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統一六國後,六國勢力未滅,很快又反撲了回來,而後面真正将六國覆滅、徹底統一華夏的,其實應該是漢武帝,這是為什麼呢?
秦始皇統一華夏
春秋戰國時期,局勢動蕩不堪, 國皆割據一方,各自稱霸。
在最開始,秦國其實并不是國力最為強盛的國家,因為地處西陲,所以發展程度遠不及其他中原地區的諸侯國。
秦國真正的強盛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自變法實施以來,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權政權,徹底變更了社會結構,廢除了奴隸制度,再加上軍功獎勵制度,使得麾下的将領個個神勇無匹。在經濟方面,由于新興地主的崛起,也發展得十分迅速。
所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秦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強大,而其他六國的國力卻在逐漸衰微,到了秦始皇嬴政當權之時,其他六國就已經完全無法與秦相對抗了。
公元前238年,嬴政已經完成了鏟除嫪毐、趙姬以及呂不韋等趙國勢力的過程,開始親政,籌備着統一六國之戰。當時,他采用了“六國合縱”之法,用了十年時間由内而外地瓦解了另外六個國家,并在進攻過程中采用了遠交近攻的戰略,将各個國家按照順序逐一擊破。
從此之後,春秋戰國時期結束,秦始皇一舉開啟了秦國“大一統”的局面。
在政治方面,秦始皇不再使用諸侯分封的制度,而是改立郡縣,打破了貴族割據一方勢力的局面;在文化方面,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使人們在文化交流方面更加方便。
除此之外,秦始皇還統一了貨币,方便人們進行交易,統一度量衡,規範了一切長寬、重量和體積,并且還統一了車轍,方便車輛往來。
秦始皇的各種“統一”,促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集權王朝,而秦朝所制定的各項制度也沿襲了數千年,秦時期修建的各種建築也穩固了中國版圖。然而秦王朝卻沒能和他的其他貢獻一樣,繼續流傳下去。
秦國的統一結果遭破壞
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即位,公元前207年滅亡。
那麼當初那樣強盛的秦王朝,是如何走向敗落的呢?首先,這與秦二世胡亥的昏庸無度、趙高李斯的奸詐離不開關系。
在秦二世當政之時,百姓的生活都很悲慘,吃不飽也穿不暖,還被強征勞力,面對着殘暴的帝王和官吏的壓迫,無數如陳勝、吳廣等的底層百姓紛紛揭竿起義,一時間,秦王朝内起義軍四起,而除了底層農民的反叛之外,秦王朝還要面對其他六國殘黨的複辟威脅。
在當初,秦王朝雖然消滅了其他六國的軍隊,但這六國的臣民依舊還懷有複辟之心以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雖然秦朝已經統一了六國,但在百姓心裡,他們仍然是舊國的子民,對現在的國家自然沒有什麼好感,一旦有人喊出複辟舊國的口号,肯定是會一呼百應的。
在農民起義出現後,無數藏在民間的前朝貴族現身,召集農民一同抵抗秦王朝,而大名鼎鼎的項羽就是舊楚國名将項燕之子項梁的侄子。
再比如齊國百姓,雖然他們在曆史上曾被數個政權占領,但他們潛意識裡仍然堅定地認為自己是齊國子民,且這種認同不為政權的變更而轉移,所以齊國一直是複辟勢頭最為猛烈的一個國家。
所以在農民起義、以及其他六國的舊貴族勢力的割據之下,秦王朝的地位岌岌可危。
就在農民起義出身的劉邦率兵攻入鹹陽之前,秦二世胡亥就已經被奸臣趙高所殺,秦三世子嬰在劉邦進城後投降,自此,強盛一時的秦王朝徹底覆滅。
漢武帝再度統一華夏
在秦朝滅亡以後,由劉邦建立的漢朝政權和項羽的楚國政權開始了四年的争鬥。最終,劉邦在麾下将領的幫助下,成功将項羽打敗,自此建立起了漢朝。
在項羽被擊敗之前,他曾實行過違背曆史潮流的“分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恢複了春秋六國,還封了一共十二位王,項羽的這項措施讓當時的華夏時局更加混亂了。
那麼如此看來,曆史上真正統一六國的人,就是打敗了項羽的漢高祖劉邦嗎?其實,他在統一華夏的進程中隻完成了一半,而真正讓華夏走向統一的,應該是漢武帝劉徹。
項羽戰敗後,劉邦除掉了多位異姓王,其中就包括了許多六國遺族,使六國的意志并沒有繼續被傳承下去。
不過雖然王族的直系後代已滅,但一些手握大權者依然對權力虎視眈眈,所以,那些仍擁護舊國的人便轉投楚漢封王,如韓信、彭越等人。
在這之後,雖然這些異姓王也被鏟除,但這些諸侯王的後代都開始有了“複辟六國”的心思。
在漢景帝劉啟時期,這種思想達到了巅峰,漢朝内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傾向,更諷刺的是,這些鬧分裂的王侯也姓劉,與皇室同族。
由此看來,所謂的六國複辟并不局限于六國後代的思想傳承當中,隻要能夠争奪到權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六國的名義推翻現如今的王朝,所以光是打擊舊國遺民并不能完全根除這些隐患,而是要徹底改變如今的制度才行。
為了結束分裂割據的動蕩現狀,徹底穩固華夏統一的局面,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推出了一個決定性的政策,即“推恩令”。
所謂的推恩令,就是把諸侯封地即爵位由嫡長子繼承的政令,改為将封地分割,由其他幾位兒子一同繼承的政令。
而且在推恩令中,隻有嫡長子能夠繼承諸侯的王位,而其他的兒子則被封為列侯,由中央集權政府管轄。
推恩令實施以後,諸侯所得的爵位和封地會被後代們越分越小,權力也越來越分散。有史料記載,有很多諸侯國因為越分越小,隻剩下數十裡的管轄範圍。而直屬中央的“郡”就穿插在這些諸侯國之間,使諸侯國之間的土地無法連接,也就不能形成有規模的勢力,如此一來,這些諸侯國再也沒有與中央集權政府抗争的能力了。
除此之外,由于“推恩令”在實施的時候,并沒有從明面上剝奪任何諸侯的勢力,所以各諸侯也不會像被削藩的時候一樣奮起反抗。這些諸侯就如同被溫水煮的青蛙一樣,慢慢被漢王朝瓦解掉勢力。
得益于推恩令的實施,這些諸侯的職位慢慢被架空,封地也逐漸“碎片化”,再也不能獨霸一方,而底層百姓的思想也從“依附諸侯”變為了“依附王朝”,因為一個注定虛弱的政權,是無法給予百姓穩定生活的。
就是在這樣的措施之下,那些打着“六國複辟”旗号的人再也無法集結起勢力推翻王朝,權力愈發向中央集中。
所以,“統一華夏”這件事從來都不是某個帝王或某個朝代就能完全做到的。
秦始皇是開啟了統一六國的先河,不過後期他的一切政治成果被秦二世毀滅;而後劉邦又建立了漢朝政權,打斷了項羽的分封進程。此後,漢武帝劉徹頒布推恩令,瓦解了各諸侯的勢力,從根本上斷絕了六朝複辟的可能,實現了華夏的完全統一。
可以說,在統一華夏這件事上,秦、漢兩朝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這種統一國家政權的措施在當時世界上是非常先進且偉大的,也是其他國家花費了數千年,才勉強能夠完成的一個創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