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兄弟們。
我是戀愛君,一名資深的情感老炮兒。
最近自己身上發生了一些事,讓我對人性對人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我的工作是幫助失戀的人改正自身問題的同時挽回對方,很多兄弟們找到我,我是非常明白大家的那種焦急的心态,也知道大家是想快速的解決問題。作為一名過來人我都明白,話不多說,直接上幹貨。
如果你們當下的關系處于你無論發什麼消息對方會選擇性回複或者完全忽略的這狀态或者是你們之間徹底斷掉了聯系亦或者是你們的關系非常的緊張,對方對你非常的冷漠,那麼就要有耐心的閱讀這篇文章了。
01
首先我要明确地告訴大家,挽回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分手是大勢所趨,挽回則是逆天而行,誰也不知道挽回的結果是怎麼樣的,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斷言,所謂的挽回概率說明不了什麼,挽回看似是挽回對方,實質上挽回的是你自己。
我們無法改變前任的決定更無法改變前任的想法,前任願不願意複合是對方的事,我們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改變。
改變自身的生活方式、改變自己的言行,全方位的改變,從而影響前任的想法。
在我遇到的挽回案例中,不管是挽回婚姻還是挽回愛情他們的經曆大多是不同的,但是最終結果大多是相似的,也證明了一句話,人是相似性的動物。
分手的原因也是相似的,總結成一句話:我累了>我愛你,所以,最終的結果=分手。
很多感情都是敗在相處上了,大部分情侶分手都證明了一件事,在相處中因為彼此性格的不同、三觀不同甚至家庭帶來的影響,讓兩個人不斷地産生摩擦,而這種摩擦不斷地消耗彼此的感情,直到有一天感覺累了也就分手了。
很多人喜歡去定義分手這件事,把分手分成了爆發性分手、沖動性分手、疲憊性分手等等,但是所有的分手都是從【預謀性分手】的基礎上出發的。
因為在心中想到過分手這件事就像種子一樣在心裡生根發芽,你們的相處中的摩擦就是生根發芽的養料。
一個有動機的忍耐,另一個後知後覺一點眼力都沒有的消耗對方對你僅存的一絲耐心,直至分手還是一臉的懵,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心裡還想着我們之間好好的怎麼說分手就分手。
後知後覺遭遇分手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栽在了這條原因上,而被分手後的大部分人基本也無法挽回成功,因為失戀地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到更是非常煎熬的,在我咨詢的情感案例中大多數人都會問我:
對方和我分手後态度非常的堅決,我真的難受死了我該怎麼辦,我去找對方,對方也不見我也不回我的消息,我們是不是沒有可能了?
作為一名老炮我深刻地明白這個狀态下的人内心是多麼的痛苦,送禮物、乞求、死纏爛打、痛哭等等各種手段都用上了換來的卻是對方不斷地遠離你,你要知道對方跟你分手,肯定是因為你有對方不喜歡的原因甚至讓對方介意産生逃離的想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你們會因為什麼在一起就會很有可能因為什麼而分開,但也會因為無法滿足需求慘遭分手,這句話是經過時間考驗的。
當初因為你殺伐果斷,努力上進,比較man所以對方選擇了和你在一起,後來對方認為你大男子主義,沒有時間陪對方而分開。
你以前有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可是戀愛後卻事事拿不定主意不斷地讓對方出主意征求别人的意見。
......
還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走到一起的不知道對方喜歡自己什麼,隻認為是緣分到了,在這段關系中越來越懶,隻是感覺在這段關系中缺少了一樣東西,誤以為是時間久了隻是關系淡了而已,這就是價值的消失。
戀愛中的核心需求是什麼?
我渴了,而你給了我一杯溫度适宜的白開水。
在我需要的時候你可以滿足我,這就是最基本的核心需求。
人的需求是什麼,相信大家不管是在商業中還是在情感、心理學、教育等領域都避不開的一座大山:馬斯洛需求。
馬斯洛需求已經最為人熟知,他提出五種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在《男人來自金星,女人來自火星》中提出:
很多戀愛中之所以失敗多半是因為後期的懶惰導緻的,認為感情到了這地步就不用再過多的付出了,就隻是一味地索取對方的價值。
戀愛的本質是吸引更是價值上的交換和吸引。
挽回前任靠死纏爛打強拉硬拽根本起不到任何有效的效果,起初對方也許可憐你會勸勸你,時間久了對方也會煩。就像一個人不愛了,另一個人卻想讓他留下,這樣的方式注定讓彼此都難堪,既為難了對方也讓自己既難受也難堪。
分手的原因在于你無法提供并滿足對方的價值包括吸引力的消失、感情中失去了激情等等。這才是關鍵,很多人都習慣于“就事論事”,這樣的人活該被分手,腦子就是一團漿糊。
“就是吵個架分手”“因為冷戰了兩天就分手了”,怎麼就因為這點小事我們就分手了呢,我向對方道歉也不行,這樣的思維方式挽回失敗是肯定的,導緻你們分手的那件事就隻是一個導火索。
分手,往往是從一件小事、小摩擦積累成一個大問題,量變到質變的一個結果,單純的就事論事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是起不到任何效果的。
很多情感文章都在講述喜歡和愛的本質是不一樣的,但是在我看來兩者之間是有前後關系的喜歡消失了,愛也會跟着消失。打個比方:愛就像一個手機,那麼你們的吸引力就是充電器,看似手機重要,但是沒有了充電器,手機終究是一塊破磚頭。
很多人說失戀時的感覺就像溺水一樣,在不斷的掙紮中拼命的想抓住身邊一切可以救自己的東西,而大多數人在溺水的狀态下是處于緊張、失去理智的,可是,你越掙紮你越會沉底越有生命危險。
現在大家都知道溺水了不要慌,放松四肢放松肚子,自然而然就會飄起來,而溺水的人是自己的本能作出的反應,在感情中同樣如此。
在感情中被分手的溺水狀态:
【感情溺水】就是失戀後本能地做出挽回前任的反應,不斷地掙紮,越掙紮越危險,做得越多越糟糕,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人性,總認為什麼都不做幹等着就是等死,然而事實是,放松躺平比你的挽回行為有效很多。
02
最近我明白最深的一個道理就是你認為的努力很可能不如你躺平帶來的效果大,很有可能越努力越進入“我執”狀态中不能自拔,沉迷于問題的表象從而忽略了本質問題,最起碼在感情中已經應驗了這句話。
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做醞釀效應。
簡單的可以理解為遇到一件複雜的事情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的時候,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由于某種機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現了出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決辦法。
這時思維就進入了“醞釀階段”當我們茅塞頓開的時候突然會有類似阿基米德的驚歎,這時,“醞釀效應”就綻放了“思維之花”,結出了“答案之果”
這種狀态在我看來就是放松躺平,如果這期間你不斷地折騰最終的結果也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這時候的你是被情緒左右着,你的一舉一動都是處于本能反應都在說着你當下很難受,你需要找對方來緩解這種痛苦。
你迫切地找對方也就是來源于你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僅此而已。
費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理論,被人稱為“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做錯了一件事,你可能就需要做9件事來彌補,追着錯誤你會越錯越遠,你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有的時候不行動相反更是一種行動一種挽回。
我也知道大家心中的疑惑所在,我要是什麼都不做,對方不就忘了我了嗎,要是有了新歡我就真的涼涼了。
沒錯,這是事實所在,準确地說你根本無法左右對方是否有新歡這個決定,哪怕是你每天沒日沒夜的聯系都左右不了對方有新歡這件事。
失戀之後大家的心态是:痛苦、絕望、難受、坐立不安、煎熬、患得患失、無法接受,這些情緒我都可以理解,我認為分手是一種過程,對方對你由一開始的喜歡到最後的分開這是一個過程,同樣的是挽回也是一個過程,這不是着急的事,這是對方分開到想和你繼續在一起的一個過程,失去愛人的感覺不好受,想讓對方立即回來的心情我也能理解。
在我做情感心理師的這幾年,有太多人失戀後打算搏一把打算來一個破釜沉舟,直接給對方打電話發消息和對方說清楚自己還愛着對方,看能不能和好,然而,結果還是很現實,對方直接拒絕,自己非常的痛苦,過幾天又開始發信息、打電話,如此循環,直到最後你們之間再也無法交流。
還有的人在剛分手的時候假裝大度去祝福對方,然後在不斷地聯系對方,其實你們彼此之間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越是這樣做越是給對方壓力,你總是想着自己很難受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感受,不想一想對方為什麼拼了命的要離開你。
大家都是情緒性動物,不管是誰都容易被情緒支配做出一系列讓人後悔的行為,你要做的是審視自己當下是否被情緒支配,及時的按下暫停鍵,有的時候做會犯錯,不做不會犯錯,這就是事實。
03
什麼樣的人最Low?
舔狗很low,比起舔狗最low的是言行不一緻的人。
分手了,提出分手的人都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咱們還是朋友,
可是誰見過躲着你不搭理你的朋友?如果你們之間真的是朋友關系那還好,怕的就是說說而已。這些其實都無所謂,而是先學會給自己定位。
這人呐,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老是認為自己在對方心中很重要,哪怕分手了卻還指手畫腳的讓人厭煩,分手了,那就是你們之間逐漸的分離,對方怎麼樣都和你沒有了聯系,這是重中之重。
很多人嘴裡說着咱們做朋友可是行為上卻幹着讓對方反感至極的事,這樣的行為隻會增加對方的壓力不斷地索取對方的價值,最後對方越來越反感導緻崩盤。
這是大多數人都做過的事,包括我自己也幹過這樣的蠢事,一會狠狠心給對方發了個短信我不會再糾纏你了,祝你幸福,晚上就開始後悔,然後又開始給對方發消息說我舍不得你,我想你了,咱們可不可以複合,天天反反複複的,把自己說過的話跟放屁一樣不值錢也失去了信服力,無論說什麼我的前女友都會說你感覺我還會相信你說得話嗎?
現在回頭看這些真的很傻一點不天真,這就是所謂的言行不一緻,這樣的行為隻會讓對方越來越反感你,最後換來一句話你别找我了,你要是再找我别怪我報警,如果你在這樣我就會同意别人的追求,你死心吧。。。。。
你自己要真心定位在朋友的立場上,你見過朋友之間苦苦哀求的嗎?你見過朋友之間隻有一方不停地付出和保證嗎?所以當你想明白這些,就是最大的提高,有的時候把事情想明白,想通了比起情感用事更好!
你要做的是正視你們之間的關系,接受你倆分開這個事實,别整天地想着曾經你們怎麼樣,再怎麼樣你們還不是分手了,你不再是人家的男朋友了,人家也不是你的老婆了,你們就是一拍兩散了,分手了人家有沒有新歡、和誰出去玩、和誰聊天,真的和你沒有一絲關系,那是對方的自由,你沒有權利幹涉這些。
換句話說,即使你們還是戀愛狀态你們也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對方怎麼做是對方的自由。
在我咨詢的案例中包括我自己都做過相同的事,去對方家裡找對方、公司單位那裡堵對方、找親戚朋友聯系對方說好話,這樣的行為隻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壓力,包括挽回中的哀求換來的隻是對方認為自己眼瞎竟會看上你這樣的人。
你想要和對方和好,反複地承諾自己會改,然而,你卻沒有改,在一起之後還是會不歡而散,甚至有的人比較可笑,分手三天就認為自己的變化很大,就找對方聊天讓對方看看自己的變化,真的挺幼稚的,你還是對方厭煩介意的那個人,核心問題沒有解決,挽回的最終答案還是回到了自己的身上,從改變自己開始。
坦然地接受分手,别再把精力放在對方身上,你愛自己,别人才會愛你,找到一個你們都接受的身份,做好定位就别再做越界的事了,想升級關系的前提是對方不煩你。
言行不一緻的人是最讓人厭煩讓人瞧不起的,也是最容易讓人産生負面印象的。
心理學中的近因效應:人們對末尾部分的記憶效果最清晰。
在挽回中任何技巧都是建立在冷靜的基礎上實施的,不要被對方的态度影響,内心不動如山,更不要被自身的情緒影響到,也不要因為對方說過的一句話就刻意的摳細節,完全沒有意義,想要挽回就要具有戰略方向,不要一葉遮目迷失了方向。
“知行合一”一念起,已經是行,知若錯了,則行必錯,知若對,而行有始有終,所以能為聖賢,一念起處,是非成敗已然分曉。
分手後你首先要做的這兩件事:
如果你沒有按照前任的預想去做,相反你的表現是平和、大度、沒有收到任何影響,這時侯對方的内心是懷疑的态度甚至是受挫的。
他們會懷疑自己的決定到底是不是對的,懷疑和你分手真的是正确的一件事嗎,這裡面就涉及到了一個心理學效應:合理化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是一種發生的潛意識層面,個體不自覺運用扭曲或者否定現實的方法,來暫時維持内心的平衡,意識層面往往并不知。包括否定、倒退、壓抑、合理化、反向等待。
當個體的動機未能實現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範時,盡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的作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掩飾自己的過失,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此種方法稱為“合理化
合理化對自身來說既是福音也是詛咒,這是一把雙刃劍。
就拿分手挽回的例子簡單說明:
你要做的是打破你前任對你的預期,他就會來主動地試探、觀察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不要總想着發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引起你前任的注意,你要做的是哪怕再不甘心再難受也要裝作很正常完全不受任何影響的一個正常人。
04
挽回前任的核心不是在對方身上而是重新回歸到你自身身上,你自身不行,明白再多也無法挽回前任,打鐵還須自身硬,這也是走長期關系的基本功。
短期擇偶靠的是各種技巧屬于“術”的層次,長期關系靠的是一個人的人品,這是屬于“道”的層次。
想要挽回前任就要作出改變,不得不說,人這個生物真的很奇怪,戀愛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問題卻不願意改變,分手了知道痛是什麼感覺了就想着去改變自己。
這是因為改變就意味着否定了曾經二十多年的習慣、思維及行為模式,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人在快樂安逸的時候很難作出改變。
很多人改變都是注重于表面外在形式,發個好看的朋友圈以為自己就成了男神女神了,結果看到對方和别人出去吃個飯心态就開始崩潰了。
真正的挽回本質上是在挽回一個可以變得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對方身上,這已經誤入歧途了,對方決定和你分手是因為你這個人,對方願意和你在一起也是因為你這個人,别再尋找所謂的挽回套路了,一切的核心皆是你自己得行。
真正意義上的改變是從思維、行為、認知上作出改變的,是從上級映射下級,我們的一舉一動,說的每一句話都是來源于我們的認知和思維。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做“認知失調”,是由費斯汀格提出的,費斯廷格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個體對事物的态度和行為是一緻的(做自己願意做的事),當出現不一緻的時候就會産生認知失調(比如明明不愛你了卻和你在一起,對你就會有冷淡、厭煩)。
這個認知失調對雙方都存在影響,對于想挽回的人來說一會想挽回,同時,又感覺很累,想放棄,在這種“擰巴”的狀态下進行。
對于被挽回的那一方,初期他們感覺你們之間出現了問題,他想要對方做出改變,可是對方沒有作出改變,因為對方也有保持認知平衡得需要,抗拒改變,于是矛盾就産生了。
挽回前任需要摒棄舊認知、建立新認知。
我們的認知體系及生活習慣皆來源于過去我們的經曆中
習得的,很多并不适合現在的關系,或者說認知體系并不完善甚至是歪曲、錯誤、非理性的。
在我咨詢的案例中不同人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最終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當挽回對方,而對方很冷漠甚至沒有反應時,大家的思維模式就會展現出不同:
認知調試方法分為“自我欺騙型”、“推托責任型”、 “消極投降型”、 “換位思考型”等多種。
個體為了解除緊張會使用一些方法,比如改變态度(願意有耐心的挽回,不再着急挽回)、改變行為(停止死纏爛打)或者通過認知合理化(上面說的合理化的例子)重新恢複認知平衡。
不同的認知是有不同的結果,而決定是否能挽回前任的核心就是你在經曆困難時你的思維到底是怎麼樣的。
05
制造不可得性?
說白了就是讓對方感覺失去你了,很難在得到你,産生的落差感。
很多人跟我說這不簡單嗎,回頭就跟自己的前任說我:“不愛你了,我放下了,我也不會再聯系你了。”
這不是制造不可得,這是在堵自己的路,曾經有人也給我發過這樣的消息,看完之後,我都樂了,我沒有說什麼,後來她給我頻道發消息我也沒有回她。
能在失戀時扳回一城的,永遠是你決絕地消失。不管是為了日後的複合還是别的。隻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才有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但是你越是想挽回你越想得到對方,對方就越往後躲,對方就越不讓你得到,越是這樣,你越是感覺非對方不可,沒有對方活不下去,事實上沒有對方你依然過得很好。
當然,要是沒機會也就真沒機會了,畢竟挽回真的是一件小概率事件。
人的天性是害怕失去,被分手的你是這樣的,你的前任也是這樣想的,重要的是你怎麼激發這個反應。
真正的“制造失去”,是讓對方“害怕失去”。
有人可能會有所顧慮,問我:“如果他找我的時候,我就這麼晾着他,想理就理,不想理就不理,會不會讓人家退縮?”
我說:“難道你理對方的對方就會和你複合?你害怕這個還是因為你還是害怕失去。”
在對方動不動給你發消息打個電話擾亂你心态的時候,你偶爾回複消息偶爾接聽,有的時候不接電話不回消息,這期間你發了和别人出去旅遊、吃飯、健身的朋友圈。
這個時候對方才會明白自己心裡也是有點難受。
人的本性就是喜歡征服,自己掌握的事物就不在關注,失去以後被别人得到反而會更加的留戀。
為什麼在戀愛中有的人處于高位可以随意的拿捏你們,說到底就是因為對方敢于失去,敢跟你冷暴力,對方想的就是大不了不就是分手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人生處處充滿博弈,很多時候,博弈的核心就是看誰比誰更不需要對方;準确地說,是誰比誰更不害怕失去對方,或者說敢于承擔失去的風險。
一個人不愛你了,你不是那更多的愛去彌補對方,換來的隻是對你更多的厭惡,而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地愛自己,重塑自身的吸引力,這才是重點。
挽回是一個系統的事情,也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事,不是一兩個挽回技巧幾個心理效應就能挽回的,挽回是多方面因素綜合在一起的。
挽回涉及自身心态、吸引、制造落差、消除抵觸、情緒波動以及不同情況不同心理等因素,需要在合适的時候做合适的事,這是最重要的。
最忌諱的是分手後就送禮物的,這是在逼對方,分手後先學會“躺平”,自己去思考思考自己哪裡不對哪裡需要改正,你們之間的問題到底是存在的這是重點,當你明白這些之後你才能行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