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大衆集團與國軒高科的合資項目塵埃落定。
這是一場漫長的成交。早在2018年,雪球等股民論壇開始陸續出現一些有關大衆與國軒高科捕風捉影的绯聞,但冷清的回複量在瞬間就被其他關于甯德時代與磷酸鐵锂的争論所淹沒。
如今,這一令股民們揪心長達近兩年的聯姻終于畫下句點,而關于這樁合作中的種種細枝末節,似乎都早已被碾碎嚼爛,沒有太多意外發生。唯獨在控制權這件事上,一向強勢的大衆異乎尋常的低姿态卻很難不令人感到吃驚。
根據協定,目前入股26%的大衆集團已經成為了國軒高科最大股東,但大衆集團卻并不主動謀求控制權,而是謙遜地表示“沒有必要介入到他們管理層當中。”
“從投票權角度來說,國軒高科是由李氏家族創始的,今天李氏家族在公司的控制權仍然非常大,而且我們對他們今天的高管層、創始人、董事長、CEO李先生的團隊非常有信心。所以,我們和李氏家族之間也是保持着合理的‘距離’。”
在簽約過後的采訪中,大衆中國CEO馮思瀚的一番發言,則讓人不得不注意到「李氏家族」這個低調的名詞在大衆集團“不幹預“政策的決策中所占據的比重。
李氏家族,何許人也?這需要從國軒高科的創始人、《胡潤富豪榜》中前安徽首富李缜講起。
安徽往事
“地球是宇宙的過客,人類是地球的過客,我們是時代的過客。”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李缜時常會抛出幾句充滿哲學意味的話語。不難推測,這個來自安徽的商人也會是《三體》的忠實粉絲,一個并不十分“腳踏實地“的思考者。
1964年,李缜出生在安徽省西南部的一個叫做桐城的縣城内,這個小縣城留給世人的印象不多,六尺巷算是最知名的一個。
位于安徽六安的利群機械廠舊址
初中畢業後,李缜考上了離家最近的範崗高中,這是一個僅有4間平房、4個班級規模的普通高中,高中畢業後,他又去了離家不遠的池州師範專科學院(現池州學院),并在1984年順利畢業,進入了安徽省利群機械廠政治處,距如今的毛坦廠中學所在地不遠。
在這家偏居一隅的兵裝企業任職兩年後,李缜忽然被調到了省城中,并在省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繼續擔任文職工作。
在其低調的采訪經曆中,從未對這段初入社會的往事有過多描述。我們至今仍不知道是什麼樣的際遇造就了這一結果,而1986年進入省城的李缜也絕對不會想到,這一條道路會将他抛至一個百年難遇的巨大風口。
1992年,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在《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上,一篇篇《要發财,忙起來》的文章熱情地鼓勵人們下海經商。
2011年,一部名為《下海》的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刻畫了92下海幹部一代的生活經曆
據人社部數據顯示,1992年,有12萬公務員辭職下海,1000多萬公務員停薪留職。“給公務員松綁”成為了那一年最響亮的主旋律。
潘石屹、俞敏洪、陳東升……這些如今家喻戶曉的名字都始于那個奇迹般的一年,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92派下海幹部”。
李缜也是隊伍中的一員。1992年,在省城工作了6年的李缜靠着職工集資的五萬元啟動資金牽頭創立了合肥市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并在這家機構擔任總經理,正式開始向商業道路進軍。
在此期間,他開辦了一家名為合肥華建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的控股公司,主營出租車業務,這也是他與汽車行業的第一次接觸,但不幸以失敗告終。
值得注意的是,在1992年到2002年的這一段時間内,李缜的身份從一名公務員轉化成了一名“從商公務員”,其所主持的公司依然在嚴格意義上屬于國有性質。
直到2002年開始,李缜所成立的這家公司才正式被批準為民營企業,他也才徹底告别了自己的政務身份,成為了一名站到台前的民營企業家。
2002年,李缜領銜的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中心正式轉型,搖身一變成為了安徽國軒集團。
這個隻有26位繳納社保員工的小公司,成為了牽住“國軒家族”的那根線——集團主要涉足房地産開發、新能源、影視文化三大産業,下設合肥國軒置業有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湯池影視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安徽民生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等十餘家子公司。就這樣,38歲的李缜手握着其持股92%的國軒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生的上半場伴随着企業改制落幕吹響了哨聲。在這條路上,李缜抓住了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機會,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兵裝廠文員走向了大型企業老總,而他接下來的步伐,還要走得再急些。平靜的抱負
盡管早已離開桐城,也不再是一名按部就班的公職人員。但李缜前半生的道路仍在其處事風格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這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國軒高科的走向和發展。在公司初創的幾年之中,李缜将眼光投向了房地産行業。“為合肥人建好房子”成了李缜與國軒集團最關注的事。在這個火熱的行業中,李缜初次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國軒苑、國軒大廈、國軒假日、國軒名苑、國軒名門、企融國際、國軒雅典娜……一系列國軒家族的樓盤在安徽拔地而起,為國軒集團與李缜攢下了第一桶金。2005年,李缜短暫地離開安徽,在珠海成立了一家珠海國軒貿易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他為國軒高科的成立做的最後準備。
2006年,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李缜正式開始了向新能源領域的進軍。對于國内的動力電池行業來說,李缜的入局可以算是一個重要時間點。在甯德時代還未出生、比亞迪還沒長大的數年裡,國軒高科曾一度站在國内動力電池行業的頂峰。
2010年,一位合肥的公交列車員在為首批純電動公交車充電
2010年6月,安徽合肥的街頭突然多出了幾輛與往常不一樣的公交車——從這個月起,合肥的18路公交車成為了全球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的運營試點,而為它們供電的正是國軒高科。
這也是這個進軍新能源行業四年的“新人”迎來的首個高光時刻。
2012年,成立六年的國軒高科依靠與江淮的合作成功登上了國内動力锂電池産值排行榜榜首,力神、沃特碼等緊随其後,剛剛成立一年的甯德時代還不見蹤影。在2013年的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峰論壇上,李缜做了一篇名為《平靜地迎接汽車電氣化時代》的報告。在報告裡,他提到了去特斯拉工廠參觀的感受,也提到了中國電動車市場面臨的巨大機遇和缺失。
但在整個報告的最後,他依然用平緩的語調,以“平靜”來迎接這一巨變關口的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國軒高科員工有關的論壇中,許多員工願意将這位老總形容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但國軒高科的企業文化卻沒有多少狼性。“工資的話就是大鍋飯,沒有太大壓力,漲的也不多。”在伴随着國軒崛起的二十餘年中,作為商人的李缜,有時展現出瘋狂擴張版圖、控股27家企業的激進,有時又似乎十分中庸。
誰的國軒高科?
一面理想似火,一面溫吞如水。即使在2016年被福布斯評選為安徽首富後,李缜依然保持着老派政企人的低調和沉默。但在國軒高科的控制權問題上,這個低調的“老實人”卻在用實際行動展示着絕對的權威。
1990年出生的李晨是李氏家族的另一關鍵人物。他是李缜的獨子,也是其一早就認定的繼承人。
還在天津工業大學讀書時,李缜就将公司6%的股份轉讓給了這位剛滿20歲的年輕人,随後,李晨遠赴美國,在美國普渡大學讀書。
回國之後,李晨并沒有直接進入國軒高科的管理層,而是在美國溝通國際基金會實習。
至今,依然沒有公開資料顯示李晨已經進入了國軒高科,但其仍以第三大股東的身份與李缜共同維護着“李氏家族”的決定權。
除李氏父子之外,在國軒高科的股東名單上,還有着其他幾股勢力的身影。
其一是其借殼東源電器時對原控股層,如原東源電器董事長孫益源、法人王菊芬等人均持有一定數量的股比。
除了東源電器一脈的幾位股東之外,國軒高科的另外幾位個人股東韓學文等人都與李缜有着數十年的交情,是從合肥市經濟技術發展中心開始的“老戰友”。
由此,我們可以初步梳理出國軒高科目前的掌權脈絡:在看得見的範圍内,這是一張以李氏家族父子為核心,以李缜朋友圈為擴充圈層的緊密關系網。
而在更深的地帶中,無論是李缜與國軒高科“國轉民”的背景,還是當下地緣經濟下各級地方政府對本土高精尖企業的扶持與保護,都注定了大衆這樣的外資公司再也無法像三十年前那樣輕易占據合資中的主導地位。
在這層雙保險下,大衆想要在實際情況下加入管理層并掌權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而馮思瀚的謙辭之下,是否多少也包含着一絲“三十年河西”的無奈呢?我們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李缜與國軒高科的下一站目的地已近在眼前。
“堅持比選擇更艱難。不為外界所影響,不為利益所迷惑,不驕不躁,安住當下,守住正念,方能知行合一。”2020年的公司新春晚會上,李缜這樣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