史極值。
内蒙古通遼降雪覆蓋城市。(圖/李巍巍)
明後兩天,東北地區的降水将逐漸減弱,但明天黑龍江東北部、吉林等地部分地區仍有中到大雪。12日,東北一帶的降雪将徹底結束。
降雪減弱停止并不意味着暴雪影響結束,遼甯省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陳鵬獅表示,未來一周東北、内蒙古等地氣溫回升緩慢,無論是積雪難以消融地區,還是部分化雪區都要警惕積雪或積冰對農業生産、道路交通的持續影響。
化雪區:遼甯西南、遼東半島。遼甯錦州、葫蘆島、朝陽等地本周白天最高氣溫可能達到5℃左右,陽光照耀下積雪會出現融化。秋收還未完成的區域仍有收獲可能。已經收獲完成在露天貯存的作物,一定要及時清理周邊積雪,防止融雪導緻作物受潮腐壞。
交通方面,雙“十一”臨近,東北地區物流面臨考驗。化雪區到了夜間氣溫降低,雪水會再次結冰容易形成“地穿甲”現象,路面仿佛套上一層冰殼兒。這些地區,尤其是早間出行要格外注意路面結冰的影響。
積雪區:内蒙古東南部、遼甯中西部、吉林西部。除了遼甯局部的化雪區,東北和内蒙古大部的積雪在未來一周都難以消融,如果不及時清理将會形成嚴重“座冬雪”。陳鵬獅建議,雪後要加快自救,及時清理大棚上及周邊積雪,做好設施農業的人工溫度、濕度調控,增強作物在陰冷天氣的抗性。
内蒙古通遼到赤峰一帶牧區,降雪後要及時清除牲畜棚頂上積雪、整修和加固畜禽圈舍(欄),積極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防止發生牲畜凍死凍傷。另外,要及時晾曬烘幹稭稈等伺料,防止出現飼料短缺情況。
内蒙古通遼,農民在風雪中清理大棚積雪。(來源:通遼市氣象局)
交通方面,在積雪區,雖然高速公路及城市主幹道恢複較快,但鄉村最後一公裡的路段清掃難度仍然較大,可能給果蔬等農副産品運輸帶來影響。
降雪量≠積雪深度 積雪危害不可忽視
按我國氣象标準,24小時降雪量達到或超過10毫米即為暴雪,别小看了這看似不起眼的10毫米。我國常年冬季積雪深度變化值和相應降雪量的比值平均為0.7厘米/毫米,也就是說,平均每增加1毫米的降雪量對應積雪深度增加0.7厘米。不過受氣溫影響,相同降雪量的情況下,氣溫越低,積雪深度增量也就越大。
暴雪多出現在我國北方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由于氣溫較低,幹雪居多,對應積雪深度增量與降雪量比值約為0.9~1.2厘米/毫米,那麼10毫米以上的降雪量也就意味着會增加9厘米以上的積雪。
在北方,100平方米面積上8~10毫米的積雪重達100公斤,而在南方,相同面積的積雪可達130公斤。如果積雪過厚,就可能壓塌房屋或農作物設施。一般來說,在100平米的建築頂部,20厘米積雪的重量就達1~2噸,相當于一輛普通小轎車的重量,如果雪的含水量大,還會比幹雪更重30%左右。
來源: 中國天氣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